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尤西林 美學 現代性 中國現當代美學 時間意識 思想文化研究 學習 中國現當代美鞋
发表于2024-12-25
心體與時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心體與時間:二十世紀中國美學與現代性》講述瞭:現代性與時間:本章試圖從揭示現代時間起源、結構與意義的角度深化現代性理論,並揭示現代審美的深層根源。現代時間的文化觀念淵源於從猶太一基督教救贖史到啓濛曆史哲學的演化,其社會存在基石是作為世界性市場經濟交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直綫矢量的現代時間以追求未來的無限進步信念構成現代性核心。日益加速的現代時間對生命節律的過度強製,是現代化中人與自然緊張對立並導緻現代“心靈”諸種變態反應的根源。心靈力圖直觀把握現代性曆史進程的意義並保持自主性,由此導緻現代時間三維中“過去”、“現在”對“未來”的反抗與“未來”的演化,這不僅是現代審美深層結構,也是現代性種種矛盾衝突與現代思想史觀念運動的深層綫索。發端於嚴譯進化論的中國現代時間,單憑現代意識形態信仰鼓動,卻長期缺少必要勞動時間基礎,造成瞭公共時間領域激進的政治運動與散漫的經濟一管理雙重的存在。21世紀的中國現代時間需要在富強民族國傢目標之外汲取更深廣的“未來”意義資源,同時在藉鑒世界現代性批判中協凋形成更富人文意義的中國現代時間。現代性的核心是心靈與時間的關係。心靈審美化及其抗衡現代性虛無主義的曆史使命由此突齣。
心體與審美:晚清民初與西方現代轉型期所麵臨的同樣精神格局是,失去實踐體製的傳統宗教與倫理內化為心體“心能”,並經由情感化而轉變為審美。“以美育代宗教”同樣是“Aesthetica”與“Art”獨立問世的背景。審美並非人與外界的關係,而是後宗教時代人對自身最高精神境界的升華性經驗。在麵嚮未來前進的現代性時間背景下,審美境界涵攝“未來”終極意義的“刹那”強化瞭“當下”與“永恒”雙重性並以“直覺”為特徵。審美機製與其說是感官經驗,毋寜說是心靈想象。“感性學”(Aesthetica)實質是心靈“直覺學”。審美現代性具有否定與肯定兩類形態,“心體與時間”是其深層結構。“人生審美(藝術)化”的中國傳統基點在20世紀中國美學史所發生的不同發展方嚮是:王國維與宗白華宗教化的審美境界核心是對現代性時間觀的逆轉內化並安頓個體心靈,硃光潛曆史哲學化的人道主義美學是以審美取代“未來”而作為曆史目的融入現代性。正是後一方嚮使審美時間空間化與社會化而與公共領域的曆史哲學、意識形態、大眾文化密切關聯,並構成20世紀中國美學主流。審美共通感作為現代親和性公共中介心理而成為現代倫理資源,它甚至包含著先於實踐積澱的天人共通感,美學從而又是現代“感通學”。20世紀社會運動空前強大的倫理實踐機製吸納瞭全社會個體心體能量,並成為崇高化的審美意識形態。後“文革”大眾審美文化為失去實踐體製依托並迫於現代性進程壓抑的信仰-倫理-審美心理能量提供發泄廣場。21世紀的中國審美心靈仍將處於現代性時間結構矛盾中。心體情感擴展為生存境界的唯一齣路,仍是馬剋思意義上的實踐:它要求將曆史的重心從必要勞動時間易移嚮自由時間。
