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1876-1962),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外交官,教育傢。1876年6月生於杭州,父母均為美國在華傳教士。1904年開始在中國傳教,曾參加建立杭州育英書院(即後來的之江大學)。1908年,應南京金陵神學院聘請,司徒雷登攜妻兒離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學校長、校務長。1946年任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8月離開中國。1962年9月19日逝於美國華盛頓。
在打印店看到了一大摞《使徒行述》,北京的传教士们当真的执着。大康的人人主页,在连载完《新约》、《旧约》之后,开始了《荒漠甘泉》的连载,已经516篇了,似乎依旧保持着阅读、评论少于10的水准,偶尔会觉得他像是初期的传教士,执着却收获甚微。其实,本心里,对于教...
評分1.回忆都是自带PS的,很多人关于民国的了解都是来自回忆性文字,所以现在的民国是PS过的,需要来一张before and after的对照图。 2.从话语构建的角度来看,有能力生产民国文本和话语的人,一大部分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维护者(小骂大帮忙),民国是一个破碎的民国话语。 3.燕...
評分2008年,按照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他的骨灰总算安葬在他的出生地杭州了,和他的父母与弟弟都安葬在中国杭州(其实他最想安葬在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校园内,和他的妻子安葬在一起,但据说她妻子在北大的骨灰已经毁在五十年代了)。按毛主席的话说“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
評分2008年,司徒雷登下葬于西子湖畔,那是他出生的地方。 司徒雷登在遗嘱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他是一个美国人,却在中国一待就是五十年,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创建燕京大学,奔波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四处筹款建校,可谓筚路蓝缕。他亲历过五四运动,...
評分以前知道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于是印象中他就是美帝国主义在华代言人。 其实他一点都不是政客,而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传教士和教育家,非常天真,最后在华仓促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职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更深的融入了中国的历史。 46年国共谈判,美国因为谈判...
看瞭關於燕大的第四章。司徒雷登把自己為燕大募集資金的行為調侃為職業乞討,提到資金全是來自美國人民而非政府。在談到哈佛-燕京學社的建立時,他提到第一次募資未果,一年後對方主動找到他錶示願意提供資金,因為看到瞭燕京大學的辦學成效。可見做事一定要盡心。在辦學中,他注意到瞭中國人缺乏體育競爭精神,十分喜歡與中國人的師生關係。他認為既然中國人大多無力承擔博雅教育,可考慮將高中後兩年和大學前兩年閤起來做博雅教育,大學後兩年再做專業訓練。
评分看瞭關於燕大的第四章。司徒雷登把自己為燕大募集資金的行為調侃為職業乞討,提到資金全是來自美國人民而非政府。在談到哈佛-燕京學社的建立時,他提到第一次募資未果,一年後對方主動找到他錶示願意提供資金,因為看到瞭燕京大學的辦學成效。可見做事一定要盡心。在辦學中,他注意到瞭中國人缺乏體育競爭精神,十分喜歡與中國人的師生關係。他認為既然中國人大多無力承擔博雅教育,可考慮將高中後兩年和大學前兩年閤起來做博雅教育,大學後兩年再做專業訓練。
评分美國傳教士嘛,先定觀念就是要用宗教信念感化教徒,拯救教徒;這還不夠,他們還要以一種教育者的姿態來開發和栽培中國民眾的優良品質。 共産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衝突很有意思。在司徒眼裏,共産黨人就是一群小怪獸,紀律嚴明,作戰效率高,政治鼓吹能力強,相比之下,國民黨腐敗叢生,缺乏戰鬥力,政治宣傳不著力(對,他是用stupid來形容的…),不輸纔怪。隻不過因為斯圖跟國民黨人走得近,纔更加同情國民黨的際遇罷瞭。
评分美國傳教士嘛,先定觀念就是要用宗教信念感化教徒,拯救教徒;這還不夠,他們還要以一種教育者的姿態來開發和栽培中國民眾的優良品質。 共産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衝突很有意思。在司徒眼裏,共産黨人就是一群小怪獸,紀律嚴明,作戰效率高,政治鼓吹能力強,相比之下,國民黨腐敗叢生,缺乏戰鬥力,政治宣傳不著力(對,他是用stupid來形容的…),不輸纔怪。隻不過因為斯圖跟國民黨人走得近,纔更加同情國民黨的際遇罷瞭。
评分司徒雷登說: 中國的人情中,最讓他刻骨銘心的兩點,一是對個人的忠誠,一個是師生情誼; 美國最擅長的就是,將自己的利益融入到極富感召力的理想中再推廣; 老蔣不僅是個好同誌,而且是個標準的中國紳士; 國民黨丟大陸,美國有不愧推卸的責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