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美國外交史

戰後美國外交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知識齣版社
作者:資中筠
出品人:
頁數:2册(1094页)
译者:
出版時間:1994
價格:0
裝幀:
isbn號碼:978750120585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資中筠
  • 美國外交
  • 國際關係史
  • 美國
  • 曆史
  • 美國外交政策
  • 國際關係
  • 外交史
  • 戰後美國外交史
  • 美國曆史
  • 外交政策
  • 20世紀史
  • 冷戰
  • 國際關係
  • 美國外交
  • 曆史研究
  • 全球政治
  • 外交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開始動筆於1987年。當時裏根政府還有一年即將期滿,蘇聯戈爾巴喬夫提齣瞭大膽的改革方針,美蘇關係開始齣現新的緩和,國際局勢預示教特有重大變化。在這個時候迴顧、總結一下美國戰後40多年的外交當是很有意義的。

本課題列入“七.五”國傢重點項目,當時計劃2—3年完稿,大約1991一—1992年可以

齣書;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未能如期完成,直至1993年初書稿纔最後殺青。而在此期間世界局勢卻發生瞭舉世震驚的劇變,剛好是一個曆史時期的結束,本書也就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曆史”,可以說是從一種角度敘述的“冷戰史”,這是編者所始料不及的。

美國在二戰後作為超級大國,其外交涉及全球每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傢的風吹草動都或多或少與它有關。因此,這樣一部書的規模之宏大、頭緒之繁多遠超過其他一國的外交史,自不待言。另外,雖是“史”,卻又是當代之事,凡關心時事者對許

多事都多少有所瞭解。本書作為學術性專著理應嚮讀者、特彆是專業性讀者,提供一些超過常識範圍的資料和深層次的行景,使讀者對重大事件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有限的篇幅內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如果放開寫,每一章都可寫成一本書。因此在統稿過程中詳略頗費斟酌,許多有趣的細節,詳盡的分析,隻俘商諸作者割愛。即使如此,篇幅已經超過原齣版計劃,隻能分成兩冊。

本書是史,不是論,主要著眼於把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敘述清楚。不過不是孤立地就事論事,一般說來,每一件事都力求聯係當時的國際國內背景、美國政府內部決策過程、各派意見及其論據,以及其他有關國傢的態度等等加以說明。取材盡可能廣義,

立論盡可能客觀。毋庸諱言,由於美國完備的檔案解密製度和大量的齣版物,本書絕大多數資料來源乾美國文獻和書刊。除利用國內能見到的之外,課題組專門派霍世亮到美國收集幾個總統圖書館檔案及其他原始資料。

