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宫殿》是一个复杂的文本。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对它进行总结,甚至无法根据目前通行的文体分类原则对它进行分类归档"。《旧宫殿》的抒写对象虽然是故宫,但却已超越单纯的皇家宫殿的书写意义,而是融进了大量明代宫廷内部暴力与血,其中对太监去势场景的想象性描写,让散文的"实"中夹进了小说的虚构;前几章中,对于太子柏和复仇者惠的比武描述中又见武侠小说的笔风。对此散文家祝勇表示,《旧宫殿》是一种跨文体写作,横跨了小说、历史研究、散文等多种文体。他试图将各种文体的优势集中起来,以求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宫殿简单明了地注明了权力的暴力内涵。如果你不进入权力系统。宫殿只是你视线中的风景;如果你对皇权发出挑战,那被残阳照亮的血色宫殿便时刻质问你,你所准备的勇气牺牲是否足够。微小的烛光能够照亮殿内每一个繁琐的细部——它在黑漆八折屏风上映出隐约的光影,微光仿佛来自屏风那款彩色楼阁园林图案幽黑的深处;黄花梨木书案上,诗稿散乱;琥珀镇纸下,最后一行诗墨迹未干;澄心堂纸光泽细润。他移动着火烛,脚步稍迅疾些,火苗几乎熄灭。殿堂瞬间黑暗下去,仿佛是永久黑暗的一次预演。他在时间中看清了光明和黑暗的边界。他知道火焰无边的光亮终会将他带入无边的黑暗。
在《旧宫殿》中仅仅是一种权力的载体,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另一种视角。“故宫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舞台,上面上演着无比庄严同时无比荒诞、无比仁慈同时无比残酷的大戏。金碧辉煌的宫殿是作为权力斗争的结果出现的,而所有阴谋的产生过程却被时间隐去。我希望这部散文可以使人目睹被隐去的可能性,看到当下看不到的部分。”
祝勇,一九六八年八月十五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鲁迅文学院。曾供职于北京某出版社。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至今已出版作品20余种,其中有思想随笔《改写记忆》《禁欲时期的爱情》《祝勇序跋》,散文集《文明的黄昏》《蓝印花布》等,有三卷本《祝勇作品集》行世。主编图书若干,有:《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重读大师》《我们对于饥饿的态度》《一个人的排行榜》等,以及《阅读》《布老虎散文》两份丛刊。
终于没有看完《旧宫殿》这本书。看这本书头半部的时候处于赏心悦目的境界,情节的生动转折,文字的优美浪漫超越了历史的真实,让你忘记了是一本讲述历史的书籍,而是在讲一个远古的故事。 看下半部的时候,我正在吃pizza,边吃边看的时候已经被描述的酷刑震惊,一度不知道是否...
评分血和暴力的描写不是最终目的。是宫殿一般的外部结构,必不可少。 内核还是人性,本质的恐惧和欲望。 很佩服作者不动声色地描绘这一切的笔法和耐力。不拿这些作为噱头而是客观陈述的必然组成。残忍竟然被写成了一种美。 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语言和内容,赤裸裸地剖析欲望...
评分祝勇的《旧宫殿》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书,有人称它为实验性作品,有人称为综合性写作,还有人称其为互文性写作。在这部书里,作者将小说叙事、宫廷秘闻、建筑理论等等问题,通通打碎了又揉搓在一起。 故事从大明王朝建文削藩、朱柏阖宫自焚开始,然后自然转到朱棣篡位、建文自焚,...
评分 评分血和暴力的描写不是最终目的。是宫殿一般的外部结构,必不可少。 内核还是人性,本质的恐惧和欲望。 很佩服作者不动声色地描绘这一切的笔法和耐力。不拿这些作为噱头而是客观陈述的必然组成。残忍竟然被写成了一种美。 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语言和内容,赤裸裸地剖析欲望...
作为祝勇尝试突破的作品,这本书显得有些纠结,内容在一种个人想象的历史叙述和传统意义上的美文写作之间翻转。如果仅以阅读快感而论,我直到进入《血》的章节,看到祝勇对酷刑的描述时才愉快起来。不是嗜血,而是他的叙述突然进入一种不焦虑的状态。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读西方的“小册子”,选好选题,用平实的散文语调参与到对选题的研究和叙述中去,可亲可读,有情、有识、有才。国内的作者们什么时候才能更积极地进入这种写作状态?
评分喜欢。。很喜欢。。因为喜欢明史嘛
评分一次失败的文本实验,一次色厉内荏的写作,鲜血浸润的夸张文字下面,是苍白,浮躁,还有空虚。
评分很独特的视角,让我感受到了这宏伟而华丽宫殿背后隐藏的暴力、血腥和残酷
评分祝勇在讲故宫的来龙去脉,又没有讲;他透过有关与故宫相连的片片细节,追究的却是有关暴政形成的根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