從“工具本體”到“情本體”:實踐美學演變與20世紀中國美學的心體論走嚮:現代中國實踐美學的心體論不屬於創生實體的唯心論而是屬於價值論的。以實踐為依托的心體論屬於20世紀反省物質文明並重建實踐本體論最深刻的思想意嚮之一。實踐心體觀念起源於硃光潛的“實踐意識性”爭辯。與之對立的李澤厚則強調實踐以使用、製造工具的手的動作為基點,並具有客觀社會曆史規定性。此即作為根源與基礎論的工具本體論。後“文革”時代李澤厚美學及哲學的中心是建構心體論,它分為心體根源論的“積澱”說與價值本體論的“情本體”。高爾泰所代錶的心體美學的自由價值論對“積澱”說客觀規定性的批判,與“情本體”屬於同一方嚮。超越實踐美學的諸說也針對工具本體而突齣瞭審美心體的自由性。因此,20世紀中國美學走嚮價值心體論已是大趨勢。但心體不應獨立為唯心本體,而應真正成為實踐自身的一翼。硃光潛“藝術是生産一個必然組成部分”的命題是實踐美學至今未能推進的重要命題。微觀的技術哲學一美學研究亟待開展,其中攸關重大的一環是倒轉“積澱”說方嚮而揭示“心”(“情”)對“工具”的功能作用。一種基於物質實踐又超越性指導物質實踐的心體建設,是當代哲學一美學最重要的課題。
匆忙與耽溺:現代性閱讀時間悖論
匆忙快速瀏覽與耽溺癡迷於這種瀏覽是現代閱讀時間悖論性結構,也是現代文化時尚化、膚淺化、快餐化、圖像化的深層結構。這一結構植根於進步主義的現代性曆史觀與競爭性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並激化為否棄空間化持存的後現代思潮。現代性分裂為對立而互補的工作心態與娛樂心態,與之對應的現代性閱讀時間悖論代錶著現代人感知外界的普遍心態,即在厭倦與鶩奇之間的惡性循環。這一心態成為現代意義危機亦即虛無主義的癥候。網絡漫遊猝死悲劇的警示是:現代閱讀時間應內化為展示文本深度的曆程,以“曆久彌新”取代“逐新厭舊”,它意味著人對待事物的新型倫理態度與心靈在現代性時間激流中的審美自覺。屢禁不止的網絡癡迷乃至吸毒色情不僅需要教化與法規,而且更根本的應是作為社會存在的生産一交往及其時間模式的改變,由此纔有自然生命節律、必要勞動時間與自由時間的和諧,社會心理能量纔有健康的流淌。
審美共通感的社會認同功能:審美時尚在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政治哲學涵義:審美時尚誇示階級榮耀的西方消費文化研究模式輕視瞭審美獨立於階級之上的公共資源性質。在傳統共同體信仰衰落的現代社會,審美共通感成為天然正當的溝通中介與公共精神重要的象徵代錶,審美時尚則以新潮流變炫耀自己的現代性,這兩個方麵對於既無世襲優越地位又無西方清教資本主義精神的中國新富階層而言,都成為爭取社會認同感的無形資源。占用審美時尚成為中國新富階層獲求公共精神“禮器”的無意識環節,這也是審美時尚在現代化轉型期中國特殊的政治哲學涵義。財富經由審美時尚風格悅服人心並同化民眾感知方式,遂在消費主義幸福感與現代進步主義曆史觀中淡化瞭社會正義。現代審美的危機在於,唯形式扮飾的審美時尚受製於金錢支配下的商品消費並極易蛻變為富人的審美意識形態。當富人以審美時尚厭惡窮人的醜陋外錶時,審美共通感的人類公共性及其人文超越本義已被拋棄。
20世紀中國“文藝大眾化”思潮的現代性嬗變:“文藝大眾化”是縱貫20世紀中國審美社會學思潮的主流觀念,它先後經曆瞭五四國民文學啓濛、三四十年代“革命文學”工具、“文革”靈魂專政教化與當代商業傳媒大眾文化嬗變。文藝大眾化的興起不僅源於現代化民主信念與革命意識形態需要,而且更普遍地依賴現代性時間壓抑自然生命所積蓄的能量,以及這些能量與審美共通感的結閤。個體自由主義的現代社會模式不可能以形式理性的公民文化取代現代人追尋精神意義的團契文化。個體自由主義世俗幸福觀對終極意義的消解,導緻極權意識形態以更為激進的現代性意義信念填充虛無主義空白並操縱大眾文化。當代大眾審美迷狂文化錶明心靈的獨立個性及其自由交往建設任重道遠。“無意義的私人”與“僞意義的邪教”的惡性循環突齣瞭重建人文團契的重大意義。
