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录

知堂回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作者:周作人
出品人:
页数:727
译者:
出版时间:1971
价格:0
装帧:
isbn号码:978988821015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周作人
  • 回忆录
  • 传记
  • 中国文学
  • 中国
  • 知堂
  • 周作人研究
  • 近期待讀文史書
  • 鲁迅
  • 回忆录
  • 散文
  • 文学
  • 思想
  • 民国
  • 文化
  • 历史
  • 个人经历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60年底,周树人应在港的曹聚仁之邀,既为生计故,又是对人生作一回顾,开始写回想录,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约计三十八万字, 1970年5月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已是作者去世三年之后的事情。1971年1月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即再版。

作者简介

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迁为西南联大,校长蒋梦麟委托他:“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关系比较深,不走,可以保存这个学校的一些图书和设备。”抗战后,因曾出任汪精卫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和日本人在文化上合作,被押解南京并被高等法院判为汉奸。蒋梦麟为之求情。1949年1月26日被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作人搬回北京,以稿费维持生计。1966年被红卫兵抄家,1967年病逝。

一些人认为周作人是汉奸,一些人则不这么认为。周作人与其兄鲁迅关系不和,二者价值取向不同。

目录信息

第一卷 一 缘起 二 老人转世 三 风暴的前后(上) 四 风暴的前后(中) 五 风暴的前后(下) 六 避难 七 关于娱园 八 书房 九 三味书屋 一○ 父亲的病(上) 一一 父亲的病(中) 一二 父亲的病(下) 一三 炼度 一四 杭州 一五 花牌楼(上) 一六 花牌楼(中) 一七 花牒楼(下) 一八 四弟 一九 县考 二○ 再是县考 二一 县考的杂碎 二二 县考的杂碎续 二三 义和拳 二四 几乎成为小流氓 二五 风暴的余波 二六 脱逃 二七 夜航船 二八 西兴渡江 二九 拱辰桥 三○ 青莲阁 三一 长江轮船 三二 路(上)的吃食 三三 南京(下)关 三三 南京下关 三四 入学考试 三五 学堂大概情形 三六 管轮堂 三七 上饭厅 三八 讲堂功课 三九 打靶与出操 四○ 点名以后 四一 老师(一) 四二 老师(二) 四三 风潮(一) 四四 风潮(二) 四五 考先生 四六 生病前 四七 生病后 四八 祖父之丧 四九 东湖学堂 五○ 东湖逸话 五一 我的新书(一) 五二 我的新书(二) 五三 我的笔名 五四 秋谨 五五 大通学堂的号手 五六 武人的总办 五七 京汉道上 五八 在北京(一) 五九 在北京(二) 六○ 北京的戏 六一 鱼雷堂 六二 吴一斋 六三 五年间的回顾 六四 家里的改变第二卷 六五 往日本去 六六 最初的印象 六七 日本的衣食住(上) 六八 日本的衣食住(中) 六九 日本的衣食住(下) 七○ 结论 七一 下宿的情形 七二 学日本语 七三 筹备杂志 七四 徐锡麟事件 七五 法豪事件 七六 中越馆 七七 翻译小说(上) 七八 翻译小说(下) 七九 学俄文 八○ 民报社听讲 八一 河南——新生甲编 八二 学希腊文 八三 邬波尼沙陀 八四 域外小说集——新生乙编 八五 蒋抑卮 八六 弱小民族文学 八七 学日本语续 八八 炭画与黄蔷薇 八九 俳谐 九○ 大逆事件 九一 赤羽桥边 九二 辛亥革命(一)——王金发 九三 辛亥革命(二)——孙德卿 九四 辛亥革命(三)——范爱农 九五 望越篇 九六 卧治时代 九七 在教育界里 九八 自己的工作(一) 九九 自己的工作(二) 一○○ 自己的工作(三) 一○一 自己的工作(四) 一○二 金石小品 一○三 故乡的回顾第三卷 一○四 去乡的途中(一) 一○五 去乡的途中(二) 一○六 从上海到北京 一○七 绍兴县馆(一) 一○八 绍兴县馆(二) 一○九 补树书屋的生活 一一○ 北京大学 一一一 往来的路 一一二 复辟前后(一) 一一三 复辟前后(二) 一一四 复辟前后(三) 一一五 蔡孑民(一) 一一六 蔡孑民(二) 一一七 蔡孑民(三) 一一八 林蔡斗争文件(一) 一一九 林蔡斗争文件(二) 一二○ 林蔡斗争文件(三) 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 一二二 卯字号的名人(二) 一二三 卯字号的名人(三) 一二四 三沈二马(上) 一二五 三沈二马(下) 一二六 二马之余 一二七 五四之前 一二八 每周评论(上) 一二九 每周评论(下) 一三○ 小河与新村(上) 一三一 小河与新村(中) 一三二 小河与新村(下) 一三三 文学与宗教 一三四 儿童文学与歌谣 一三五 在病院中 一三六 西山养病 一三七 琐屑的因缘 一三八 爱罗先珂(上) 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 一四○ 不辩解说(上) 一四一 不辩解说(下) 一四二 吗嘎喇庙 一四三 顺天时报 一四四 顺天时报续 一四五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 一四六 女师大与东吉祥(二) 一四七 语丝的成立 一四八 五卅 一四九 三一八 一五○ 中日学院 一五一 东方文学系 一五二 东方文学系的插话 一五三 坚冰至 一五四 清党第四卷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一辜鸿铭,二刘申叔 一五六 北大感旧录(二)——三黄季刚 一五七 北大感旧录(三)——四林公铎 一五八 北大感旧录(四)——五许守白,六黄晦闻七孟心史 一五九 北大感旧录(五)——八冯汉叔 一六○ 北大感旧录(六)——九刘叔雅,十朱逷先 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十一胡适之 一六二 北大感旧录(八)——十二刘半农 一六三 北大感旧录(九)——十三马隅卿 一六四 北大感旧录(十)——十四钱玄同 一六五 北大感旧录(十一)——续前 一六六 北大感旧录(十二)——十五蔡孑民 一六七 道路的记忆(一) 一六八 道路的记忆(二) 一六九 女子学院 一七○ 在女子学院被囚记 一七一 北伐成功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 一七三 打油诗 一七四 日本管窥 一七五 日本管窥续 一七六 北大的南迁 一七七 元旦的刺客 一七八 从不说话到说话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 一八○ 反动老作家(二) 一八一 先母事略 一八二 监狱生活 一八三 在上海迎接解放 一八四 我的工作(一) 一八五 我的工作(二) 一八六 我的工作(三) 一八七 我的工作(四) 一八八 我的工作(五) 一八九 我的工作(六) 一九○ 拾遗(甲)——小引 一九一 拾遗(乙)——儿时 一九二 拾遗(丙)——在杭州 一九三 拾遗(丁)——大姑母 一九四 拾遗(戊)—一读小说 一九五 拾遗(己)——读小说续 一九六 拾遗(庚)——遇狼的故事 一九七 拾遗(辛)——我的杂学一,二 一九八 拾遗(壬)—一我的杂学三,四 一九九 拾遗(癸)——我的杂学五,六 二○○ 拾遗(子)——我的杂学七,八 二○一 拾遗(丑)——我的杂学九,十 二○二 拾遗(寅)——我的杂学十一,十二 二○三 拾遗(卯)——我的杂学十三,十四 二○四 拾遗(辰)——我的杂学十五,十六 二○五 拾遗(巳)——我的杂学十七,十八 二○六 拾遗(午)——我的杂学十九,二十 二○七 后记后序编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正在读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看到400多页。还有200多页,实在是慢的很,说说这书吧。 还是熟悉的苦雨斋主的风格,在文学研究领域里被称为“平淡冲和”。这里挑印象深的几处随意聊几句, 有趣的观点是他说严复用文言译《天演论》的文风是想把赫胥黎包装成先秦诸子,而林纡...  

