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2-04
有为有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 许纪霖、瞿骏、宋宏、王晓渔、王儒年、唐小兵、储德天、郑志峰两代学人传承共著,一部了解近代知识人无法绕开的必读书
★ 勾勒中国知识分子黄金时代的文化地理版图,网罗民国文化名流的“朋友圈”
——————————————————————————————————
☆ 血缘、地缘、学缘,在“士绅社会”向“知识人社会”的近代转型中,
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地理版图是何种样貌?
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变迁如何推进和制约了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
☆ 聚焦知识分子聚散分群的地理纽带,重现知识分子文化生产的空间网络
两代学人耕耘,打造知识分子社会史论域开拓之作
——————————————————————————————————
本书聚焦于1895—1949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人际交往、私人脉络、团体组织以及与城市公共媒体的关系,是一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史。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笔墨介绍了梁启超、陈独秀等众多著名知识分子的社会交往,亲疏聚分。
当科举和门第嬗变为学校和文凭,以儒家文化为共同价值观的思想框架逐渐解体。从朦胧且短暂的新文化联盟,到各种各样的主义与流派,聚散分群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构成了近代中国耀眼的知识光谱。
在这样一个大转型时代,知识分子身处都市并接受了新式教育,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他们承担着启蒙大众的使命,而作为启蒙者,他们自身又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怎样的转型?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瞿 骏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宋 宏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晓渔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王儒年 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唐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储德天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郑志峰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很有意思的历史选题,纯学术论文集。
评分学人研究学人,现代的知识学人从心出发,寻觅纷乱变化的大时代中的初心,家国情怀,是溯源,也是坚守,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那些确定的东西,求真知的热诚,对于真理的坚持,对于传统的坚守,让这些知识学人成了时代最为清晰的注脚,他们思想的光芒,穿越了时空,今天读来仍然可以鼓舞,支持着我们,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才能坚定前行。
评分原来那些大师们,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写作生活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们深度的揭示了近现代中国知识人不一样的生活
评分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因素离不开血缘、地缘、学缘、业缘、姻缘等,有很多资料谈及引介的重要,比如鲁迅对柔石的爱护,就有同乡的缘故。近代都市化的公共空间不一定是熟人圈子,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也是知识分子建构过程的重要因素,就像成员认可的家族徽章,区别于其他共同体的标志,让他们成为了“家人”。比如,林徽因“太太的客厅”,不管来访者出身、职业和社会地位,追求的是相似的兴趣、知识探索和人文关怀。不同“圈子”所接纳或排斥的对象有所不同,难免因利益、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等而相互攻讦,那么,这是否导致学阀的形成、还有后来内斗的源头之一呢?可惜这方面讲得很少。
1、社会史视角下的思想史 在《有为有守》中,作者们跳出了传统的思想史研究模式,不再仅仅注重分析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他们的社会交往、私人脉络、团体组织以及与城市公共媒体的关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都市中公共生活的画卷。这种社会史的...
评分 评分- 许纪霖、瞿骏、宋宏、王晓渔、王儒年、唐小兵、储德天、郑志峰。 - 《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知识人社会》,一部50万字的文集,荟萃了8位人文学者的文章,旨在从都市空间的角度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从而揭示知识分子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关系网络中,如何产生知识分子...
评分“从科举到学校,从门第到文凭,知识分子阶层正经历着怎样的巨变?文字之外的真理何在?”新旧思想相碰撞,探索真知之境,这是那个时代的智者们内心的探问。 《有为有守》聚焦于1895—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揭秘他们的人际交往、思想碰撞、城市生活种种。作者以鲜活史料勾...
评分终于把它读完了,这本承载着近代中国知识人的社会生活、思想、追求和他们的“朋友圈”,这本像块大板砖一样的《有为有守》。选择它的主要原因是自以为出身还算书香门第,还算读过几年书,还算受过良好教育,还算勤勉地教书育人,好歹还算是个知识分子吧,读过之后才知道,能担...
有为有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