同時,為瞭避免片麵性,擴大視角,資中筠還曾到英國和法國查閱英國國傢檔案館和法國外交部檔案館的解密檔案,並采訪一係列英、法政界人物和學者,就有關問題交換意見。當然,當時還沒有可能到蘇聯去查閱檔案。赴美之行由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赴英、法之行則屬社會科學院與兩國的交流項目,得到英國文化協會和法國外交部文化司的協助,特此緻謝。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從盟友到敵人………………………………
第一節 建立戰後大國閤作的努力——聯閤國…
(一)前期構想………………………
(二)關於成立聯閤國組織的磋商…
第二節 雅爾塔格局的形成………………
(一)雅爾塔會議前的形勢和美、英、蘇各自的意圖
(二)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容與結果
(三)蘇聯與西方的裂痕與羅斯福的最後願望
第三節 杜魯門繼任,“冷戰”拉開序幕…
(一)波蘭問題和杜魯門的強硬態度
(二)停止“租藉物資”事件………
(三)波茨坦會議………………
(四)原子彈“……………………
第四節 對蘇“遏製”政策的形成………
(一)“國傢安全法”與政府機構改組
(二)戰略大辯論”…………………………
第五節 從“杜魯門主義”到NSC68號文件………
(一)杜魯門主義的直接起因…………………
(二)“乾涉內政”問題………………
(三)杜魯門3月12日講話……………
(四)x先生文章……………
(五)全國性的政策辯論與國會決議………
(六)NSC68號係列文件……………………
第六節 鞏固後院——泛美體係的確立…………
(一)曆史背景……………………
(二)查普特庇剋議定書……………
(三)裏約熱內盧條約………
(四)“美洲國傢組織”的建立……
第二章 美蘇在歐洲的對抗與歐洲的分裂
第一節 馬歇爾計劃…………………
(一)産生的背景和經過……
(二)內容和主要精神…
(三)歐洲的反應和行動………………
(四)蘇聯與東歐國傢參加與否的問題……
(五)美國國會通過撥款的經過……………
(六)後果…………
第二節 德國的分裂……………………
(一)波茨坦會議後有關各國的立場………
(二)美英占領區的閤並和四國外長會議破裂
(三)“倫敦協議”——西方聯閤籌建西德政府
(四)蘇聯的政策和封鎖柏林事件…………
(五)解除封鎖,兩個德國正式成立………
第三節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一)從敦刻爾剋條約到布魯塞爾條約……
(二)美國下決心……………………
(三)範登堡決議…………………
(四)進一步剋服障礙,正式締約
(五)“軍援法”(或稱“共同防禦援助法”)的通過
第三章 在東亞和西亞的爭奪………………………
第一節 總論………………………………
(一)東亞
(二)中近東……………
第二節 中國…………………………………
(一)扶蔣壓共以求避免內戰及其失敗
(1945年4月一1947年1月)
(二)公開援蔣反共(1947年鞦-1948年底)
(三)“脫身”政策與分離颱灣
(1949年初一1950年6月)
(四)對待新中國的政策………………
第三節 日本…………………………………
(一)保留天皇製與美國獨傢占領……
(二)占領初期政策(1945—1948年)
(三)政策逆轉(1948—1950年)
(四)單獨對日靖和及美日安全條約
第四節 伊朗……………………………
(一)遇蘇撤軍與安理會的鬥爭……
(二)伊蘇協議………………
(三)進一步支持伊朗排斥蘇聯……
(四)伊朗否決伊蘇條約,蘇聯失勢
第五節 巴勒斯坦分治……………………
(一)衝破移民限製之爭……………………
(二)巴勒斯坦分治問題……………………
(三)聯閤國分治決議………………………
(四)以色列國的成立和第一次中東戰爭…
第六節 第四點計劃………………………………
第一、二、三章參考書目……………………
第四章 朝鮮戰爭
第一節 戰後美國對朝鮮政策的起源和演變……
(一)三八綫的由來………………
(二)占領時期的政策………………
(三)撤軍…………………………………
第二節 乾涉時期………
(一)決定軍事乾涉
(二)越過三八綫…
(三)戰爭局部化…
第三節 停戰談判………
(一)醞釀停戰……
(二)談判時期的政策
(三)簽署停戰協議…
第四節 後果及影響……
本章參考書目……………
第五章 艾森露威爾時期的外交………………………
第一節 艾森豪威爾與杜勒斯的外交政策思想……
第二節 “新麵貌”安全政鐐和“大撮摸報復”戰略
(一)“新麵貌”安全政策……………………
(二)“大規模報復”戰略…………
(三)“新麵貌“政策的實施及其影響
(四)“大規模報復”戰略的破産…
第三節 對蘇關係……………………………
(一)1955年日內瓦四國首腦會議………
(二)1958年柏林危機……………………………
(三)尼剋鬆訪蘇與赫魯曉夫訪美…………………
(四)U—2事件與四國首腦閤議的流産……………
(五)日內瓦裁軍會議與禁止核試驗問題…………
第四節 日內瓦會議與印度支那問題…………………
(一)美國對印支政策………………………………
(二)美、法、英在印度支那問題上的分歧與美國對
軍事乾涉的考慮……………………………
(三)日內瓦會議上的“觀察員”………………
(四)“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的簽訂…………
第五節 美中關係………………………………………
(一)第一次“颱海危機”與美、蔣共同防禦條約的
簽訂………………………………………
(二)中美大使級會談……………………………
(三)1958年7月至10月颱灣海峽危機………
(四)在“兩個中國”政策上的一些考慮…………
第六節 艾森塞威爾主義和美歐關係……………………
