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贫民之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开始小说创作,写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3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创作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
1966.8.24老舍在太平湖投河自尽。 他应付不了这个局面,他应当赶快结束了自己——随着河水顺流而下,漂,漂,漂,漂到大河大海里去,倒也不错。 这是写祁天佑的,他讲他“心路窄的人往往把死看作康庄大道”,“比这么揪心扒肝的活着要好的多”,而他八年抗战都...
评分对于日战,我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对于家庭,这本书看的我很迷茫。 好像是蔡康永说的,看中国人的书,总觉得不爽气,因为家族层层叠叠地挤压,故事里的主角都活的很憋屈。这么想想,的确是这样,关于战争和生活的,在俄国小说里,比如战争与和平,男主角安德烈拷问的永远是自...
评分文/宝木笑 当老舍先生在1944年用“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为其百万字的小说《四世同堂》开篇时,这部伟大著作其实就已经选择了一条更贴合中国人性格的宏大叙事之路。这部老舍先生生前自认为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其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从1941...
评分我们常说某部作品有没有“诚意”。真的,小说作者或者电影导演有没有倾心创作,大家能看出来。 这部四世同堂,完全可称得上呕心沥血之作。读到很多段落,我都能感觉到老舍先生自己就存在于这些字里行间,他的灵魂在文字之间弥漫着。我能感觉到他在写作的时候在仰天长叹,在捶...
评分三十一章主要讲北平丢了后,小羊圈内各种人的反应。 一开始是几个人的群戏。关心和不关心的交替进行。 剃头匠孙七是最先出场的,知道消息后,孙七的剃刀立时撒了手,差点伤了客人。小崔和程长顺争论着南京会不会守住。刘师傅差点因为丁约翰的漠不关心打了起来。小文揣着手,立...
为了话剧重读一遍
评分可惜他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四世同堂。。。
评分我家的就是这一套,我翻出来看的时候已经黄的厉害,但我还是津津有味的读完了,那个时候就在感叹,怎么能把人性描写的如此深刻呢?书中有一段,北平沦陷后,瑞宣教书的学校被日本人占领,瑞宣像往常一样准备给学生们上课,可是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里有好长一段的心里描写,到现在都记忆深刻!
评分初中听过一部分的小说联播,印象深的是“韵梅”,然后看了1、2部分。然后看了老版的电视剧。然后大学毕业买到1、2、3部分。 现在还经常会翻。看看其中的人物描写,并且觉得写的真好。尤其是对几个反派:“冠晓荷、瑞丰、祁菊子、大赤包”。 不知怎的,现在在平时还可以看到这些人的影子。 其实在社会上,他们一直也没有绝迹。
评分绝对的伟大作品,很多话想说,对社会背景的描述,对各色人物的刻画,老舍先生的功力可见一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