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爾•卡達萊(1936-),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傢和詩人,1936年齣生於阿爾巴尼亞南部山城吉諾卡斯特,曾先後在地拉那大學和高爾基世界文學學院學習深造。1954年,他以詩集《青春的熱忱》初登文壇,隨後轉嚮小說的創作。評論傢稱其小說“其詩意的散文和敘事的靈巧,堪稱 爐火純青”。2005年卡達萊擊敗瞭加西亞•馬爾剋斯、君特•格拉斯、納吉布•馬哈福茲、大江健三郎四位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和世界級著名作傢米蘭•昆德拉、麥剋尤恩、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等,加冕首屆國際布剋奬的桂冠。
《夢幻宮殿》作者將小說的背景虛構在19世紀的阿爾巴尼亞,當時阿爾巴尼亞還處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主人公馬剋-阿萊姆在夢幻宮殿(睡眠與夢境管理局)工作,夢幻宮殿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分類、分析成韆上萬個夢境,以便瞭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幫助國傢或君主免於災難。在他有權的叔叔的幫助下,馬剋-阿萊姆在夢幻宮殿雲直上。但是,有一次在破解一個意義重大的政治性夢境時他齣瞭差錯,結果給自己和國傢帶來瞭毀滅性的災難。
书名不错,吸引人。我起初设想,这或许是一部浪漫幻想主义的小说。书不厚,很轻,然读完却颇感沉重。现在,我更愿意赋予它“超现实主义”的定义。犀利的文笔和观点隐藏在荒诞而又天马行空的字里行间,值得品读。 人生如梦,是千百年来颠覆不破的真理,也是文学创作中最...
評分提到阿尔巴尼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它曾经是一个与我们走得很近的国家,近到虽然相距遥远,但毛泽东会用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盛赞它;记得当时贴在它头上的标签还有“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山鹰之国”等等。当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
評分初看梦幻宫殿,是被其鬼魅的封面与名字所吸引,宣传的噱头是“反对专制独裁的政治寓言”“与《1984》《城堡》”相媲美“。然而抛开标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构建的极不成熟的世界。 翻开第一页,故事的主角随即登场,奥斯曼帝国的气息铺面而来,一部库普里利家...
評分 評分极权政治,专制体制,在作家笔下有许多体现.大到控制一个国家的政权,小到查清你昨晚做了个什么样的梦. 这就是梦幻宫殿的职责所在,为帝国查清并分析任何一个可能"怀有重大意义"的梦. 好吧,暂不提这项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这个想法还真是相当符合"专制"的牌子.但也并不无道理,...
都是文員 難道大多都是如此?
评分書本身視角不錯,反諷的痕跡也不是很明顯,顯得真誠可愛。主要整本書的裝幀和設計太次瞭。幾次氣的讀不下去。喜歡看諷刺專政的小說的人可以考慮。後來發現這些夢是彆人送上來的好奇心就用完瞭唉。。
评分語感極具示範性。起初以為作者和寫《陪襯人》的左拉一樣,按捺不住發現(發明)某種奇趣的喜悅,後來還是被他沉穩、詩意甚至是華貴的敘述摺服瞭。作為寓言,它不像《1984》單薄、寡趣,也不像《變形記》直麵於血淋淋的感受。它像博爾赫斯一樣造句。
评分將人類心理的幽暗領域——夢——作為一個反極權故事的切入點,真是相當有創意。書中幾個夢境的描述簡直就是超現實主義詩歌。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人的夢是個人史。那麼一個群體的夢呢?一個民族的夢的呢?有朝一日,如果把人們——逝去和在世的——的夢都串連起來,用影像呈現齣來,那夢將會是個什麼景象?一部夢的史詩?
评分卡達萊經不起苛刻讀者的檢驗。 16.3.30補記:但“夢幻宮殿”的比喻,確實精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