(一)美國在中東的“中立”政策與兩難處境……
(二)埃及收迴蘇伊士運河主權………………
(三)艾森豪威爾主義………………………
〔四)美國、西歐的閤作與矛盾………………
(五)對剛果共和國的乾涉…………………………
第七節 保衛拉丁美洲“後院”………
(一)美國對拉丁美洲的乾涉政策
(二)顛覆危地馬拉的阿本斯政權
(三)反對古巴革命………………
本章參考書目………………………
第六章 箭與橄欖枝的高度發揮——肯尼迪的一韆天
第一節 “多元論”的軍事戰略和擴軍備戰措施…
(一)整頓軍事機構,改組班子
(二)“戰略多元論”的主導思想……
(三)全麵擴軍措施…………………
第二節 對話與緩和……………
(一)維也納會晤及其前前後後………
(二)各種交流………………
(三)部分禁試條約的締結…………………
第三節 冒險與危機………………
(一)豬灣事件……………………
(二)柏林牆事件…………………………
(三)古巴導彈危機……………………
第四節 彌補北大西洋聯盟的裂痕………………
(一)西歐的變化和肯尼迪的“宏偉計劃”
(二)兩種針鋒相對的戰略構想……
(三)戴高樂的獨立行動…………
(四)“多邊核力量”與獨立核力量之爭
(五)肯尼迪的歐洲之行
第五節 對華政策……………
(一)如何利用中蘇分歧…
(二)核武器問題……………
(三)聯閤國席位問題………
(四)放寬糧食禁運之議………
(五)關於蔣介石“反攻大陸”
第六節 對第三世界的兩手政策……
(一)政策思想與實施………………………
(二)拉美……………………………………
(三)非洲………………………………………
(四)老撾與日內瓦會議………………………
本章參考書目
第七章 約翰遜與美國的乾涉主義政策…………
第一節 約翰遜入主自宮…………………………
(一)意外地繼任總統………………………
(二)“偉大的社會”與約翰遜的外交政策
第二節 美蘇關係的有限緩和…………
(一)60年代美蘇關係改善的背景……
(二)雙邊關係的改善………………………
(三)軍備控製方麵取得的進展……………
(四)美蘇緩和的局限性………………
第三節 美歐聯賽——“麻煩的夥伴關係”……
(一)一個“鬧獨立性”的西歐的齣現……
(二)法國在軍事上退齣北約…………
(三)美國國會要求從歐洲撤軍的壓力……
第四節 拉丁美洲的危檄與約翰遜主義…………
(一)與巴拿馬在運河問題上的爭執………
(二)約楊遜主義與美國武裝乾涉多米尼加
第五節 美蘇在中東的對抗………………
(一)持續六天的第三次中東戰爭…………
(二)從中東停火到聯閤國242號決議……
(三)既對抗又閤作…………………………
第六節 中美關係
(一)重新思考對華政策……
(二)對華政策的調整與製約
第七節 約翰遜政府的終結………
本章參考書數
第八章 在越南的乾涉和戰爭
第一節 越南戰爭的起源
(一)建立南越反共國傢…………………
[二)南方革命的興起和“反叛亂”的開端
第二節 特種戰爭和倒吳政變…………………
[一)升級的前奏………………
(二)泰勒調查團建議及其討論…………
(三)美國參戰和特種戰爭………………
(四)倒吳政變……………………………
第三節 從“34A行動”到“雷鳴行動”……
(一)阮慶政變和針對北越的秘密戰……
(二)美國醞釀轟炸北越……………
(三)“東京灣事件”和“東京灣決議”
(四)西貢的混亂和升級的壓力………
(五)從“火箭行動”到“雷鳴行動”…
第四節 美國接過地麵戰爭…………
(一)從峴港登陸到檀香山會議……
(二)“跨過盧比康河”………
(三)美國的戰爭與越南南方社會…
第五節 越南戰爭的轉摺…………………
(一)民解1968年春節攻勢……………
(二)美國戰爭能力的嚴重桔據…………
(三)反戰運動的高漲……………………
(四)戰爭降級的開始……………………
(五)乾涉的根源……………………
本章參考書目……………………………………
第九章 尼剋鬆與美國力量的收縮
第一節 尼剋鬆重返政壇………
第二節 嚴峻的形勢…………
(一)新的“力量中心”…
(二)在西方聯盟中麵臨挑戰
(三)從優勢到均勢………
(四)經濟地位的下降………
(五)越戰的沉重負擔
(六)新孤立主義的興起………………
(七)行政當局與國會關係的變化……
第三節 從關島聲明到‘尼剋鬆主義”……
(一)關島聲明…………………………
(二)“尼剋鬆主義”的形成…………
(三)基辛格與“尼剋鬆主義”………
(四)“尼剋鬆主義”的實質……
第四節 結束越戰……………………………
(一)“越南化”政策…………
(二)戰爭升級………………
(三)反戰運動…………………
(四)和平淡判………………
(五)戰爭結束………………
第五節 打開美中關係的大門………
(一)美中和解的背景………
(二)最初的變化……
〔三)建立接觸渠道…
(四)連續的信號……
(五)邀請尼剋鬆……
(六)“乒兵外交”
(七)基辛格秘訪北京……………………
(八)基辛格訪華之後……………………
(九)尼剋鬆的中國之行與《上海公報》
(十)尼剋鬆訪華之後……………………
第六節 美蘇戰略武器談判……………………
(一)最初的形勢……
(二)“聯係”原則……………
(三)為談判作準備……………
(四)談判開始……………
(五)1970年的談判形勢……
(六)新的突破………………
(七)基辛格訪蘇…………
[八)協定的簽訂………………
[九)意義、局限性與各方反應
(十)開始新的談判……………
第七節 首腦會晤與美蘇緩和………
(一)緩和的由來……………
(二)第一次首腦會晤………
(三)第二次首腦會晤………
(四)第三次首腦會晤…………
(五)美蘇貿易………………
(六)四國柏林協定………
(七)歐安會與共同均衡裁軍…
(八)小結……………………
第八節 南亞次大陸的衝突…………
(一)衝突的背景……………
(二)兩難處境…………
(三)危機的發展………………
(四)戰爭的爆發………
(五)後果…………………
第九節 中東的戰火…………
(一)中東形勢………………
(二)尼剋鬆的中東政策……
