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日本

魯迅與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潘世聖
出品人:
頁數:413
译者:
出版時間:2025-4
價格:6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7927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魯迅
  • 日本
  • 文學
  • 文化
  • 曆史
  • 思想
  • 近代史
  • 中日關係
  • 傳記
  • 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魯迅為何選擇森田思軒《隨見錄》作為外國文學翻譯的起點?《藤野先生》究竟是迴憶散文還是自敘傳風格的小說?青年魯迅的觀念世界是如何在留日時期逐漸建構形成的?魯迅對於日本文化界又有著怎樣的接受史和傳播史?魯迅與西方現代性的關聯,主要是以日本作為中介獲得和完成的,探討魯迅與日本這一問題對“魯迅”的形成至關重要。

--

本書聚焦魯迅留日的時代脈絡與話語空間,在還原魯迅寄身之日本語境的基礎上,追索魯迅與明治日本教育製度、知識轉型以及思想文藝新潮的關聯交涉,詮釋魯迅對異域新興思想文化資源的判斷、選擇和改創,進而呈現留日時期魯迅的人生及精神曆程,明確其果敢獨創的思想與實踐結構。

著者簡介

潘世聖,原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導師(2023年榮休),九州大學博士(比較社會文化),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曾任日本國際交流基金、中部大學、九州大學及(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國人研究員、客座教授、訪問教授。有中日文學及魯迅研究的中日文著述若乾。

圖書目錄

例言
正 編
魯迅與嘉納治五郎及弘文學院教育係譜——預備教育的近代啓濛嚮度
漢文脈共享與魯迅的翻譯啓濛政治——《哀塵》底本:森田思軒譯《隨見錄》第四則
曆史現場、原初語境與思想意義闡釋——魯迅與丘淺次郎進化論演講
“進路”的難局:魯迅與仙颱醫專——脫離東京與留學製度結構
“仙颱體驗”如何成為“傳說”——《藤野先生》的跨國閱讀及歧義發生
魯迅思想原型與明治日本語境——現代思想文藝輸入與自我主體性建構
魯迅的國民性觀念與日本——希望與路標抑或誘惑與坑穴
魯迅的日本認知——其體驗和理解日本的內容及特徵
魯迅與日本自然主義——終極指嚮分歧與形式維度交集
1930 年代中日教育學術交流中的魯迅——目加田誠、小川環樹拜訪魯迅考述
魯迅與山本初枝——同誌之誼與諸說喧囂
魯迅、鹿地亙及《上海通信》——《上海通信》的魯迅敘述及其他
女詩人森三韆代的魯迅記憶敘事——《魯迅先生的印象》考論
戰前日本的魯迅譯介普及和認知——改造社《大魯迅全集月報》第 1 號考述
復盤曆史現場的意義及路徑——“魯迅與日本”研究的必經之路
附 編
弘文學院院長嘉納治五郎的中國認知
“新知”與“革命”言說的世紀井噴——1900年代留日學生雜誌論考之一
翻譯政治:“輸入文明學說”——1900年代留日學生雜誌論考之二
近代國傢構想與民族主義及革命誌嚮——1900年代留日學生雜誌論考之三
再談新文學的發生與日本——以周氏兄弟及鬱達夫為綫索
汪暉《魯迅研究的曆史批判》寄語——讀後感二三
《國民性十論》與近現代中國的國民性話語——關於香港三聯版《國民性十論》中文譯注本
魯迅與我們的時代——圍繞丸尾常喜《明暗之間:魯迅傳》展開的討論
《魯迅的都市漫遊:東亞視域中的魯迅言說》譯後記
《日語源語視域下的魯迅翻譯研究》序
“魯迅與日本”研究的開拓者——柏青恩師追憶
迴憶丸山昇先生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因為是個人論文集,難免有一些重復的地方,但是寫得好的地方是真的令人拍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是,魯迅選擇仙颱醫專,其實是時代的遺憾,當時清政府和日本沒有談妥很多問題,所以魯迅就壓根沒法進去高等學校。他的運氣比郭沫若鬱達夫他們差很多。另外,魯迅對日本有很多失望的地方,但是又不想助長一種中國人的傲慢,因此更多的時候都是沉默。最後,日本文學是中國新文學的一個重要支點,不過最後沒有成為主流。這個觀察非常仔細瞭。我堅持認為,魯迅研究,還大有可為。

评分

因為是個人論文集,難免有一些重復的地方,但是寫得好的地方是真的令人拍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是,魯迅選擇仙颱醫專,其實是時代的遺憾,當時清政府和日本沒有談妥很多問題,所以魯迅就壓根沒法進去高等學校。他的運氣比郭沫若鬱達夫他們差很多。另外,魯迅對日本有很多失望的地方,但是又不想助長一種中國人的傲慢,因此更多的時候都是沉默。最後,日本文學是中國新文學的一個重要支點,不過最後沒有成為主流。這個觀察非常仔細瞭。我堅持認為,魯迅研究,還大有可為。

评分

周作人所主張和呼籲的都是摒棄舊小說陳腐的“勸善懲惡”主義,破解外在政治和道德對文學的綁架,讓文學迴到“人”的本體,以寫實主義立場和手法錶現人的世界。

评分

因為是個人論文集,難免有一些重復的地方,但是寫得好的地方是真的令人拍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是,魯迅選擇仙颱醫專,其實是時代的遺憾,當時清政府和日本沒有談妥很多問題,所以魯迅就壓根沒法進去高等學校。他的運氣比郭沫若鬱達夫他們差很多。另外,魯迅對日本有很多失望的地方,但是又不想助長一種中國人的傲慢,因此更多的時候都是沉默。最後,日本文學是中國新文學的一個重要支點,不過最後沒有成為主流。這個觀察非常仔細瞭。我堅持認為,魯迅研究,還大有可為。

评分

在日本學者影響下的魯迅與日本解讀,魯迅與日本淵源深厚,這不僅是指他有六年之久的留日經曆且這段經曆深刻影響瞭其思想的定型和文學理念的生成,包括後來他與日本各界種種或深或淺的交往關係,還意味著日本人對這位特異的中國文人有著長期持續的關注,並在特定的時期裏使其成為本國思想論壇的一個焦點,從而激發瞭幾代知識者的觀念想象力。1945年決定性的戰敗造成瞭深刻的曆史斷裂,日本人從帝國土崩瓦解的廢墟上猛醒過來,在反思自身的近代史的同時重建現代,這是一個鳳凰涅槃式的“第三次開國”(丸山真男)時刻,幾代日本知識者帶著切膚之痛重新思考明治維新以來的現代化進程,在此,他們注意到長期被忽視甚至衊視的另一個思想資源,即經過反抗殖民壓迫和艱苦卓絕的社會革命而實現瞭民族解放及另類現代化的中國,發現瞭其精神代錶——魯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