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考古学家冈村秀典研究云冈石窟的专著。作者参照中日两国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中国的考古新发现,综合运用样式学、图像学和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具体年代、信仰内容及其源流、窟内尊像配置所体现的观念、北魏时代武周山石窟寺全景的复原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分析。
收录200余幅珍贵图片,融贯中日云冈石窟编年说
冈村秀典(Okamura Hidenori):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所长。1957 年生于日本奈良市,1980 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1982 年作为进修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历任京都大学助教、九州大学副教授,2000 年获滨田青陵奖,2019 年获“立命馆白川静纪念东洋文字文化赏”。师从樋口隆康、林巳奈夫教授,受宿白、邹衡、俞伟超等先生的熏陶,主要研究中国考古学。著有《三角緣神獸鏡の時代》(吉川弘文館,1999)、《中國古代王權と祭祀》(学生社,2005)、《夏王朝》(講談社学術文庫,2007)、《中国文明》(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08)、《鏡が語る古代史》(岩波新書,2017)、《中国文明 农业与礼制的考古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另外,总监修《云冈石窟》共42 册(科学出版社,2014—2018)。
徐小淑:博士,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考证精当
评分提要钩玄之作了。至今为止,关于云冈石窟最详尽的报告还是日本人整理的,新的国人大部头似乎还未出。作者是长广的弟子,也接触过宿白先生,对中日两方学说都有研究,在此基础上的小书确实要言不烦,从宏观的年代到微观的图像梳理非常细致,深入浅出,看的可以说很过瘾。日本国内,历史著作很多,从学者到媒体人到民间人士,也确实形成了一个写作方面注意文笔,提炼表达的风气,相较之下,国内太重论文,论述单一问题尚且可看,但串联成整体多少都有零敲碎打,词不达意的弊病,真正的他山之玉,比动辄理论强多了
评分关于云冈石窟的纯粹考古和历史的研究。表面的佛像,背后的宗教,历史,人伦交织在一起,从来就没有那么简单啊
评分一本小书集云冈研究之大成,一本满足!可惜我没去过云冈也没有空间意识,书里各种编号和东南西北把我绕的晕死,暑假疫情好了要去实地看一圈。这本书很硬核,读的有点累,拖拖拉拉看了好久才看完,但是不得不感叹早期的佛教图像真丰富精彩啊,文化构成特别多元化。 作者在长广敏雄、宫治昭、宿白、李静杰、杭侃等学术史的基础上,以考古类型学、政治史等方法,建立起来更加细致科学的分期,还顺便解决了很多小问题。 比较感兴趣的点子有:印度教-密教图像(湿婆、那罗延、梵天、帝释天),故事图像的组合逻辑(阿育施土+燃灯佛受记的预言题材、降服火龙+降魔成道的降服题材、执雀尼乾子+执骷髅鹿头梵志的外道皈依题材)
评分因为去年计划前往大同而买,后来因为疫情并未成行,终于在今年暑假去了。去过云冈石窟后,再读这本书,果然有了较生动的体会。其中关于云冈石窟的源流、佛像雕刻故事本事的分析极其详细,确实体现出了封面所写的以“类型学、图像学、空间分析”为方法的意味。但因为考古学知识过于贫乏,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印象最深的(最好理解的)还是关于历史背景与现实社会思想的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