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不快乐妈妈”独自来到异国他乡,与定居于此的待产女儿重启久违的同居生活。被时代和人性辜负的母亲、想逃离母亲如山般爱意却愈加走进漩涡的女儿,她们之间横隔着母女之间的山、时代之间的山、文化之间的山。两代女性内心隐秘、柔软却坚韧的东西被层层剖出,在生活的对峙中于无声处和 解,如逢光而融的坚冰,以冰层之下潺潺流动的细微情感孕育出巨大的动容。
—————————————————————
此书巧妙地用双视点写出了母女两代的生育历程和身心转折。女儿视角的描述尤其动人,有日出而作的文化斡旋,有日落而息的两性交战,更有于无声处听了惊雷又见南山的平常人生。
——毛尖(作家、影评人)
身为男性,母女情始终是我最难读懂的世间情。然而,这篇小说让我相信自己读懂了。李停以沉着的叙事,巧妙的布局,搬动了两座山走向彼此。最动人的相拥,并不需要真的张开怀抱。
——郑执(作家、编剧)
—————————————————————
一个身体,两个心跳。
从孕育生命那一刻起,母女之间就长出了一辈子都无法相割的丝带。
她们之间,永远不变的是关心却宁愿用激烈语言的争斗,是相爱却无法说出口的沉默。
在不可避免的交锋、争吵、埋怨、相互伤害之中,母亲和女儿,究竟要走过多久,才能真正理解对方。
女儿在一次又一次与母亲的告别中,完成了成长这件小事。
母亲在一次又一次得体的退出后,完成了养育女儿的天命。
只有当我们成为母亲,才能真正理解母亲。
这世间的所有母亲,都是一座座不起眼但坚强的小山。
祝福所有存有缺憾的她们,在阅读完本书之后,都能获得一丝谅解和感动。
李停,1990年生,安徽人。本科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剧作专业,后赴东京MARCH日本文学专业硕博连读。现定居东京,从事写作、翻译。
有幸在母亲节当天收到这本书,虽然还不是母亲,但是代入女儿的身份仍然会为之动容。 我和作者同为九零后,同为博士,同为安徽人,她描述的一些小细节我很能感同身受,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和母亲的隔阂,和自己的和解。我想应该很多女生都经历过困惑,埋怨妈妈为什...
评分 评分这是一本小小的口袋书,讲述了母女间两代人的故事。 母亲是每个人的启蒙老师,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全世界的语言中,“妈妈”的发音竟惊人的相似。我想这也是孩子对妈妈天然的爱吧。 都说亲情是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辜负,母爱又何尝不是如此。但这...
评分在阿那亚的单向空间书店里偶然看到了这本书,觉得装帧设计以及插画很得我心,书籍尺寸又很合适,便拿起翻了几页,感知到是母女之间的故事。想着这也许是我此生都无法体会到的关系就买了下来,两天利用碎片时间读完了。 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和我妈妈一直以来对于亲子关系的探讨。...
评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老话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也是在有了儿子之后才真正慢慢理解父母的不易。 《在小山和小山之间》,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存在,也是血脉绵延的存续。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一位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母女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母女在“相爱相杀”...
当王彩英摘掉“渡边彩英”的面具或者说束缚,她重新成为她,女性觉醒的书写很多,但真诚的并不多。 《在小山和小山之间》淡化一些残酷的背景,可时代就是能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普通人的生活,如今“鼓励三胎”这种话很容易编成搞笑梗,可上一辈人恐怕无论如何笑不出来吧。 背负着上一代阴影的彩英,和日本丈夫的相处也处处隐忍,不想被母亲支配的她也不想被丈夫支配,她终究还是属于她自己。
评分两代女性选择的不同道路
评分很快很流畅的读完了,女儿,母亲……逃不过的议题,千丝万缕的互换
评分主题是母女之间的相互理解,用了分角色的方式,母亲的口吻写一个章节,女儿的口吻写一个章节,在相同的故事当中看到不同的侧面,并且情节还有推进,这个写作手法其实并不新鲜,因为加入了异国恋,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区分,以及关于大背景下只生一个好的这个转折,让整个的作品变得更有味道。开本,装帧和设计,都非常的惊艳。编辑团队真的可以加一个鸡腿。作者的行文其实非常的舒服,女儿对于母亲的抱怨是非常真实的,母亲口吻去描述过去那段日子的时候,其实也能够看出母亲有很多的艰辛。但后半段,母亲突然间急转直下的变化,从一个爱挑错的妈妈,说话带刺,变成一个能讲道理和支持的妈妈,这个转变太突然了,似乎总是需要一个震惊的事件,或者是过度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最后就是作者在后记里面提的获奖,我翻遍前后也没找到这个信息的解释。
评分读到第二章时就开始掉眼泪,在泪眼朦胧中看完整个故事。尽管读到“川川”的情节时意识到这是一篇虚构的小说,还是忍不住共情。在父亲出走、意外丧子、丈夫出轨中藕断丝连的母女同盟,在外力压迫与内部对抗中坚韧地生长,并且,正是这内在的互相抵抗的力量更能证明,她们是互相排异却又血脉相连、无法分割的一体。结尾,她们在同为“母”的身份下再次建立新的同盟,那种不断想要逃离、又不断想要依附对方的情结,继承了“五四”之时就被冰心、冯沅君等反复讨论的“母女同体”概念。加之作者久居异国,拉开了文化上的差距,更能审视中式母女复杂的情感勾连。作者行文稳健,徐徐道来,节奏把握极好,实为惊喜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