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大冒险!
★全新内外双封设计,书口定制喷绘,心动典藏!
★比《百年孤独》更孤独,比《霍乱时期的爱情》更迷乱,关于一个人“拥有一切”却又一无所有的一生。
★他在自己的荣光中如此孤独,孤独得连一个敌人都没有剩下。他活着,是为了腐烂。
★魔幻现实主义炉火纯青之作:斑斓万千的意象,光怪陆离的素材,写尽权力之极、欲望之极、孤独之极,抵达文学之极!
-------------------
作为文学作品,《族长的秋天》比《百年孤独》重要得多。当没有人记得《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是一个人还是一条街的时候,《族长的秋天》将使我免于被遗忘。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认为这部小说最具有实验性质,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次艺术冒险。——加西亚·马尔克斯
近五十年来各语种的小说中,《族长的秋天》最为伟大。马尔克斯以抒情诗般不可思议的语言,写下了无人能及的作品。——萨曼·鲁西迪
一本书必须如同生活一样广阔、厚重、神秘。这部小说无比奇异、热烈,读者可以奢侈地沐浴在作者全景式的叙述中,它甚至比《百年孤独》更诗意。——《纽约时报》
这本书应该读两遍以上,阅读的收获令人目眩神迷。——《观察家报》
书中奇特的人性和黑色幽默让人欣喜,它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让人印象深刻。——《Vogue》
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 Márquez),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75年《族长的秋天》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族长的秋天》是马尔克斯另一部无人能及的作品,篇幅上比《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都要短,但从1968年动笔到1975年成书,创作历时八年之久。不幸的是,它比《百年孤独》更加难以阅读,究竟有多少人肯花八天时间沉湎其中不得而知。我几乎花了阅读前两部小说同样的时间...
评分 评分《族长的秋天》是马尔克斯另一部无人能及的作品,篇幅上比《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都要短,但从1968年动笔到1975年成书,创作历时八年之久。不幸的是,它比《百年孤独》更加难以阅读,究竟有多少人肯花八天时间沉湎其中不得而知。我几乎花了阅读前两部小说同样的时间...
评分阅读《族长的秋天》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你需要经得起如长歌一般的语言倾泻而下不容喘息,你也要经得起人物情节与经验中所惯知的“小说”的迥然不同。 马尔克斯在这本书中的语言运用是一个实验性的尝试,连篇累牍的长句迎面扑来,时空和场景的转换任意呈现,更在结构...
评分《族长的秋天》是一部读起来很吃力的作品。尤其在《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类作品比对下,《族长的秋天》的作者更像是另一个马尔克斯,我不认识的马尔克斯。 《族长的秋天》通篇是不断变化的讲述视角,令人时时陷入迷惑。每个章节不分段,几万字一泻而下,无数绵亘不...
一本疯狂的书写了一个疯狂的人,揭示了一个并不疯狂的道理:这不是生活,这是苟活。 整本书一逗到底,没有分段,叙说视角随意切换,我也是强忍着几次想放弃,不过最终还是只读了2/3,就跳到了结尾。 读起来比较费劲,但的确是一本好书。
评分全书几乎没有分段,甚至于句号都很少使用,一个接一个的长句,支离破碎的剧情,隐晦的叙事,让人回过头来发觉百年孤独是多么的易读。尽管我读不懂,但我大受震撼,里面毫无节制的交媾,权利的滥用,生前与死后的孤独,瘟疫与战争的爆发,无不讽刺拉丁美洲的独裁者。本书的视角也是疯狂的,时而全知,时而第一人称,时而第二人称,甚至有时转变的一时间发现不了。这是一部疯狂的小说,可以放到读马尔克斯的后几本再去读。
评分不好读懂,有大量的隐喻和想象的细节,说族长也是在说人性,另外屎尿屁实在太多了!????
评分整本书几乎没有分段,光怪陆离、排山倒海,将军死亡了两次,已经分不清是他还是替身阿拉贡,极致的权力背后是极致的孤独,无论是爱情还是母亲都无法救赎。这本书好难,满页满页的字,还不着痕迹的转换人称,有时候看了一会儿才意识过来,再回头看,老马太牛了,没给五星是因为我还没看懂,等我以后重读。
评分他在他秋天的最后几片冰冷树叶的阴暗声响中,飞向了被遗忘的真相的黑暗祖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