(三)“羅傑斯計劃”………
(四)中東停火…………………
(五)約且危機………………………
(六)十月戰爭……………
(七)石油禁運與能源危機…………
(八)基辛格的“穿梭外交”……
第十節 “後院”的動亂…………………
(一)拉丁美洲新的現實…………
(二)智利革命………………
(三)蘇聯在古巴的潛艇基地………
第十一節 調整對歐政策………
(一)加強與西歐盟國的協商與對話
(二)支持歐洲統一………………
(三)把歐洲緩和納入美蘇緩和的軌道
(四)重申美國對北約盟國承擔義務
第十二節 美日關係中的不和諧音………
(一)美日關係的變化………………
(二)歸還衝繩…………………
[三)紡織品摩擦……………
第十三節 尼剋鬆政府的終結………
(一)尼剋鬆辭職……………
(二)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摺點…
(三)對尼剋鬆外交的評估…………
本章參考書數
第十章 福特與緩和的衰落
第一節 福特繼任總統
第二節 緩和的衰落
(一)福特政府繼承緩和政策………
(二)緩和麵臨嚴峻考驗………
(三)緩和的逆轉……………………
第三節 限製戰略武器談判的失敗………
(一)談判進程的繼續………
(二)海參威首腦會晤與海參溫協議
(三)海參激協議後的形勢…………
(四)最後努力的失敗…………
第四節 美蘇貿員上的僵局………………
(一)最惠國待遇問題的背景………
(二)緊張的三角談判……
(三)擴大貿易關係的失敗…………
第五節 美歐關係的發展……………
(一)美歐聯盟中的不穩定因素……
(二)對東歐國傢的政策………
(三)歐洲安全與閤作會議”……
(四)中歐裁軍談判………………
第六節 美中關係與美中蘇三角關係……
(一)停滯不前的正常化進程………
(二)美中蘇三角關係……………
第七節 印度支那的形勢…………………
(一)美國在印度支那的最後失敗…
(二)“馬亞奎茲”號事件………
第八節 中東外交…………………
(一)解決中東問題的新的努力……
(二)調整中東政策…………………
(三)埃以協議的達成……………
第九節 美蘇在安哥拉的對抗………
[一)安哥拉內戰的背景…………
[二)危機的發展……………
(三)美蘇在安哥拉危機中的作用…
(四)守哥拉危機與緩和……
本章參考書數
第十一章 “人權外交”與務實外交——卡特時期…
第一節 卡特政府初期的美蘇關係…………………
(一)緩和戰略與SAITI……………………
(二)人權攻勢與“三邊主義”戰略配閤……
第二節 第三世界政策的調整…………
(一)人權外交對第三世界的運用
(二)1977年美巴條約………
(三)埃以和平條約…………
第三節 中美建交…………………
(一)卡特政府初期的對華態度…
(二)中美正式建交…………
(三)鄧小平副總理訪美……
(四)濛代爾副總統訪華……
(五)《與颱灣關係法》 …
第四節 伊朗人員危機及“卡特主義”問世
(一)伊朗人質危機的由來…
(二)人質危機和美國的努力
(三)“卡特主義”的問世…
本章參考書目……………………
第十二章 從新的冷戰到新的緩和——裏根政府時期
第一節 裏根政府的基本政策思想…………………
(一)裏根上颱的背景形勢………………
(二)全麵對抗的政策思想……………………
(三)幾個象徵性的信號…………………
第二節 大力擴充軍備……………………………
(一)大幅度增加軍費…………………………
(二)軍事戰略思想的一些特點……………
(三)幾項重大的軍事政策…………………
第三節 美蘇裁軍談到………………………
(一)拖延政策……………………
(二)部署歐洲中程導彈問題………………
(三)裁減戰賂核武器談判………………
第四節 美蘇攻奪態勢轉變………………
(一)國務卿的更換…………………
(二)美蘇戰略攻守態勢的轉化…………
(三)南朗鮮客機事件和美軍入侵格林納達
第五節 美蘇關係開始走嚮鬆動和日內瓦首腦會晤
(一)1984—1985年間的激烈爭奪………
(二)談判和對話………………………
(三)日內瓦美蘇首腦會晤…………
第六節 艱難麯摺的緩和進程………………
(一)1986年新的對抗和麯摺……………
(二)美蘇繼續對話和雷剋雅未剋會晤……
(三)中導條約的締結和華盛頓首腦會晤…
(四)1988年兩次美蘇首腦會晤…
第七節 務實外交占上風的對華關係……
(一)裏根執政初期的政策…………
(二)售颱武器問題與《8.17公報》
(三)中美相互調整政策…………
(四)在新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發展…
(五)中美間的分歧與矛盾…………
第八節 與歐洲的關係………………
(一)與西歐盟國的戰賂協調…
(二)天然氣管道問題…………
(三)在歐洲部署中程導彈問題
(四)美蘇關係緊張與緩和對美歐關係的影響
(五)對東歐及波蘭的政策
第九節 對日關係……………
(一)壓日本加強防務……
(二)中曾報時期美日政治、軍事關係的迅速發展
(三)貿易逆差直綫上升中的對策
第十節 發展中國傢和熱點地區………
(一)主要政策思想………
(二)熱點地區及突齣事件………
小結………………
本章參考書目
大事年錶…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一、书籍简介和编者介绍 《战后美国外交史》动笔于1987年,“杀青”于1993年。此书主要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实践和思想的发展。而此间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此书正好见证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十分巧合,正如资中筠先生在前言所说“本书也就成为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

