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

弃长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张明扬
出品人:天喜文化
页数:320
译者:
出版时间:2021-12
价格:68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556606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架空历史
  • 玄幻
  • 权谋
  • 宫廷
  • 成长
  • 复仇
  • 古代
  • 男主
  • 长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变乱何以爆发与盛世何以崩陷,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1.新锐历史作者张明扬作品,多位名家倾情推荐

张明扬作为专栏作家,曾供职于专业书评媒体,阅读、研究和写作历史二十余年,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天命与剑》《非常之人》《纸上谈兵》等历史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各大书榜推荐。本书也得到虞云国、许纪霖、刘擎、张宏杰、周濂、郭建龙倾情推荐。

2.注重史实与细节,展现大时代丕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

作者着重笔墨于安史之乱中几位关键人物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之上,提炼出与之相应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合理延展,补充史书叙述中的空白,于细节中展现大时代丕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3.通俗历史读物,轻松好读

书中依托史实,抛开对全局历史的叙述,着重描绘安史之乱中人物群像,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作者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用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把刀光剑影中的山河破碎化作数幕场景展现,不似冷硬的历史作品,倒更像是一部文学创作,令人开了头便要读完方休。同名有声书也在喜马拉雅同步上架,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4.随书附赠手绘长安城坊图

随书附赠手绘长安城坊图,略窥盛世长安这座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的辉煌。

作者简介

张明扬

作家,历史写作者,阅读、研究和写作历史近二十年,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天命与剑》《非常之人》《纸上谈兵》等历史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各大书榜推荐。“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最想穿越的时代是盛唐,为盛唐诗人门下走狗。

目录信息

目录
楔 子 出长安记(756 年六月十三)//001
第一章 李林甫的盛世(736—752 年)//023
第二章 杨国忠的预言(753—755 年)//065
第三章 安禄山的鼙鼓(755 年十一月初九)//105
第四章 颜杲卿的舌头(756 年正月初八)//127
第五章 哥舒翰的膝盖(756 年六月初八)//149
第六章 杨玉环的香囊(756 年六月十四)//175
第七章 李亨的中兴(756 年七月十二)//201
第八章 张巡的牙齿(757 年十月初九)//235
尾 声 回到长安(757 年十二月初四)//273
大事年表 //302
后 记 //306
主要参考书目 //30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安史之乱的根源是李隆基,都说他亲手缔造了开元盛世,又亲手毁掉了。 其实开元盛世他未必有多大功劳,毁掉盛世他却是难辞其咎。 纵观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盛世,只要皇帝别折腾,给民间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这片土地上受苦受难的百姓就会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坚毅隐忍发挥出巨大的...  

评分

评分

长安之死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日,天未大亮,玄宗仓皇逃离长安。数千骑禁军护卫皇帝,从渭水西行。渭水呜咽,扬尘四起,玄宗一步步离开这座几十年前他拼尽所有赢得的城市,那个振臂高呼,胸怀着天下与勇气的年轻人早已老去,权力与欲望吞噬了王座上的身影,而他毕生的努力在马蹄...  

评分

来这么远的地方读书唯一的好处只有去了趟西安。 在大明宫的遗址上一眼望过去激动的要哭出来是真的。 作者讲了一个很流畅的故事,同时极大的尊重了史实,其中大多的故事从前或多或少的听过,所以读起来十分流畅,本书的阅读门槛也的确不高,总之是好读的。 高度概括下来就是安史...  

评分

来这么远的地方读书唯一的好处只有去了趟西安。 在大明宫的遗址上一眼望过去激动的要哭出来是真的。 作者讲了一个很流畅的故事,同时极大的尊重了史实,其中大多的故事从前或多或少的听过,所以读起来十分流畅,本书的阅读门槛也的确不高,总之是好读的。 高度概括下来就是安史...  

用户评价

评分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

评分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捩点,也标志着中古时代逐渐开始转入内向。安史之乱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因素,也有必然因素,说其偶然,安禄山被杨国忠逼反虽然不尽成立,但是被逼提前造反的可能性还是成立的,唐代素有出将入相的传统,安禄山虽然目不知书,但夙愿就是入朝为相,杨国忠从中作梗未能如愿。如果不是杨国忠一再相逼,安禄山很有可能会选择在玄宗身后再行发难,就连一向让乱臣贼子畏司马温公在《资治通鉴》也不得不承认“(禄山)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 言其必然,李唐皇室出自鲜卑混血,于民族观念持开放之态度,太宗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选贤任能不拘一格,从开国乃至亡国边将多用异族,甚至连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也是契丹人,外重内轻之势不变,则哥舒翰、高仙芝皆可为禄山。

评分

很好看。以长安的得失为线索串起了安禄山之乱的一些基本史实和几个名人的经历事迹。编排有度的材料组织和流畅的叙事文笔都支持一气读完。对陈寅恪黄永年仇鹿鸣等学者的深层见解有简要提及但没有深度纠缠。不是深入的专著,但作为历史普及读物则恰到好处。

评分

通俗历史读完物,一探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评分

文笔很好,读起来很舒服,而且整个过程也比较清晰。就是篇幅短,要再写长点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