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介紹—————————————————————————————
本書是法國存在哲學傢加布裏埃爾·馬賽爾的第二本《形上日記》,記錄他對於“存在”的省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馬賽爾應召入伍,由於體弱被分派到巴黎的紅十字會做尋找失蹤官兵的工作,在這裏,他每天見到的都是前來詢問丈夫、兒子下落的婦女。馬賽爾在她們的臉上看到瞭強烈的痛苦和焦慮,這一體驗極大地觸動瞭他的心靈,令他的哲學逐漸轉嚮“他者”。這些婦女對他而言原是陌生人,但現在變成瞭一個一個具體的“你”,這是他一生極力宣揚的“我與你”哲學的基石。
在本書中,他分析瞭“是”與“有”兩種存在的麵嚮。在“有”當中,我們把人對象化,將人視為工具,而在“是”中,我們卸下社會麵具,以自己的本質與他人的本質自在相處。因而馬賽爾勸說人們重視“我是”,通過在主觀經驗中的與另一主體的愛的聯結,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馬賽爾認為,存有隻在愛中實現,唯有啓動“愛”,人纔能跨越人我藩籬,從主客二元關係轉變為主體與主體的一元關係,這就是“互為主體性”,人隻有在被視為不可客體化的主體時,纔有自己的尊嚴。
◆ 作者介紹—————————————————————————————
加布裏埃爾·馬賽爾(Gabriel Marcel,1889—1973),法國哲學傢,與海德格尓、雅斯貝爾斯、薩特並列為20世紀四大存在哲學大師,影響深遠。其哲學奠定後來梅洛-龐蒂的知覺/身體現象學,詮釋現象學巨擘保羅·利科亦視其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著有《是與有》《臨在與不死》《論人的尊嚴》等。
在任何关于存在的探讨中,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根本性问题:什么是“存在”?这一追问的终极性在天主教神学框架中尤为显著。根据《天主教教理》(295-301),存在的根源无可避免地指向天主的创造。天主并非仅仅是存在的“第一因”,而是以自由意志从虚无中赋予万物存在本身。 这一...
評分在任何关于存在的探讨中,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根本性问题:什么是“存在”?这一追问的终极性在天主教神学框架中尤为显著。根据《天主教教理》(295-301),存在的根源无可避免地指向天主的创造。天主并非仅仅是存在的“第一因”,而是以自由意志从虚无中赋予万物存在本身。 这一...
評分在任何关于存在的探讨中,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根本性问题:什么是“存在”?这一追问的终极性在天主教神学框架中尤为显著。根据《天主教教理》(295-301),存在的根源无可避免地指向天主的创造。天主并非仅仅是存在的“第一因”,而是以自由意志从虚无中赋予万物存在本身。 这一...
評分在任何关于存在的探讨中,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根本性问题:什么是“存在”?这一追问的终极性在天主教神学框架中尤为显著。根据《天主教教理》(295-301),存在的根源无可避免地指向天主的创造。天主并非仅仅是存在的“第一因”,而是以自由意志从虚无中赋予万物存在本身。 这一...
評分在任何关于存在的探讨中,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根本性问题:什么是“存在”?这一追问的终极性在天主教神学框架中尤为显著。根据《天主教教理》(295-301),存在的根源无可避免地指向天主的创造。天主并非仅仅是存在的“第一因”,而是以自由意志从虚无中赋予万物存在本身。 这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