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著作记录了我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韦森、姚洋的思想对话。对话的话题范围,不仅广泛涉及当代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而且深入控及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及其意义、语言和信仰基础。对话起始于对制度概念的把握,接着进入了对制度的生成路径及其道德基础的讨论。围绕着制度是制定的还是自发生成的,对话的话题延伸到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们之间共享的“意义均衡”。在“秩序”与“均衡”两个概念及其在制度分析中的作用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又把对话引向对哈耶克和诺斯的理论的评论。沿着“情景理性”概念,话题又转移到制度生成中的个人与社会选择的基本问题。围绕着制度评价问题,对话逐渐深入到了交易费用的可用性,效率衡量上的困境以及社会福利、自由和平等问题。
在宪政层面进行经济法思考 ——《制度经济学三人谈》读后感之一 作为一种交叉学科,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它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而经济法学无疑亦在关注市场经济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因...
评分书有些内容,值得翻翻。 感觉三个人中,韦森就是老学究,书袋子,姚洋则是少壮派,一付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而丁丁同学是中介,不时外出,回来干些打圆场的事。书以他打头,估计没少干书记的工作。
评分书有些内容,值得翻翻。 感觉三个人中,韦森就是老学究,书袋子,姚洋则是少壮派,一付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而丁丁同学是中介,不时外出,回来干些打圆场的事。书以他打头,估计没少干书记的工作。
评分书有些内容,值得翻翻。 感觉三个人中,韦森就是老学究,书袋子,姚洋则是少壮派,一付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而丁丁同学是中介,不时外出,回来干些打圆场的事。书以他打头,估计没少干书记的工作。
评分书有些内容,值得翻翻。 感觉三个人中,韦森就是老学究,书袋子,姚洋则是少壮派,一付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而丁丁同学是中介,不时外出,回来干些打圆场的事。书以他打头,估计没少干书记的工作。
两端同学的书。从头到尾兴致盎然。思考的理路与思想的吉光片羽是最令人心动处。
评分2008-5-9读毕,虽然没大读懂,但是了解了制度经济学有关的一些其他学科及学者
评分可以大大拓展对于制度,对于思考的限度, 对于社会习俗的养成的理解..
评分十年过去了,里面讨论的问题依然没有变。然而这三个人的现状好像是略有不同,姚洋怀着对中国问题极大关切去了不厚的重庆,韦森热衷于培养他的小儿子并带他见各路大牛,而至于汪丁丁呢,给书写的序言都惨遭毒手,”手撕汪丁丁“一夜之间成了一道神州名菜
评分这本书更像是三人在对话制度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让我有种“一切思考最终的归宿都是哲学”的悲观情绪,因为对元问题的探求总是没有终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