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的私人艺术史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发掘隐没的天才、次要的作品
时隔五年,新修订
内文更换高级涂布纸,贴近画作原色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一季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凡·高,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奇奥,从舞女出身的瓦拉东到民国闺秀女画家,从宫廷画师徐扬到战死沙场的巴齐耶……他们多数是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作品亦然,虽经历史“隐没”而显得“次要”,却值得再度被认知、被观看。这是一份画家个人的观看与叙述,艺术史退为背景,艺术家,才是主角。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以及《局部》系列等。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在家看了局部,可能是因为心静,看起来大受震撼 陈丹青真是个会说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说的那么直抒胸臆,说得那么痛快, 听着他的语气会更有意思,所以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不如音频视频更有感觉 书在床头放了很久,等到几乎已经忘了节目的时候,再看...
评分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初习的作品》,这是一幅名叫《海边的渔夫》的小画,画面是插着兜站在海边的一个小混蛋,脸部没有画全,手脚腿甚至都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初学者的潦草半成品,画里透着“憨气”。作者是谁呢?梵高。 梵高的作品,陈丹青的讲述更多的是一种引导,他说梵高透...
评分《局部-陌生的经验》是经精心修订的热播视频节目《局部》第一季讲稿,是画家以个人体验进行艺术普及的载体。谢梦茜导演安排陈丹青,夹叙夹议,放大300多幅作品的局部,展现其精微动人细节,结合艺术家生平和时代,变幻主题和景别,从18岁天才王希孟旷观笔法的《千里江山图》开...
评分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在家看了局部,可能是因为心静,看起来大受震撼 陈丹青真是个会说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说的那么直抒胸臆,说得那么痛快, 听着他的语气会更有意思,所以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不如音频视频更有感觉 书在床头放了很久,等到几乎已经忘了节目的时候,再看...
评分我必须得承认,我天然的更容易喜欢口语化感受更强烈的文本。 陈丹青的很多看法,我未必认同,他的很多感动其实我也很难共情,不过他的文字节奏,闲笔里的鲜活、练达,确实是我很喜欢的。 吸收知识的选择有很多,更何况有些书本就是视频大餐的佐料,为何还要翻翻书?窃以为,文...
陈丹青就像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婆,但有趣。
评分讲到蒋兆和的那一篇十分感动。那些被尘封的局部,实际上是如此憨厚,却明亮、珍贵。其实每个个体也都是“局部”,都在无名着、残缺着。
评分这一册越往后面越爱看,陈丹青这么讲美术,大约适合我这样的圈外人,处处是偏见,处处是主观,咱对美术史陌生,也知道他在撒欢儿。类比一下,重写文学史,极需要这种敢随口放炮的人呐。(虽然我不知美术史有无重写之必要。)
评分我们都是习惯为好的东西高兴的人。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一惊一乍,就是眼皮子蛮浅的。 ——史航
评分剧看了,书读了。陈丹青写的很棒,深而易懂,书最后自由撰稿人自以为是的几篇文章很“难读”不如不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