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颠覆

隐秘的颠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唐文明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24-9
价格:6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78551
丛书系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修订版
图书标签:
  • 颠覆
  • 隐秘
  • 权力
  • 阴谋
  • 社会
  • 政治
  • 历史
  • 真相
  • 批判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对现代儒学代表人物牟宗三哲学的全面分析,分别从其儒学诠释中的道德形上学、自律道德、良知本体和历史意识四个维度,审视牟宗三在与康德哲学的对话中建构而成的道德形而上学哲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站在原始儒家的立场,认为现代儒学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彻底扭曲和背离了儒学传统,即用道德取代伦理,用规则取代美德,用人取代天,用内在的历史终结论取代了超越的历史可进论;批评牟宗三所建构的道德形上学和宏大历史观念是一种理论上的嫁接,和对现代性未经反思的信从。

本书2012年作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之一种初版。此次再版,作者增写前言,回溯了出版以来学术界的诸种讨论 ,重申了自己的思想立场,认为此书迄今“仍未被儒学界真正消化”。

作者简介

唐文明,200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政治哲学与中国哲学。主要著作有《与命与仁》《近忧》《隐秘的颠覆》《敷教在宽》《彝伦攸斁》《极高明与道中庸》等。

目录信息

再版前言
引言
道德的化约
一 自律与利他:对儒家思想的道德主义解释
二 周人的忧患意识与敬德思想是道德突破吗?
三 孔子的仁教是道德之教吗?
四 孟子的性善论是道德的形而上学吗?
自律的挪用
一 儒家伦理精神与自律道德
二 孟子论“仁义内在”
三 “仁义内在”与自律道德
四 儒家伦理:美德还是律法?
良知的僭越
一 实践理性充其极与儒学的历史性开展
二 心性与本体
三 智的直觉与物自身
四 圆善与圆教
历史的嫁接
一 中国问题关切之下的道德形而上学与历史哲学
二 历史哲学的概念与意义
三 良知、历史与完善
四 儒学的第三期开展与良知坎陷说
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有些低,哲学不是用情绪在言说。花了几天时间认真读了,着实让我震撼!以前觉得唐多少对牟甚至现代新儒家有些误解(虽然现在仍这么觉得),但他比我冷静清楚的多。很明显唐主要反对对原始儒学的道德主义诠释(然正如李明辉所批评:用尼采批评的道德主义概括康德甚至牟对原...  

评分

来源:新浪博客 晓炜兄: 你好! 首先非常感谢你为拙著撰写书评!拜读之后,感觉写得很有特色,在很多方面你都理解到了我的基本倾向。如果我要简单说明一下的话,1. 关于心的去形而上学化,我当时的理解的确有你说的倾向,而且表述算不上很能传达我的意思,如果要我现在说的话...

评分

原文载丨原刊于《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2卷第2期〔总第24期〕,2015年12月,页327-349,原文转自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编:《现代儒学》,第六辑,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不久前,笔者发表了《儒家、康德与德行伦理学》一文[1],质疑近年来在中西学界流行的以德行伦理学(v...  

评分

《隐秘的颠覆》2012年初版,当时预计学界内部会有激烈的论争乃至“反击”,然而并没有。作者云“此书受到的批评极为有限”,而收获的赞扬委实不少,但这些赞扬却会令作者暗自尴尬。 在三千多字的再版序言中,唐文明以他辨识度极高的锐利文风检讨了初版的不足、十余年间的各种正...  

评分

寂寞中的独体——牟宗三的面孔与“群像” 陈迎年借王国维语牟宗三“良知坎陷”概念曰:“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在“无力”与“暴力”的缴绕间,或许我们会理解牟宗三的感叹,“人究竟是人,不是神,人间究竟是人间,不是天国”,也会想起唐君毅那句“人生在世莫可仗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在再版前沿里困惑于这样对牟宗三新儒家主义的批驳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读完此书大概是心里有了点底数。作者始终围绕着牟宗三所做的儒家康德化的理论尝试进行着一些看似刨根挖底、实则各说各话的批判,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引入式融合也显得有些局促,因此就本书的阅读体验而言,作者深入了一种更偏向传统的儒学立场、而力图与一种具有西方现代惯性的儒学改造划清界限,以此来澄明一种思想的主体性,但就本书的写作方式而言,这些尝试仍然被新儒学主义所牵制,而似乎又充满着深深的茫然。

评分

作者在再版前沿里困惑于这样对牟宗三新儒家主义的批驳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读完此书大概是心里有了点底数。作者始终围绕着牟宗三所做的儒家康德化的理论尝试进行着一些看似刨根挖底、实则各说各话的批判,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引入式融合也显得有些局促,因此就本书的阅读体验而言,作者深入了一种更偏向传统的儒学立场、而力图与一种具有西方现代惯性的儒学改造划清界限,以此来澄明一种思想的主体性,但就本书的写作方式而言,这些尝试仍然被新儒学主义所牵制,而似乎又充满着深深的茫然。

评分

作者在再版前沿里困惑于这样对牟宗三新儒家主义的批驳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读完此书大概是心里有了点底数。作者始终围绕着牟宗三所做的儒家康德化的理论尝试进行着一些看似刨根挖底、实则各说各话的批判,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引入式融合也显得有些局促,因此就本书的阅读体验而言,作者深入了一种更偏向传统的儒学立场、而力图与一种具有西方现代惯性的儒学改造划清界限,以此来澄明一种思想的主体性,但就本书的写作方式而言,这些尝试仍然被新儒学主义所牵制,而似乎又充满着深深的茫然。

评分

作者在再版前沿里困惑于这样对牟宗三新儒家主义的批驳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读完此书大概是心里有了点底数。作者始终围绕着牟宗三所做的儒家康德化的理论尝试进行着一些看似刨根挖底、实则各说各话的批判,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引入式融合也显得有些局促,因此就本书的阅读体验而言,作者深入了一种更偏向传统的儒学立场、而力图与一种具有西方现代惯性的儒学改造划清界限,以此来澄明一种思想的主体性,但就本书的写作方式而言,这些尝试仍然被新儒学主义所牵制,而似乎又充满着深深的茫然。

评分

作者在再版前沿里困惑于这样对牟宗三新儒家主义的批驳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读完此书大概是心里有了点底数。作者始终围绕着牟宗三所做的儒家康德化的理论尝试进行着一些看似刨根挖底、实则各说各话的批判,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引入式融合也显得有些局促,因此就本书的阅读体验而言,作者深入了一种更偏向传统的儒学立场、而力图与一种具有西方现代惯性的儒学改造划清界限,以此来澄明一种思想的主体性,但就本书的写作方式而言,这些尝试仍然被新儒学主义所牵制,而似乎又充满着深深的茫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