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史事考三集

戊戌變法史事考三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茅海建
出品人:
頁數:450
译者:
出版時間:2024-6
價格:9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77592
叢書系列:茅海建戊戌變法研究
圖書標籤:
  • 戊戌變法
  • 維新運動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
  • 清史
  • 政治
  • 改革
  • 史學
  • 梁啓超
  • 晚清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茅海建戊戌變法研究的最後一部論集。所收文章依然秉持他嚮以“嚴謹細緻的考證功夫重建史實”之研究旨趣,從曆史細節入手,把握住戊戌變法的種種關鍵環節、關鍵人物,進而識其大、見其全,層層揭示齣這一重大曆史事件的幽微隱秘與真實意義。

“戊戌變法研究”係列,在極大推動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同時,也完整地展示瞭政治事件研究的經典範例。

戊戌變法無疑是中國近代曆史上的偉大事件,充滿著希望,結果被慈禧太後粗暴中止。這一悲劇性的結果,使得一百多年來諸多人士為之扼腕,訴說著悲愴的感慨之詞……然而,我以為,對於曆史學傢與社會科學傢來說,更為重要的職責,卻是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我在寫作上試圖踐行之,然直至作此結語時,我猶然感到仍是未竟的任務。——茅海建

--

繼“戊戌變法史事考”《初集》《二集》後,茅海建教授第三部新論結集。

全書五篇重磅文章:從康有為與光緒帝的關係入手,討論康在戊戌變法中的主導作用;從經學史的視角剖析康“大同三世說”的發展脈絡和學理依據;考察康有為走到政治舞颱中央的晉身之路;深入挖掘張蔭桓的前後經曆,檢討清朝高層外交政策上的方嚮性錯誤及邊疆危機的産生。最後對戊戌年光緒帝改革諭旨的研究,與此前討論康、梁的政治思想與政策設計成為姊妹篇,以最終確立戊戌變法的性質。

戊戌變法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影響深遠的改革運動。茅海建教授積20餘年之功,矢誌不渝地考索、撰述,此書是第六部著作。至此,通過紮實的史料釋證,基本上完成瞭對整個變法所有重要細節的拼圖,“史實重建”的工作告一段落。

著者簡介

茅海建

曆史學教授。多年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兩次鴉片戰爭和戊戌變法史。著有《天朝的崩潰》和“戊戌變法研究”等一係列重要著作。

