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最经典的著作,内容涉及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其出版对20世纪的多个学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书还引发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因此不仅对理工学科、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及普通读者而言,也是一本启人深思的著作。.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他特意创造“Cybernetics”这个英语新词来命名这门科学。“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源希腊文“mberuhhtz”,原意为“操舵术”,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
诺伯特·维纳(1894—1964),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其50年的科学生涯中,先后涉足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最后转向生物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一位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科学巨人。他一生发表论文240多篇,著作14本。主要著作有《控制论》(1948)、《人有人的用处》(1950)、《维纳选集》(1964)和《维纳数学论文集》(1980)。
【作者简介】王洪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学学士(2006),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硕士(2010),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博士(2014)。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研究领域:新媒体与信息社会研究,媒介史,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2017...
评分与其他伟大的科学家一样,维纳很多时候是依靠直觉来做判断,而非纯粹的逻辑推理。比如他经常直接拿生物体与机器进行类比,然后得出判断。 逻辑推理可以保证我们的结论严谨和自洽,但却不能让我们产生有创意的想法,甚至过于强化逻辑推理,对想象力是一种限制。 大师们常常在很...
评分【作者简介】王洪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学学士(2006),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硕士(2010),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博士(2014)。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研究领域:新媒体与信息社会研究,媒介史,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2017...
评分在控制论面世以来,经过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站在今天的角度上,重新来看待这个经典的老三论,想想曾经的牛人思考过的问题,不由的还是一声叹息。 这是一个关于复杂系统的故事。 故事的源头还要回溯到,现代物理世界的最大的巨人那里,尽管他自己也只是认为他站在巨人的肩上,...
评分在控制论面世以来,经过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站在今天的角度上,重新来看待这个经典的老三论,想想曾经的牛人思考过的问题,不由的还是一声叹息。 这是一个关于复杂系统的故事。 故事的源头还要回溯到,现代物理世界的最大的巨人那里,尽管他自己也只是认为他站在巨人的肩上,...
久违的书,心仪良久,硬着头皮读了一遍,数学的东西没看明白。
评分看了等于没看系列,看完就觉得自己是个文盲。想找一本有注解的控制论再看一遍,本书是一本多学科的综合,控制论也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在网上不少人把这本书定义为科普书,但这可能就有点小瞧这本书了。光里面的积分,微分,群论的皮毛,就不是普通大众可以阅读的科普书了。但从这本书的大概还是可以知道,整个21世纪的计算机、电子、信息学、神经网络、等都在此时开始奠定了理论基础了。但是要真正梳理出这些技术之间的脉络,并且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应用落地,完成诸如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机器人等任务,还存在巨大的阻碍。
评分前三章讲时间、热力学和熵。第四章讲反馈,之后反馈的概念推广到人的精神、视觉、脑电波,机器的学习。本书从热力学和信息出发,将反馈系统的概念推广到生物体和机器中,正如它的名字:《控制论:或动物与机器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
评分因现代术语和语言习惯问题,比科学出版社郝季仁的版本要容易理解些。。。 几乎翻看过《控制论》的所有中译本,王文浩译本是当前最推荐的版本——从流畅性和准确性方面,都胜过其它译本。 英文没问题的话建议对照着英文原版(网上可找到PDF)阅读。
评分久违的书,心仪良久,硬着头皮读了一遍,数学的东西没看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