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新西兰] 叶宋曼瑛
出品人:华章同人
页数:416
译者:张人凤
出版时间:2025-3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9192549
丛书系列:华章大历史
图书标签:
  • 张元济
  • 近代史
  • 教育史
  • 思想史
  • 人物传记
  • 民国史
  • 学术史
  • 爱国主义
  • 文化人物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全面展现张元济的多重身份与历史贡献

☆ 揭示张元济在清末维新运动中的角色与作为

☆ 以大量历史细节展示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与发展历程

☆ 记述张元济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互动

☆ 展现张元济的历史地位与精神遗产

内容简介: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是一部全面展现张元济生平、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文化出版事业贡献的著作,既具有学术深度又具有通俗可读性。张元济作为清末民初的重要改革家和出版家,其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他的事业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学术分析,通过张元济的生平,展现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张元济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本书通过对张元济的生平、经历和事业的梳理,揭示了转型时期一代知识精英的独特气质与崇高人格。

作者简介

[新西兰]叶宋曼瑛,女,1945年生于香港,1974年定居新西兰。现为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新西兰最高级别学术荣誉),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教授,华侨大学名誉教授,兼任Asia Pacific World学术期刊编委,香港大学、墨尔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研究员。研究涉及颇多领域,尤其在新西兰华人史、华人在新西兰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影响、华人移民、跨国主义与身份认同、跨种族关系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颇具影响力,被誉为新西兰华人历史研究的先驱。著有《也是家乡》《龙在云乡:新西兰华人》《此心安处》《跨国移民与新华人》《新西兰的毛利人与华人》《演变的历史与身份认同:华人在新西兰》等;发表《张元济、李伯元与〈绣像小说〉》《新旧交替时期两位学人的探讨——从张元济、胡适往来信札谈起》《从戊戌期间的张元济看中国的开明知识分子》《张元济与新文化运动》等多篇张元济研究论文。

目录信息

代序出版感言
引言张元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早年在广东和浙江的生活
第二章初露头角的年轻京官
年轻的总理衙门章京
甲午战争和维新运动
张元济的角色
第三章张元济和百日维新
皇帝的召见
京师大学堂和铁路矿务总局
张元济最后关头的奏折
百日维新的失败
张元济对改革和改革家的评价
第四章士绅改革家和立宪主义者
张元济在南洋公学,1898—1902
1900年的“中国议会”和“自立会”起义
士绅阶层的和解
张元济与教育改革
张元济在浙江保路运动中的作用,1905—1910
张元济与立宪运动,1906—1911
改良主义的精英对辛亥革命的反应
第五章商务印书馆股东、经理和编译所所长
商务印书馆的起源
张元济早期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
与日本合作的神秘事实
商务教科书的成功
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学校
涵芬楼
早期商务的出版物
张元济的环球旅行,1910—1911
第六章新时代的旧学家
与中华书局竞争
1914年与日本的合作中止
紧缩和多种经营的时期
商务印书馆经理任内,1914—1920
1915年10月的机构改革
1920年张元济退居监理
1914—1920年商务的主要出版物
《四部丛刊》
1919年五四运动的挑战
张元济对1919年政治抗争的态度
新文化运动
商务杂志的革新
白话教科书、语音辞典和对国语的促进
对现代学术团体的支持
第七章商务印书馆监理
求访新贤
王云五的方针和张元济的态度
东方图书馆
张元济的新排字法
1925年商务印书馆又起工潮
商务印书馆工会和经济斗争
1926年张元济退休
第八章动荡年代
北伐与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开始与国民政府疏远
日本访书
百衲本二十四史
1932年日本轰炸商务
王云五重组公司
张元济在20世纪30年代的作用
影印《四库全书》
张夫人之逝
救亡运动和张元济的作用
为青年提供古代道德课本
为受压迫人民发声,张元济的社会政治论文
第九章战争年代
全面战争和向西撤退
抗战时期的张元济
合众图书馆
太平洋战争与商务的厄运,1941年12月—1945年8月
日本人与上海商务印书馆
第十章从内战到新中国
1945—1949年的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对政府和反内战抗争的态度
对经济形势的觉醒
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
与共产党新政府的合作
商务印书馆成为公私合营企业
最后的年月:版本研究和诗词
结论
参考书目
附录
新旧交替时期两位学人的探讨
——从张元济、胡适往来信札谈起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吾辈生当斯世,他事无可为,惟保存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实势而失坠,此为应尽之责。能使古书多流传一部,即于保存上多一分效力。吾辈炳烛余光,能有几时,不能不努力为之也。"这是我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看到的一段张元济写给傅增湘信中的文字,感慨良久。爱读书的人,商务印...

评分

评分

评分

"吾辈生当斯世,他事无可为,惟保存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实势而失坠,此为应尽之责。能使古书多流传一部,即于保存上多一分效力。吾辈炳烛余光,能有几时,不能不努力为之也。"这是我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看到的一段张元济写给傅增湘信中的文字,感慨良久。爱读书的人,商务印...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种大时代背景下个人时运变迁的厚重感,好看。

评分

细致绵密,史识上略显不足。

评分

从组织西学堂到译介书籍,再到把商务印书馆做大做强,创造辉煌,张元济奉行一生的策略始终是建设而非批判,其姿态始终是温和而非激进,其目的也始终是通过文化传播的手段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虽然可能有些显得保守,但也不失为稳妥的长久之计。如果说当时另一批更激进的人是在放火烧屋子,那么张元济所代表的,就是点灯照亮屋子。 有的人放了把火就偃旗息鼓了,而张元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通过出版启迪民智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也正是因为有张元济这样一位掌舵人,商务印书馆才从最开始印刷商务票据的小作坊,逐步成为民国第一出版社,这一过程中,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是彼此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关系。

评分

从组织西学堂到译介书籍,再到把商务印书馆做大做强,创造辉煌,张元济奉行一生的策略始终是建设而非批判,其姿态始终是温和而非激进,其目的也始终是通过文化传播的手段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虽然可能有些显得保守,但也不失为稳妥的长久之计。如果说当时另一批更激进的人是在放火烧屋子,那么张元济所代表的,就是点灯照亮屋子。 有的人放了把火就偃旗息鼓了,而张元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通过出版启迪民智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也正是因为有张元济这样一位掌舵人,商务印书馆才从最开始印刷商务票据的小作坊,逐步成为民国第一出版社,这一过程中,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是彼此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关系。

评分

一口气看完了《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越看到最后越有种泪目的感觉,这位老人的一生太伟大了!他诞生于闭关锁国的旧中国,一生见证了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的覆灭,也目睹了蒋政府的垮台,再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他找到能够广开民智的道路,他就把余生都奉献给了出版业![强]尽管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暴和各种战乱,但他一心扑在出版实业上,这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出版家、实业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