圖書目錄

自序
戊戌時期康有為與光緒帝
一、最初的接觸
二、弭兵會與“上清帝第六書”
三、四月二十八日光緒帝召見康有為
四、康有為上書與光緒帝的改革諭旨
五、進呈圖書
六、保全康有為
七、懋勤殿設置與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日諭旨
八、康有為的“罪名”
再論戊戌時期康有為的“大同三世說”
一、問題的提齣
二、“大同”與“小康”
三、“《春鞦》始於文王,終於堯、舜”
四、何休的“三世”說
五、“堯、舜為民主”
六、“中國古固有議院”
七、早期思想因素及其演變
八、梁啓超的“三世六彆”和“無總統”“無國傢”
九、簡短的結語
康有為與“弭兵會”
——兼論翁同龢薦康有為說
一、問題的提齣
二、李提摩太等人的宣傳
三、唐纔常著文“弭兵會”
四、康有為一派的想象與設計
五、翁同龢與康有為私會:高燮曾附片的背景
六、總理衙門的處理結果
七、再釋翁同龢薦康有為
八、高燮曾薦康有為入弭兵會的餘響
論張蔭桓
——以光緒二十三年(1897)齣席英國女王慶典為中心
一、問題的提齣
二、張蔭桓其人其事
三、光緒二十三年張蔭桓一行齣席英國女王慶典
四、張蔭桓對國際形勢的預判
五、清朝外交“新”體製與“以夷製夷”政策的失敗
六、張蔭桓的最後時光
戊戌年光緒帝改革諭旨研究
一、問題的提齣
二、光緒帝的改革諭旨及其催生的原因
1、“經濟特科”(4道)
2、“昭信股票”——國債(9道)
3、開辦京師大學堂及所屬譯書局、醫學堂和上海譯書官局(12道)
4、“司員考試”(2道)
5、武科舉改製(1道)
6、“百日維新諭旨”等(5道)
7、設立商務局、農工商總局、各省農工商分局及其所辦事務(13道)
8、遊曆與遊學(3道)
9、覲見禮儀改革(3道)
10、任命、維護新政官員與黜免守舊官員(17道)
11、文科舉改製(10道)
12、專利章程(3道)
13、神機營與京營改革(2道)
14、興辦各地中小學堂及各類學堂(18道)
15、《時務報》與近代報刊(6道)
16、《校邠廬抗議》《勸學篇》《校邠廬抗議彆論》(6道)
17、重建海軍(2道)
18、刪訂《則例》(5道)
19、定期召見翰、詹、科道官員(2道)
20、允許司員士民及地方官員上書(8道)
21、設立鐵路礦務總局(2道)
22、自開通商口岸(1道)
23、裁撤京內衙門與京外官員(6道)
24、京師修整道路溝渠(1道)
25、設置散卿(2道)
26、《通商約章成案匯編》(3道)
27、戶部編製《歲入歲齣錶》(1道)
小結:催生諭旨的官員與政治改革的大方嚮
三、“詔令頻下”與清朝決策機製
1、改革諭旨形成的過程——“交議”
2、“議復”——總理衙門(軍機處)、禮部、孫傢鼐的錶現
3、催促——光緒帝的焦慮
4、光緒帝與官僚集團高層的緊張關係
5、慈禧太後的反製
四、結論
本書徵引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茅海建的戊戌变法史事考第三集出版。按文化演艺人员品行评判标准,他的书是不是不应该出?(犯事的娱乐明星都封杀了)。 读读他的每一本第一版(非修订版)的自序,其实比看正文还要有“味道”。苦闷也好,自我审查也好,自我否定/超越也罢。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本身就是研...

評分

茅海建的戊戌变法史事考第三集出版。按文化演艺人员品行评判标准,他的书是不是不应该出?(犯事的娱乐明星都封杀了)。 读读他的每一本第一版(非修订版)的自序,其实比看正文还要有“味道”。苦闷也好,自我审查也好,自我否定/超越也罢。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本身就是研...

評分

自序 戊戌时期康有为与光绪帝 一、最初的接触 二、弭兵会与“上清帝第六书” 三、四月二十八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四、康有为上书与光绪帝的改革谕旨 五、进呈图书 六、保全康有为 七、懋勤殿设置与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日谕旨 八、康有为的“罪名” 再论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大同...  

評分

自序 戊戌时期康有为与光绪帝 一、最初的接触 二、弭兵会与“上清帝第六书” 三、四月二十八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四、康有为上书与光绪帝的改革谕旨 五、进呈图书 六、保全康有为 七、懋勤殿设置与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日谕旨 八、康有为的“罪名” 再论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大同...  

評分

自序 戊戌时期康有为与光绪帝 一、最初的接触 二、弭兵会与“上清帝第六书” 三、四月二十八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四、康有为上书与光绪帝的改革谕旨 五、进呈图书 六、保全康有为 七、懋勤殿设置与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日谕旨 八、康有为的“罪名” 再论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大同...  

用戶評價

评分

尤喜歡分析康有為大同思想與論張蔭恒這兩章

评分

張蔭桓被“打臉”瞭!!

评分

尤喜歡分析康有為大同思想與論張蔭恒這兩章

评分

因為很少看這類型的書,確實像論文一下,依理依據,但是我感覺有點枯燥乏味。這類型的書不適閤現在的我。

评分

從製度史的角度看這本書或許是成功的,但是從政治史的角度看,似乎沒有太多新意和高見,尤其是對於看過茅既往作品的讀者而言,本書免不瞭一種車軲轆話來迴說的觀感。最後的結論,和湯誌鈞有異麯同工之妙,但我不贊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