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启蒙

儒家与启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丁耘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20-10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8811
丛书系列:“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图书标签:
  • 儒家
  • 启蒙运动
  • 中国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文化比较
  • 思想史
  • 近代史
  • 中国近代思想
  • 哲学史
  • 文化交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前所难料的新处境。

中国思想界的问题旨趣与研究方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在一个更完整的视野里,以更真切的方式重新开展了“古今中西”问题的讨论。《儒家与启蒙》即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究了古今中西之辩的思想症结,并从哲学会通的角度加以深入。

作者认为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主要线索是启蒙主体性自我扬弃的辩证法。而在以西方古典哲学的方式观察并描绘出现代生活世界本身的政治性之后,被扬弃的启蒙主体性就在本质的政治一维上重新获得了一个体会、进入并激活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道路。作者依据这条道路,分别就启蒙与儒家的关系及其哲学根据做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第一版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新世纪头十年的主要文章。本次再版,作者做了增删,增加了近十年的一些相关文章,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其对“古今中西”问题的最新思考与理论推进。

作者简介

丁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有《道体学引论》《中道之国》等,译有马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之基本问题》。

目录信息

引言 重启古今中西之问
第一编 启蒙主启蒙主体性之终结
1.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2.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还是狐狸的
3.现时代知识分子如何以天下为己任

第二编 儒家之断续
略评当前儒学的政治论述
张广生《返本开新——近世今文经与儒家政教》序言
康有为:在十九与二十世纪之间——章永乐《万国竞争》序
新民与庶民——新文化运动中的梁启超问题
五四、儒家与启蒙
中国哲学无法不直面梁漱溟的遗产(访谈)
大陆新儒家与儒家社会主义

第三编 哲学之会通与分际
论西方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阶段
哲学与神学的政治对照——《会饮篇》解
是与易
易传与生生

后记
修订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1年已读79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太难了,没有看懂,第一编能够读懂,第二编五四、儒家与启蒙。等日后扩充西学和中学知识重读再补吧。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对康德的探索为线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思想史。用“情本体”,和“儒法互用”“伦理—政...  

评分

21年已读79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太难了,没有看懂,第一编能够读懂,第二编五四、儒家与启蒙。等日后扩充西学和中学知识重读再补吧。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对康德的探索为线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思想史。用“情本体”,和“儒法互用”“伦理—政...  

评分

评分

丁耘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老师,上过他两门课,应该都属于公共课之类,古希腊哲学和理想国导读,可以说是我上过的最有质量的公共课了。然而这个学期听闻有若干同学冲着混学分去选了丁的课,然后问我好不好混,我就答非所问地说了句,认真学,能学到点东西。 丁之国学和西哲虽...  

评分

21年已读79 这本书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太难了,没有看懂,第一编能够读懂,第二编五四、儒家与启蒙。等日后扩充西学和中学知识重读再补吧。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对康德的探索为线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思想史。用“情本体”,和“儒法互用”“伦理—政...

用户评价

评分

1969年生于上海,父亲丁凤麟文革前从华东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导师陈旭麓,1987本硕博复旦十年,2005年在复旦一批从事人文研究的青年学者成立了“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丁耘老师他们这个读书会小组就放弃读西学的东西,合并专读“五经”,2011年四十二岁出版,c.f. 论西方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阶段

评分

梁漱溟

评分

旧著新编,犹如可重来的思想分娩,变与不变,既源于原有立场的坚持,也关乎情境变化冲击下的反应。数十年来的思想史脉络梳理,有助于部分还原“大一统”话语体系中的学术独立性,更可提供一个相对清晰的思潮竞逐的背景图示,由此体现出“启蒙终结”思考较之于“儒学断续”“哲学会通”的重要:1.由个体生命—社会—国家的进路,致“主体性”收敛于“政治”而终结,此过程形成了人文社科的基本规制;2.学院与公共的知识分子的分野,使思想冲动与职业创作纳入到体制化格局中,既散裂又规整;3.“异化”驱动的主体行为,充斥着短期变现效应,“摸象之讥”盛行……以此种种再看儒学的代际演变、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政治观及对西哲的格义与反格义等,不过是大趋势下的场景投射,对其深入辨识仍端赖于“狐狸”“刺猬”们共存于其中的大生态的持续生长!

评分

读完最大收获: 1、中国学术界深受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施特劳斯影响。 2、大陆新儒家假如要搞门户之争,搞一些完全落后时代的东西,左派、右派都不会喜欢。 3、《周易》是个好东西有空好好看看???? 已经半途而废了看了好几次了。

评分

丁教授颇有学界领袖的气质与自觉,其言谈即臧否群雄、其论辩则洞贯本质。 向来厌烦领袖式高屋建瓴的自信论述,但丁教授的文章固不免专断浮泛处,总体却还是深刻高远的。想来我讨厌的不是领袖,只是不具资质而窃其位并故作领袖姿态者。 本书内容比想象中更繁杂,非“儒家与启蒙”五字可括,关于中国思想史、海德格尔、柏拉图的篇幅颇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