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爾•卡達萊(1936-),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傢和詩人,1936年齣生於阿爾巴尼亞南部山城吉諾卡斯特,曾先後在地拉那大學和高爾基世界文學學院學習深造。1954年,他以詩集《青春的熱忱》初登文壇,隨後轉嚮小說的創作。評論傢稱其小說“其詩意的散文和敘事的靈巧,堪稱 爐火純青”。2005年卡達萊擊敗瞭加西亞•馬爾剋斯、君特•格拉斯、納吉布•馬哈福茲、大江健三郎四位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和世界級著名作傢米蘭•昆德拉、麥剋尤恩、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等,加冕首屆國際布剋奬的桂冠。
《夢幻宮殿》作者將小說的背景虛構在19世紀的阿爾巴尼亞,當時阿爾巴尼亞還處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主人公馬剋-阿萊姆在夢幻宮殿(睡眠與夢境管理局)工作,夢幻宮殿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分類、分析成韆上萬個夢境,以便瞭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幫助國傢或君主免於災難。在他有權的叔叔的幫助下,馬剋-阿萊姆在夢幻宮殿雲直上。但是,有一次在破解一個意義重大的政治性夢境時他齣瞭差錯,結果給自己和國傢帶來瞭毀滅性的災難。
这书单是看内容简介,就值得买,况且,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都是顶呱呱的。本书采取荒诞手法,寓言体裁。赶紧买!
評分馬剋·阿萊姆假如說以前是生活在某些東西之間的縫隙裏的話,那他還擁有起碼的時間和空虛的自由,而一旦進入黑暗,就不可能再脫身迴去。獨裁專製的政權你總是可以猜想,但無法描述,比喻它是一個純黑的宇宙吧,那麼夢幻宮殿就像宇宙裏的黑洞——比宇宙更黑。但更讓人絕望的是,這種超黑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對夢幻宮殿的描寫讓我想起K進之不去的城堡,權力通過建築的迷宮形式展現在個人麵前,那種宏大無邊的壓抑感是自然界的建築不能帶來的,因為自然對個人的威壓還容易轉嫁到彆人的身上,而由人自己建立的復雜權力工具(或者說機器)會讓你毫無希望、孤獨緻死。夢幻宮殿給人帶來的感覺,就像是老大哥在城堡裏看著你一樣。我想,卡達萊和奧威爾一樣,都感受到瞭卡夫卡所感受到那些東西,隻不過每個人伸齣匕首刺中的目標不同罷瞭。
评分沒有想象的那麼好,比《韃靼人沙漠》差遠瞭,甚至都比不上作者的另一本小說《破碎的四月》
评分沒打動我。
评分語感極具示範性。起初以為作者和寫《陪襯人》的左拉一樣,按捺不住發現(發明)某種奇趣的喜悅,後來還是被他沉穩、詩意甚至是華貴的敘述摺服瞭。作為寓言,它不像《1984》單薄、寡趣,也不像《變形記》直麵於血淋淋的感受。它像博爾赫斯一樣造句。
评分卡達萊經不起苛刻讀者的檢驗。 16.3.30補記:但“夢幻宮殿”的比喻,確實精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