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
作者以七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 。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1992年起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青基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委员、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方法》、《开放时代》、《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金雁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秘书长。
主要著作有
《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与思想变迁》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之路》
《新饿乡记程》
《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
《火凤凰与猫头鹰》
第1章、概念与旧命题; 第2章、证伪; 第3章、二重证据法; 第4章、概念再定义; 第5章、判定性实验; 第6章、新概念反驳旧命题; 第7章、新命题; 第8章、本体论分析; 第9章、新理论; 第10章、再解释; 第11章、构建本体论基础(列维·布留尔) 第12章、结论与理性的狂想 ...
评分这本书神秘的出现在我家书架上6年之久(其实就是忘记购买的机缘了),月前又神秘地吸引了我的目光。读完后我心潮激荡,想对对的朋友倾情推荐,甚至臆想是否此书已被禁封,毕竟进来时有书目消失的消息。点进豆瓣才知道自己的无知,9.3的评分让我与有荣焉(?),长长的专业评论...
评分新版(语文出版社2010)第19页开始评论吕新雨部分,出现了括号用法的混乱,读起来很乱。下面对照了原文,找出吕文和秦文。 在第20页,上数第11行,“民工潮”后面,应该增加“,1963年粮食产量甚至不到战前的一半,”这样一句,引用的吕文缺了这句,造成后文意思不好理解。然...
评分新版(语文出版社2010)第19页开始评论吕新雨部分,出现了括号用法的混乱,读起来很乱。下面对照了原文,找出吕文和秦文。 在第20页,上数第11行,“民工潮”后面,应该增加“,1963年粮食产量甚至不到战前的一半,”这样一句,引用的吕文缺了这句,造成后文意思不好理解。然...
评分首先,书还没有完全读完,看此书,也是偶然我评价其他书,另外书友推荐的,我比较欣赏的是,秦先生对于过往社会的一个定论---权贵阶层,很认同,分析的很好. 我看得是再版的,书P34,P178-182,基本就说明了秦先生的观点了. 但是我不认同其只有解放人的自由(P34中的意思),来解决社会进程...
弃。书是好书,看起来太费劲了,先这样吧。
评分今年真的读了不少社科书籍,但都忘记标注了,导致书影报告只有可怜的两本儿...
评分非常牛逼,令人服气。从“无租佃无地主”的“关中模式”讲起,导向对封建社会的重新定义即宗法共同体下的“超经济强制”,指出我们熟习的农民歌名叙述话语具有史达林语源,揭示出被遮蔽的马恩论述(有待复核)和列的复杂实践,论“农民的二重性”问题尤其精彩。讲农民文化的部分很多,但跳出了80年代的“民族劣根性”讨论,很清醒。这本书对官本位、人情等等微观现象很有解释力,宏观上也提供了重估封建社会的可能性。也有问题可以探讨:按照本书的逻辑,所谓“社会主义民主革命”似乎应当补上资本主义的一课方能摆脱宗法残余实现“自由人联合体”,果真如此吗。
评分学问是做的很好,可是表达很晦涩。
评分很大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