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世界文学名著,三篇哲学式解读】
【遁入小说的迷宫,寻找现代性的出口】
【深度剖析:技术与权力的关系,现代社会中人的处境,以及这一困境如何形成等诸多重要问题】
【特为撰写 9 万余字代前言,详述个体与现代性问题】
本书是一部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文学评论集,作者选取了三部世界文 学名著作为切入点来讨论现当代政治哲学问题。作者认为小说伴随着现代而诞生,记载了现代个体的希望、恐惧、苦难和伟业。透过小说这扇窗户,对现代之本质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能有一种深入的了解。
《格列佛游记》问世于现代国家诞生之初,是一部革命后文学;小说以一个游历者或探险者的眼睛,展望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预言了作为现代国家之重要特征的技术统治。
卡夫卡小说含义隽永,对现代国家另一重要特征——官僚统治——的揭示,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新型政治的“可见性”的丧失,很大程度上正是技术统治和官僚统治的深化的结果,二者联手打造了现代国家机器。
奥威尔小说是一部政治“预言”,是对如何化人为物、“机器”组装的完整流程的“见证”,进入 21 世纪,人们或许会愈发认识到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
《作为“机器”的国家》是一篇政治学色彩较浓的论文,因其主题与本书所收三篇文学评论的主题遥相呼应,故收作附篇。
作者并为本书新撰写了一篇九万余字的代前言《小说与个体》,提出以想象作为克服个体的彼此殊异性的新途径,以抵抗技术主义对人性的吞噬,产生一个“同情”“共情”,甚至“友爱”的世界。
洪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等。著有《<格列佛游记>与古今政治》《本原与事变——政治哲学十篇》《心术与治道》《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译有柏拉图《政治家》、卢梭《论语言的起源》、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寻找政治》等。任《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
(《〈格列佛游记〉与古今政治》单行本原有一个题记,编辑摘录部分,转贴于此)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作品,也被公认为现代英国小说的一部开山之作。但长期以来,这部雅俗共赏之作的真实意蕴和斯威夫特的严肃意图则众说纷纭。20世纪的乔治•奥...
评分本书从政治哲学视角深入解读了斯威夫特、卡夫卡与奥威尔的相关作品,并集中围绕现代技术统治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众所周知,现代大学学科划分日益精细,因而造成文史哲相互“隔绝”的情况,本书则是努力打破现代学科壁垒的一次有益尝试。作者从政治哲学视角入手,试图阐释...
评分(此著能够出版殊为难得,部分文字我有评论,贴在此处) 西闪/文 在今天阅读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人不多了。或许他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18世纪的讽刺小说家,仅此而已。我看到一个读者对《格列佛游记》的评语:“小时候翻过,没有一点文学价值。” 有趣...
评分现代小说的诞生,常常被认为也是现代个体意识萌芽的征兆。在本书作者洪涛看来,区别现代小说与其他体裁作品的关键,就在于文本中个体性或个体自我意识之有无。不过,个体并非活在真空之中,个体意识之发展,与其所受的限制乃至社会规训、社会控制密切相关。从斯威夫特创作《格...
评分(此著能够出版殊为难得,部分文字我有评论,贴在此处) 西闪/文 在今天阅读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人不多了。或许他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18世纪的讽刺小说家,仅此而已。我看到一个读者对《格列佛游记》的评语:“小时候翻过,没有一点文学价值。” 有趣...
洪老师的文字总能直抵问题或曰存在的本真。这种洞察力,既源自对先贤思考和作品的烂熟于心,也源于始终坚持真诚而又冷静地思索自身的生命体验、叩问所处世界的时代问题。从根本上说,这种阅读、沉思和书写,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是对本真的好奇、思索和回答。由是,阅读《文学三篇》,既可以给我们一份与先贤对话、请教的阅读指南,又能让我们在这个遵守绝对秩序、人人孤立自存、科层无处不在的机械世界里,对照反思自我的生存状态,了解何以为人、何以为好、何以为真,实现对自我的疗救。
评分读了头尾两篇文章,正好跳过了标题中的三篇。弥漫着浓郁的悲观情绪,对技术时代,对官僚zz,作者自认为毫无出路,对几乎所有的左中右方案都不认可。好吧。
评分作者关于卡夫卡的论文写得相当之好
评分洪涛老师的书必读。之前在网上读过他写的卡夫卡,太有洞察力了。后来买了格列佛单行本。Totalitarianism这篇以前只听说过,这次能收入进来太好了。《小说与个体(代前言)》居然占了151页,都可以单出一本小书了。多谢编者集在一起,能集中体会到洪老师从文学视角探讨现代问题的良苦用心。我要细细品读。四星给作者,一星加鸡腿给编者。
评分作者深具学识与见地,全书有感而作、旁征博引,虽是极富理论性的学术文章,但通篇文字质朴明晰,隽永自然,思想与情感浑然一体,甚至在脚注中都充盈着许多珍贵的观点和句子,毫无堆积学术陈词的痕迹。普通读者能从中读到文辞与思想,专业读者能从中读到政治哲学思想史的脉络及与之相关的学术性问题。编者由衷感到,这是一部翻转惯常文学评论,打开经典文学新的视野,揭示学术之现实面相的卓越之作,值得珍藏与捧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