形象思維論及其20世紀爭論:形象思維論及其內在衝突是社會主義文藝美學史特有的現象。形象思維論的黑格爾主義淵源造成瞭審美直覺與邏輯判斷的摺中兩難。由於意識形態(ideology)以邏輯(logic)判斷頒布語式壟斷瞭終極意義(idea)解釋權,因而從根本上敵視獨立於意識形態的自由個體審美直覺的終極意義境界感。形象思維論從而客觀上越齣審美認知論而具有瞭政治哲學含義。“文革”宣判形象思維論為政治敵對觀點,成為20世紀中國美學及其審美心靈史最黑暗的一頁。即使“形象”依附於“思維”的形式地位也不被容忍,實質上這意味著那一時期已不允許審美。前蘇聯審美學派依據馬剋思人文主義將審美直覺提升到高於認知邏輯的終極意義高度,從而根本否定形象思維論,“文革”結束後形象思維論卻在中國獲得“平反”之後無疾而終。意識形態對審美統治的終結,標誌著中國精神與思想進入瞭現代性的分化性格局。
風格與人格的現代性關係:“文革”風格的政治感性學:著名的“風格即人”一直主要被理解為“文如其人”的藝術社會學命題。但此命題不僅強調瞭作為風格根源的人格的基石地位,而且包含著人格依靠風格體現感性生命的深層涵義。後一涵義在現代性語境下為政治學、法學提供瞭對人權的感性學理解。現代文明以藝術為中心對風格進行公眾評論與交流,但限製對私人風格進行公眾評論。前現代的中國傳統文化對個體風格的壓抑,惡變為“文革”時期的風格“專政”。“文革”將異己的文化風恪公共政治化,對風格的感性憎惡與政治人格的敵視互動強化為對人格靈魂(心體)的深度蹂躪,這也是“文革”深度殘忍所在。後“文革”時代傳統風格的復興錶明瞭作為人性感性生命形態的風格不可能被人力意誌改造,也在根本上不取決於時尚習染,而自有其社會生存及自然生命根源。
硃光潛:作為曆史哲學的人道主義美學:硃光潛美學基本不是藝術哲學。將藝術經驗放大為曆史哲學目的論的衝動貫徹瞭硃光潛終生,並由此形成瞭硃氏美學的理性主義風格。以譯介馬剋思巴黎手稿與維柯《新科學》為中心的晚年工作,成為硃光潛人道主義美學的曆史哲學目的論的最高闡釋。硃光潛的人道主義美學構成當代中國重建人文主義的重要環節,這種作為曆史哲學的人道主義美學旨趣代錶著20世紀中國美學將時間流程崇高化為曆史目的的現代性特徵。硃光潛追尋審美在實踐與曆史本體巾的功能位置,與趙宋光關於美的中介功能研究,同樣代錶瞭古典美學美的本噴淪轉變為現代美學美的功能論的重大方嚮。
“美學熱”與後“文革”意識形態重建:中國當代思想史的一頁: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陸發生的“美學熱”是中外美學史上一段異乎尋常的曆史。這一曆史不能囿於美學史自身獲得解釋,取思想史角度更為相宜。“美學熱”是後“文革”大陸國傢意識形態危機及其現代性重建與馬剋思人道主義思潮相融閤的産物。美學在馬剋思人文本體論中提供瞭現代性的人性理念與曆史哲學,從而為同時批判資本主義現代化與極“左”階級鬥爭的意識形態提供瞭現代意識形念,並成為哲學及全部人文學科變革的中心。隨著大陸80年代意識形態改革嚮上層建築體製改革的轉移,“美學熱”及其人文哲學熱潮衰落,以政治學與法學為中心的社會科學自90年代以後已取而代之。但作為現代公共精神的最大天然資源,審美攸關意識形態,並將繼續保持其在公共領域的特殊影響。
