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五四新文化

重访五四新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王风
出品人:壹卷YeBook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25-3
价格:9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01388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
  • 现代中国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历史
  • 社会
  • 文学
  • 启蒙
  • 中国现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文章是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发展、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和社群中的反响。内容涵盖了五四运动的源流、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思潮与社会条件的关系、新文化的传播和运动逻辑等多个方面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蔡元培与南北学界的互动、地方精英与新文化的再生产等方面。本书旨在揭示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深远意义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

【编辑推荐】

本书从文化与社会的视角,展现去中心化的五四新文化图景,选编收录了陈万雄、舒衡哲、王晓明、罗志田、王汎森、陈平原、王奇生、欧阳哲生、陈以爱等学者的经典论述,极具学术价值。其中,陈平原、欧阳哲生、陈以爱等挖掘报刊、档案、信件等一手文献,还原历史细节,力图回到五四现场;陈万雄梳理人事关系网,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内在渊源;季剑青、瞿骏、徐佳贵从地方视角考察五四新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展现其在非中心区域的复杂样态。从多元视角出发,以历史细节入手,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五四。

作者简介

王风,福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国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具体涉及的学术分支和课题,包括近代文章,现代散文,周氏兄弟、废名等现代作家,章太炎、王国维等现代学者,古琴史,古琴器等,均有多篇重要论文。出版有《世运推移与文章兴替》《琴学存稿》《琴史与琴器》。编有《废名集》(全六卷),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主编《曹禺全集》(全十一卷),助理郑珉中先生编写《故宫古琴》。

袁一丹,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著有《另起的新文化运动》(2021)、《此时怀抱向谁开》(2020);编著《国学浮沉》《王瑶画传》等。其中,《另起的新文化运动》获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台湾大学访学,先后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曾获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目录信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流 / 陈万雄
“五四”的“老调子” ——知识分子自己的看法 / 舒衡哲 著 程巍 译
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识“五四”文学传统 / 王晓明
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反响 / 罗志田
思潮与社会条件——新文化运动中的两个例子 / 王汎森
五月四日那一天——关于五四运动的另类叙述 / 陈平原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 / 王奇生
《新青年》编辑演变的历史考辨——1920至1921年《新青年》同人来往书信为中心的探讨 / 欧阳哲生
“五四”前后的蔡元培与南北学界 / 陈以爱
谁的“五四”?——论“五四文化圈”/ 李怡
地方精英、学生与新文化的再生产——以“五四”前后的山东为例 / 季剑青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袁一丹
老新党与新文化 ——“五四”大风笼罩下的地方读书人 / 瞿骏
“五四”与“新文化”如何地方化——以民初温州地方知识人及刊物为视角 / 徐佳贵
“五四”期间杜威与中国的一段“交互经验”/ 彭姗姗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梁启超诸人的文化努力与“五四”思想界 / 周月峰
五四新文化的“运动”逻辑 / 张武军
来源说明
主编简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鲁迅日记》对1919年5月4日那天的天气记录是:晴,下午多云。晚上大风一阵后小雨。 . 冰心在40年后追忆,念念不忘54那天“窗外刮着大风,愧花的浓香熏得头疼。” . 五月四日是个星期天,风和日暖适合出行,此时正值春夏之交,北京街头飘荡着愧花的幽香。 . 而参加游行的3000多...  

评分

暮春初夏,又近五四。 每年学习五四精神,是一年一度的重新审视自己与当下社会的时间。 嘉兴五四文化博物馆,离我不远,博物馆设有嘉兴五四新文化史料陈列馆、嘉兴百年风云人物展示馆以及其它分馆,旁边就是嘉兴书城,我常常去流连。 今天读这本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重访五四...  

评分

《鲁迅日记》对1919年5月4日那天的天气记录是:晴,下午多云。晚上大风一阵后小雨。 . 冰心在40年后追忆,念念不忘54那天“窗外刮着大风,愧花的浓香熏得头疼。” . 五月四日是个星期天,风和日暖适合出行,此时正值春夏之交,北京街头飘荡着愧花的幽香。 . 而参加游行的3000多...  

评分

中华文化发展几千年,从周代时的礼乐制度到春秋百家争鸣,奠定了以礼制为主的社会文化基础。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启了外儒内法的国家治理体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唐宋时期以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国际文化交流融合广泛社会活跃,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的先进...  

评分

中华文化发展几千年,从周代时的礼乐制度到春秋百家争鸣,奠定了以礼制为主的社会文化基础。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启了外儒内法的国家治理体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唐宋时期以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国际文化交流融合广泛社会活跃,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的先进...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五四运动的星星之火在北大点燃,迅速形成全国及海外留学生的燎原之势。

评分

在《重访五四新文化 文化与社会》收录17篇论文,详细论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起,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响,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评分

本书收录文章是围绕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发展、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和社群中的反响。

评分

“让对“五四”真感兴趣的读者,从当事人的眼光来解读那一场不只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而且注定成为下个世纪长期谈论的话题以及重要思想资源的伟大事件。” 五四运动不只是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了追求真理、追求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仍然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与行动。而他的愿望是让“五四”的图景在年轻人的头脑里变得“鲜活”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