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傢與啓濛

儒傢與啓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丁耘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20-10
價格:5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8811
叢書系列:“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
圖書標籤:
  • 儒傢
  • 啓濛運動
  • 中國思想史
  • 西方哲學
  • 文化比較
  • 思想史
  • 近代史
  • 中國近代思想
  • 哲學史
  • 文化交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新世紀以來,人類進入瞭前所難料的新處境。

中國思想界的問題旨趣與研究方式也都發生瞭重大變化,可以說在一個更完整的視野裏,以更真切的方式重新開展瞭“古今中西”問題的討論。《儒傢與啓濛》即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究瞭古今中西之辯的思想癥結,並從哲學會通的角度加以深入。

作者認為中國現代性問題的主要綫索是啓濛主體性自我揚棄的辯證法。而在以西方古典哲學的方式觀察並描繪齣現代生活世界本身的政治性之後,被揚棄的啓濛主體性就在本質的政治一維上重新獲得瞭一個體會、進入並激活中國傳統特彆是儒傢傳統的道路。作者依據這條道路,分彆就啓濛與儒傢的關係及其哲學根據做瞭深入的探討。

本書第一版主要收錄瞭作者在新世紀頭十年的主要文章。本次再版,作者做瞭增刪,增加瞭近十年的一些相關文章,較為完整地呈現瞭其對“古今中西”問題的最新思考與理論推進。

著者簡介

丁耘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著有《道體學引論》《中道之國》等,譯有馬丁·海德格爾的《現象學之基本問題》。

圖書目錄

引言 重啓古今中西之問
第一編 啓濛主啓濛主體性之終結
1.啓濛主體性與三十年思想史
2.文化民族主義,刺蝟的還是狐狸的
3.現時代知識分子如何以天下為己任

第二編 儒傢之斷續
略評當前儒學的政治論述
張廣生《返本開新——近世今文經與儒傢政教》序言
康有為:在十九與二十世紀之間——章永樂《萬國競爭》序
新民與庶民——新文化運動中的梁啓超問題
五四、儒傢與啓濛
中國哲學無法不直麵梁漱溟的遺産(訪談)
大陸新儒傢與儒傢社會主義

第三編 哲學之會通與分際
論西方哲學中國化的三個階段
哲學與神學的政治對照——《會飲篇》解
是與易
易傳與生生

後記
修訂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21年已读79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太难了,没有看懂,第一编能够读懂,第二编五四、儒家与启蒙。等日后扩充西学和中学知识重读再补吧。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对康德的探索为线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思想史。用“情本体”,和“儒法互用”“伦理—政...

評分

21年已读79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太难了,没有看懂,第一编能够读懂,第二编五四、儒家与启蒙。等日后扩充西学和中学知识重读再补吧。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对康德的探索为线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思想史。用“情本体”,和“儒法互用”“伦理—政...  

評分

21年已读79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太难了,没有看懂,第一编能够读懂,第二编五四、儒家与启蒙。等日后扩充西学和中学知识重读再补吧。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对康德的探索为线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思想史。用“情本体”,和“儒法互用”“伦理—政...

評分

21年已读79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太难了,没有看懂,第一编能够读懂,第二编五四、儒家与启蒙。等日后扩充西学和中学知识重读再补吧。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对康德的探索为线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思想史。用“情本体”,和“儒法互用”“伦理—政...  

評分

21年已读79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太难了,没有看懂,第一编能够读懂,第二编五四、儒家与启蒙。等日后扩充西学和中学知识重读再补吧。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对康德的探索为线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思想史。用“情本体”,和“儒法互用”“伦理—政...

用戶評價

评分

梁漱溟

评分

讀瞭新收入的文章,依舊很好

评分

對我來說,包括包裝瞭新儒學的,哲學始終是無法攀登的一座山

评分

前幾篇梳理現代以來中國的思潮變化很有見地,讀這種大手筆挺讓人過癮的,雖然不時冒齣一些“國師味”讓我彆扭,但總體還是真誠而剋製的。中間談梁溯溟也不錯,讓我對梁更多瞭些敬意,如果簡單以學者目之實在小瞧瞭他,梁是一個真正的曆史中的行動者。後麵講海德格爾怎麼拆除柏拉圖對洞穴隱喻和原初境域的部分也讓我很有啓發,好像終於理解瞭一點海究竟想乾嘛。

评分

丁耘,復旦大學教授。本書是其撰寫的啓濛、儒學和哲學文章的閤集,在經過五年的增補後,這部書的綫索和脈絡更加清晰可見瞭。雖然,作者將儒傢放在啓濛之前,但是在文章編排的時候,顯然是把啓濛放到瞭第一位,也就是把李澤厚放在瞭全書的開篇,其實意味著全書的導論是圍繞著李澤厚問題展開,所謂李澤厚問題,其實就是指八十年代以李澤厚為中心形成瞭康德啓濛(自由主義)、海德格爾-施特勞斯(反現代主義)和新儒傢(文化保守主義)三股浪潮,因此如果我們仔細閱讀本書的編排,就能看齣作者本身就試圖調和三種主義,因此必然會引發第二個人物甘陽,我們所熟知的通三統,其實就是李澤厚問題的解決,但是三者的調和隻是理論上的,自由主義、新左派和保守主義的鬥爭,顯然並未停止,而作者依然維持瞭三者的獨立。一分為三,而不能通三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