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首都图书馆副研究员、古籍修复师手绘一百多张图,详细讲述古书的历劫、修复的工具、修复的技艺,以及人与书的缘分。
内容简介
前人翻纸为沃土,以笔墨播种文字,结成一卷又一卷的智慧经典,留予后人深耕阅读。
经年累月,一纸薄田难抵岁月摧折,不免断线、散页,不成文章;又渐无人打理、田土荒芜,纸上的老化、裂痕如蔓草横生,引来蠹虫常驻,吞噬几代人的劳动成果,留下蛀洞曲曲折折布满书册......
我是一名古籍修复师,让历经虫蛀水湮火蚀的古书焕发新生,就是我的使命。
古籍文献传至今天,其价值已经超越书记本身。修复古籍,同时也是在修复一段多元而生动的记忆——它们是古代的书册、曾经的纸张、当年的笔墨、不朽的艺术、一个时代的审美,或许也是下一个时代的尘土。
至少,在我们当下,应该尽量保存、珍藏这段过往、这段乡愁。这也是修书的意义所在。
《微相入:妙手修古书》,告诉我们古书的历劫、使用的工具、修复的技艺,以及人和书的缘分。
这些传统技艺哪怕与大多数人并无实际联系,仍不免在提到或见到它们时被撩动心绪,会忍不住想去了解、想去靠近。相信看到这本书的读者会理解修书人精神上的乡愁,并将这份感动一代一代地继续传播开去。
王岚,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毕业于清华美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员。
主业古籍修复,擅接补卷中残纸;
闲时绘画怡情,执笔墨调染丹青;
兼以古琴娱心,共弦外一溪流云。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市面上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古籍修复通识书。由首都图书馆副研究员、从业十几年的古籍修复师手绘一百多张图,详细讲述古书的历劫、修复的工具、修复的技艺,以及人与书的缘分。
评分3.5有趣,图美,并不深,会热销。
评分因孩子在中华古保院读研,古籍修复也是课程之一,故入了此书一读。整体还不错,其中涉及专业性的条条框框有些枯燥,其他都可以,文字落落大方,且作者尽量写得趣味横生,里头的手绘图也很出彩,算得上图文并茂。每一个行当,钻进去了,都是学问。每一份坚守自有其价值。
评分讲古籍修复的方方面面和背后的点点滴滴,配上作者手绘插画,又好看又有趣。最喜欢作者的自画像,莫明地让人好心情。择一事终一生,且此事又恰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真是幸运和幸福呀。
评分看完,脑中呈现水洗书叶、刷书叶、挑折叶等等一系列场景,看得出来作者对古籍修复有经验、有感情。略遗憾的是,充满感情的文字,以及古籍一般介绍的图文,篇幅有些多。其实还是希望作者能多写一些亲历亲闻的古籍修复故事与过程。作为普及类书籍,现在图文并茂,线装平摊的装帧,对读者也很友好。对制作浆水、染纸、纸张去酸,以及东巴纸的内容,印象比较深。“(纳西族人和秀昌老师)说:‘最明显的特点是真正的东巴纸不会有虫蛀,大面积虫蛀更不可能。因为荛花具有毒性,在还是植物的时候都不会有虫吃。’随着岁月流逝,东巴纸会变得焦黄,变成古铜色,却不会整体发黑,而是从边缘向内颜色逐渐变深。这是由于一代代的东巴在火塘边念诵经文,纸被烟火熏蒸所致。如此厚实坚固的纸,如果保存得当,真能达‘纸寿千年’也说不定呢。”(页122)有些感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