评分

这是周作人作品集中体量最大的一部,近四十万字,分作四卷。周作人生前自编文集,字数多在十万字以下的,篇幅如此长的作品极其少见。周作人完成《知堂回想录》的时间是1961年,最后一篇后记标注时间是1966年1月3日。几个月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周作人遭红卫兵批斗,第二年病逝...  

评分

今年读到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周作人先生《知堂回想录》中所说“伦理之自然化,道义之事功化”,这基本上可以概括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即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越体会越觉得这种返朴还醇的人生态度比那些看似激动人心的美好理想更能宁静人的心灵、有益于社会。 道德...  

评分

拉杂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知堂随想录》,古人云“读其文,想见其为人”,而于知堂,我却始终没有这样的想法,总觉得他是一个需要远观的文人。 自认为也读了一些书,了解了一些作者,但总觉得知堂是最能吸引我的一个人,他是那样一个真实的存在,读其书可以照见内心许多...  

评分

没点年纪,读不了周作人,之前每翻每别扭,觉得无趣乏味又唠叨,不解为何鲁迅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把周作人小品文列为国人第一流,其它皆不入他法眼。 看这回忆录,大概开始有点小感觉。 周作人拿写文章当说话儿,说到哪儿是哪儿,也不修辞,也不夸张,读起来又似乎缺乏文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的这一本是香港三育1980年版,比内地版多几张照片、知堂书信手迹、给曹聚仁的授权书及书末曹的校读小记。我从孔网买来后,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哈尔滨市新华书店开的收据,时在1983年10月29日,2.55元,购书者王桂芹。奇怪,新华书店卖过这书?几无可能。

评分

看到别字就忍不住拿笔修改过来诶

评分

北大感旧录比较妙,申叔写的一手蟹爬字!排版校订扣一星,理科教授排成理教科授,真正岂有此理!

评分

动不动就引用兄弟的作品

评分

就是这个版本,哦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