为什么世界的某些地区如此富强,而其他地区却如此贫困?为什么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会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而非其他国家?为什么工业化不会让全世界富裕起来,反而让某些地区更加贫困? 流行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随着17世纪欧洲稳定的政治、法律和经济制度的突然进发而产生的。相反,克拉克提出,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前就存在。他认为,这些制度的渐变导致这些国家发生了深刻的文化变革,人们摒弃了狩猎一采集社会的本性——暴力、急躁和懒惰,转而形成了经济人的习惯——勤奋、理性并接受教育。 此外,克拉克在本书中大胆提出全新观点:决定人类穷与富的命运,并非剥削、地理因素或天然资源——文化才是决定性因素。 本书质疑“贫穷社会可通过外力介入,获得经济发展”的观念,论点精湛冷静、逻辑推理严密,更大胆以截然不同的崭新观点探讨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重塑人类历史与当今世界面貌。《纽约时报》将本书誉为“经济学领域的下一枚巨型炸弹”。
格里高利·克拉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主任,著名经济史研究专家。
终于看完了格里高利.克拉克的《a Farewell to Alms:a Brief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来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看了一些评论,不少人在推荐这本书,这些人主要是专业的学者;不少人也在鄙视这本书,认为这本书没什么价值,就如我在豆瓣这里看到的。我要说的是,这本书...
评分对经济类图书的读者来说,2009年可选择的书不多。郎咸平说系列图书几乎要与粗制图书画上等号:夸张演讲式文字、多篇文章扩充成书,观点在多部著作中重复挪用。2008年经济类图书明星作者韩秀云的新书也在缺乏创新型观点、缺乏系统性中被渐次遗忘,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与我何干...
评分对经济类图书的读者来说,2009年可选择的书不多。郎咸平说系列图书几乎要与粗制图书画上等号:夸张演讲式文字、多篇文章扩充成书,观点在多部著作中重复挪用。2008年经济类图书明星作者韩秀云的新书也在缺乏创新型观点、缺乏系统性中被渐次遗忘,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与我何干...
评分翻译有几处错误,如下。 P185: 新的资本存量水平上,每新增1单位的资本就会使产出再增加dy0。 因此,只要利率保持不变,创新就会使得物质资本投资减少。 原文是induce,译者估计误认为reduce,所以完全弄反了。作者的意思是创新会导致物质资本投资。 P223 事实上,如果人口没...
评分看过英文原版了。台湾繁体字版翻译为《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A Farewell to Alms)。网上已经有不少评论了。 这书里都是作者自己的逻辑和论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8e74101008fdl.html http://www.strongwind.com.hk/article.aspx?id=7218
看来得再读一遍。浦图
评分严肃的经济史著作起了个机场书店名实属不该。实证部分很详实,有意思的证据不少,更新了自己对于前现代的认识。如作者言,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可以几乎完美解释其出版前的经济史,可是对于出版后的经济史就完全没有解释力了。核心观点,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效率提高适逢人口膨胀(生育革命独立于工业革命),这是大分流的最大原因。作者排出了资本回报率不同,指出各国在1900年都差不多,可见资本自由流动,所以效率差异带来存量差异。在把”外生增长理论“”多重均衡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都批判了一番后,他自己也没啥确切的新解释。他将经济效率归结于何种原因(劳动力素质?管理效率?)不甚清楚。
评分感觉还是蛮有趣的
评分让我比较吃惊的是马尔萨斯陷阱,但这也非作者本人观点。除此以外没有太多留下印象的内容。亦或许是我对计量统计的木讷,看的似是而非。总觉得作者一些结论性的东西难免偏颇,例如工业革命后穷国赶不上富国的原因简单的概括为生产率低,劳动力分配过剩。 ps. 中文版的书名翻译真的是傻得一逼
评分看了一半,弃了,怪我,图表数据太多了,丧失了阅读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