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桃之夭夭》是著名作家王安忆最新的长篇。小说娓娓叙述了上海市井之间,一个叫郁晓秋的女子半生的人生历程。这个上海女子,原本可以像雯雯、妹头一样,在上海的屋檐下过着自己平淡却充盈,烦恼又热闹的生活,但是,她显然是个异数。她的母亲是个滑稽戏女演员,年轻的时候有点小名气,终究到老了,也只是个跑龙套的,她的父亲在她出生前的一年半就因贪污和玩弄女性进了班房。历经社会与情场失意的母亲对她是只有冷漠和淡淡的恨,兄姐也因了她的出身而鄙视她憎恶她,同学和邻里更是对她侧目而视。她的身世,成为市井间无数人流言蜚语的话题,她的充满青春气息的美丽,在上海人的眼里,被毫无道理地认为是刺眼的不安分的象征。但是,正是这个上海弄堂里的异数少女,却出人意料地走出了一条艰难却纯净的人生道路,以泼辣而旺盛的生命力,从容面对多舛的生活和变幻无端的命运,顽强地“灼灼其华”。
许多上海以外的人的旧上海情结是从《花样年华》和《长恨歌》开始的,但上海女孩的旧上海情结通常是从妈妈或者外婆的衣箱开始的。一根金银丝光的围巾,一件已经褪了色的花色斑斓的旗袍,一件花色素雅的羊毛外套- - - - - - - - 但是大多数人的旧上海情结都是优美的,无风无浪,...
评分王安忆写小说从来都充满了自信,一副我慢慢讲、你慢慢听的样子。读过《长恨歌》的读者都知道,前十五页类似散文般的细声慢气,款款道来,着实难熬,直到《王琦瑶》那一章,才摇身一变,进了正题。开头十几页的文字自然不是废笔,那是从故事视角到叙事视点的高屋建瓴。王安忆才...
评分 评分今天在地铁上看完最后一页,竟有点意犹未尽,这应该算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意外。 一直在思考着,这部作品的名字到底意义何在?看到最后,我只觉得,如郁晓秋这样美丽如桃花的女子,一生中曾经那样灿烂过,结局时却是过着再平凡不过的日子,生儿育女,变成发福的妇人。 可是,本...
评分王安忆写小说从来都充满了自信,一副我慢慢讲、你慢慢听的样子。读过《长恨歌》的读者都知道,前十五页类似散文般的细声慢气,款款道来,着实难熬,直到《王琦瑶》那一章,才摇身一变,进了正题。开头十几页的文字自然不是废笔,那是从故事视角到叙事视点的高屋建瓴。王安忆才...
桃之夭,氤氲了胭脂色的水乡。正当青春年华,上海小女儿姿态的呢喃也夹杂了许多暧昧不清的心绪。开了,见了,败了,便又要期待下一场花期了。她在最好的年华爱上了最好的他,他却最终对她弃如敝履。不怨,不留,不思量。怎样都是一辈子,不过一盏茶,一段花事。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开尽心事了。白云苍狗,曲终人散,就这样吧。遇 晓秋。
评分觉得用过去的作品拼拼凑凑。。。三星半
评分不知若是换位又是何种光景?
评分挺好看,虽然有些描写过重了
评分3月中。两三年前看过的一本书,印象中应当是很喜欢的一部书。但是情节却忘记了,所以借来重新看。是王安忆最擅长的题材:旧上海,旧时光,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全然没有做作之气,浑然天成的一本小说。大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