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

控制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诺伯特·维纳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王文浩
出版时间:2020-10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912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控制论
  • 自动化
  • 系统科学
  • 信息论
  • 人工智能
  • 反馈控制
  • 建模
  • 优化
  • 工程学
  • 交叉学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最经典的著作,内容涉及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其出版对20世纪的多个学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书还引发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因此不仅对理工学科、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及普通读者而言,也是一本启人深思的著作。.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他特意创造“Cybernetics”这个英语新词来命名这门科学。“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源希腊文“mberuhhtz”,原意为“操舵术”,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

作者简介

诺伯特·维纳(1894—1964),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其50年的科学生涯中,先后涉足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最后转向生物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一位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科学巨人。他一生发表论文240多篇,著作14本。主要著作有《控制论》(1948)、《人有人的用处》(1950)、《维纳选集》(1964)和《维纳数学论文集》(1980)。

目录信息

第2版序言
第一部 分初版(1948年)
引言
第1章 牛顿时间与柏格森时间
第2章 群和统计力学
第3章 时间序列信息和通信
第4章 反馈和振荡
第5章 计算机和神经系统
第6章 格式塔与一般概念
第7章 控制论与精神病理学
第8章 信息语言与社会
第二部分 补充章节(1961年)
第9章 关于学习和自增殖机
第10章 脑电波和自组织系统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者简介】王洪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学学士(2006),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硕士(2010),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博士(2014)。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研究领域:新媒体与信息社会研究,媒介史,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2017...  

评分

作为一个学过一点半吊子物理,写过一点半吊子代码的,勉强还能看懂一些,然后才知道之前看不到数学、物理的用途是因为自己本来就没学会什么。有各种数学物理概念来解释信号、系统等等各种问题。 特别是关于时间序列、信息那章,更好地理解了信息熵,不再是书上比较简单的一个公...  

评分

评分

本文转载自徐宥blog http://blog.youxu.info/2008/04/09/classics-in-cs/ 几个小体会, 写下来. 1. 维纳的确是超级神童级别的人物. 从心理学, 社会学, 神经系统, 数学, 物理, 以及刚刚萌芽的计算机科学和博弈论引人到控制论, 虽然脉络繁杂, 包罗万象, 行文却无一句废话, 大呼...  

评分

在控制论面世以来,经过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站在今天的角度上,重新来看待这个经典的老三论,想想曾经的牛人思考过的问题,不由的还是一声叹息。 这是一个关于复杂系统的故事。 故事的源头还要回溯到,现代物理世界的最大的巨人那里,尽管他自己也只是认为他站在巨人的肩上,...  

用户评价

评分

事物的本质总有共通之处。万千形式中,抽象出来,用数学描述。涨落,起伏,流转,运动着变化着的一个个瞬间,平衡和谐的自然之美。

评分

正如维纳所言,这是一本“入门”硬核科普书。维纳认识到,自己研究的通信/控制等概念可以解释生物体与生物社会中太多的现象。基于这些概念,再加之数学工具,模拟生物行为的方式,重现人造系统(他并没有断言intelligence,只是说会有inference)。开篇提出,经典力学已经无法很好的模拟这个系统,必须求诸统计学工具(对于麦克斯韦妖的解释很有意思);接着论述(机械的)简单系统的控制模式如阀门或肌肉系统,给出信息流动的方式;继而考察较为高级的生物视觉运作方式,并给出人造视觉的实现预想。最后对大脑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构想(他的猜测甚至稍显保守了)。写论文时候,我一直在想控制是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水论文。导师也没有给出解答(他可能也不知道)。看来还是要问维纳。

评分

得多读几遍

评分

因现代术语和语言习惯问题,比科学出版社郝季仁的版本要容易理解些。。。 几乎翻看过《控制论》的所有中译本,王文浩译本是当前最推荐的版本——从流畅性和准确性方面,都胜过其它译本。 英文没问题的话建议对照着英文原版(网上可找到PDF)阅读。

评分

久违的书,心仪良久,硬着头皮读了一遍,数学的东西没看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