評分

一、书籍简介和编者介绍 《战后美国外交史》动笔于1987年,“杀青”于1993年。此书主要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实践和思想的发展。而此间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此书正好见证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十分巧合,正如资中筠先生在前言所说“本书也就成为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

評分

一、书籍简介和编者介绍 《战后美国外交史》动笔于1987年,“杀青”于1993年。此书主要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实践和思想的发展。而此间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此书正好见证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十分巧合,正如资中筠先生在前言所说“本书也就成为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

評分

一、书籍简介和编者介绍 《战后美国外交史》动笔于1987年,“杀青”于1993年。此书主要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实践和思想的发展。而此间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此书正好见证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十分巧合,正如资中筠先生在前言所说“本书也就成为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

評分

一、书籍简介和编者介绍 《战后美国外交史》动笔于1987年,“杀青”于1993年。此书主要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实践和思想的发展。而此间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此书正好见证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十分巧合,正如资中筠先生在前言所说“本书也就成为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

用戶評價

评分

我終於讀完瞭

评分

二戰後的美國外交史。 資先生是國內美國學的先驅之一,其知識、眼界可謂一流。資先生所編此書其精妙之處不在於其翔實、豐富,而在於其眼界、高度。美帝之所以是世界老大,必有其過人之處。先生所編此書意在透過示於錶麵的外交政策,展現齣美國之所以能夠縱橫全球背後的東西,這也正是該書高於,或是不同於其他外交史作品的獨特之處。 具體可看書前序言。

评分

就目前所讀諸多外交通史中條理最清晰的一部。

评分

我終於讀完瞭

评分

資先生齣品,必屬精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