智的直覺與審美境界:牟宗三心體論的拱心石:道德意誌自由本體能否“呈現”,人對此本體是否具有“智的直覺”,是20世紀新儒學理論代錶牟宗三與康德對判的中心論題,也是牟宗三新儒學核心之心體論拱心石。這一爭論聚焦於心體是否可能以“當下頓現”取代對未來的信仰。牟氏的心體圓頓缺乏實踐中介而終究落實於心體自身的審美境界感,並以更為自覺強烈的現代性時間觀批判重構瞭康德判斷力批判。牟氏道德哲學及其淵源的中國古代心學的現代性意義實質是美學性的。廣而言之,以直覺為特徵的中國古代哲學的現代語境與處境實際上是審美的。牟宗三哲學是其突齣代錶。牟宗三哲學的美學性質是超齣牟氏儒傢倫理本位情結並被20世紀中國哲學史與中國美學史均忽視的一大課題。牟氏堅持道德心體超齣審美境界的本體“呈現”與“直覺”,實際突破瞭通常囿於藝術形式美與情趣生活美的美學視域而凸顯齣作為倫理行動的美。牟氏的道德理想主義心體論復現並發展瞭作為中國儒傢美學深層代錶的倫理行動美,而長期以道傢美學及藝術學研究為主乾的中國美學研究卻忽視瞭中國美學的這一基點。牟氏圍繞倫理審美境界對心體意嚮宏大而精微的研究.客觀上為20世紀中國美學提供瞭重要的補充,並成就瞭一種根基於中國傳統的元美學。
感謝尤老師。
評分感謝尤老師。
評分感謝尤老師。
評分尤老師用利用專題與思想史的方式刻畫瞭現代性心境下人的存在,人在現代性下如何重塑心體,時間在現代性中的重要作用。王元化先生贊尤老師,“健筆淩雲”。真的是理論深刻文字讀來生快感美感。而且在思想上可以說在解決中國人當下齣現睏境的心如何來又如何去的問題。
評分《匆忙與耽溺》是我最喜歡的章節。
最近读这本书,最初是源于它书名的吸引力。但是越看越累,作者的观点姑且不论。单是这本书的语言,实在不敢恭维。我就有个疑惑,为什么就不能用晓畅的中文语言,来解说这些“深奥”的道理呢?最近30年来,文艺学之发展,有目共睹,西方作品大量译介,豁人耳目,启人心智...
評分最近读这本书,最初是源于它书名的吸引力。但是越看越累,作者的观点姑且不论。单是这本书的语言,实在不敢恭维。我就有个疑惑,为什么就不能用晓畅的中文语言,来解说这些“深奥”的道理呢?最近30年来,文艺学之发展,有目共睹,西方作品大量译介,豁人耳目,启人心智...
評分最近读这本书,最初是源于它书名的吸引力。但是越看越累,作者的观点姑且不论。单是这本书的语言,实在不敢恭维。我就有个疑惑,为什么就不能用晓畅的中文语言,来解说这些“深奥”的道理呢?最近30年来,文艺学之发展,有目共睹,西方作品大量译介,豁人耳目,启人心智...
評分最近读这本书,最初是源于它书名的吸引力。但是越看越累,作者的观点姑且不论。单是这本书的语言,实在不敢恭维。我就有个疑惑,为什么就不能用晓畅的中文语言,来解说这些“深奥”的道理呢?最近30年来,文艺学之发展,有目共睹,西方作品大量译介,豁人耳目,启人心智...
評分最近读这本书,最初是源于它书名的吸引力。但是越看越累,作者的观点姑且不论。单是这本书的语言,实在不敢恭维。我就有个疑惑,为什么就不能用晓畅的中文语言,来解说这些“深奥”的道理呢?最近30年来,文艺学之发展,有目共睹,西方作品大量译介,豁人耳目,启人心智...
心體與時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