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启蒙

儒家与启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丁耘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20-10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8811
丛书系列:“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图书标签:
  • 儒家
  • 启蒙运动
  • 中国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文化比较
  • 思想史
  • 近代史
  • 中国近代思想
  • 哲学史
  • 文化交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前所难料的新处境。

中国思想界的问题旨趣与研究方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在一个更完整的视野里,以更真切的方式重新开展了“古今中西”问题的讨论。《儒家与启蒙》即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究了古今中西之辩的思想症结,并从哲学会通的角度加以深入。

作者认为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主要线索是启蒙主体性自我扬弃的辩证法。而在以西方古典哲学的方式观察并描绘出现代生活世界本身的政治性之后,被扬弃的启蒙主体性就在本质的政治一维上重新获得了一个体会、进入并激活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道路。作者依据这条道路,分别就启蒙与儒家的关系及其哲学根据做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第一版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新世纪头十年的主要文章。本次再版,作者做了增删,增加了近十年的一些相关文章,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其对“古今中西”问题的最新思考与理论推进。

作者简介

丁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有《道体学引论》《中道之国》等,译有马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之基本问题》。

目录信息

引言 重启古今中西之问
第一编 启蒙主启蒙主体性之终结
1.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2.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还是狐狸的
3.现时代知识分子如何以天下为己任

第二编 儒家之断续
略评当前儒学的政治论述
张广生《返本开新——近世今文经与儒家政教》序言
康有为:在十九与二十世纪之间——章永乐《万国竞争》序
新民与庶民——新文化运动中的梁启超问题
五四、儒家与启蒙
中国哲学无法不直面梁漱溟的遗产(访谈)
大陆新儒家与儒家社会主义

第三编 哲学之会通与分际
论西方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阶段
哲学与神学的政治对照——《会饮篇》解
是与易
易传与生生

后记
修订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丁耘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老师,上过他两门课,应该都属于公共课之类,古希腊哲学和理想国导读,可以说是我上过的最有质量的公共课了。然而这个学期听闻有若干同学冲着混学分去选了丁的课,然后问我好不好混,我就答非所问地说了句,认真学,能学到点东西。 丁之国学和西哲虽...  

评分

评分

丁耘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老师,上过他两门课,应该都属于公共课之类,古希腊哲学和理想国导读,可以说是我上过的最有质量的公共课了。然而这个学期听闻有若干同学冲着混学分去选了丁的课,然后问我好不好混,我就答非所问地说了句,认真学,能学到点东西。 丁之国学和西哲虽...  

评分

丁耘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老师,上过他两门课,应该都属于公共课之类,古希腊哲学和理想国导读,可以说是我上过的最有质量的公共课了。然而这个学期听闻有若干同学冲着混学分去选了丁的课,然后问我好不好混,我就答非所问地说了句,认真学,能学到点东西。 丁之国学和西哲虽...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从不同维度梳理了近现代的思想史学术史,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遮是显易”。论述中提到太多人及其观点,但是展开并不充分,这显然是作者才气的体现。最后的理论部分,以批判海德格尔及其代表的欧洲存在论展开,试图引出自己主张的中国哲学观点,似乎还未能吃透中西哲学,表达上显得缠绕含混,这一问题延续到了后续著作中。期待作者打通任督二脉之后的文章。

评分

确实可以

评分

我其实真的很想打五星,但是看到最后一篇文章真的不能打出来五星了。几篇回顾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状况的文章非常棒,当前儒学的政治论述非常好地整理了港台新儒家与大陆新儒家的不同,也批判性地总结了牟宗三搞出来的那套东西,算是给了一个历史性的评价。儒家与启蒙这篇小文章很好地阐明了救亡与启蒙之间的互斥,儒家对当代中国政统的ambivalent position。最后的生生部分这次再读,我终于懂了一些。整体论述是从海德格尔的无蔽/遮蔽-阴阳-生生,关系链第一部分很震撼,天地的概念别开生面,后面用生生来返回批评海德格尔我觉得不可,这个链条不一定可逆。最后一篇商榷真的简直了,先是阴阳怪气最后是互捧,我不知道商榷的意义在哪里。

评分

大本大源,豁然贯通

评分

作者从不同维度梳理了近现代的思想史学术史,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遮是显易”。论述中提到太多人及其观点,但是展开并不充分,这显然是作者才气的体现。最后的理论部分,以批判海德格尔及其代表的欧洲存在论展开,试图引出自己主张的中国哲学观点,似乎还未能吃透中西哲学,表达上显得缠绕含混,这一问题延续到了后续著作中。期待作者打通任督二脉之后的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