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德] 于尔根·考伯
出品人:
页数:504
译者:吴宁
出版时间:2020-11-30
价格:9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170857
丛书系列:索 • 恩(Thorn Bird)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政治学
  • 历史
  • 经济学
  • 宗教
  • 理性化
  • 官僚制
  • 现代性
  • 文化
  • 方法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个孜孜不倦、充满矛盾和创造伟大思想的人生:为了纪念马克斯•韦伯逝世100周年出版的传记。

.

他不仅属于现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列,而且也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精神领域中最令人捉摸不定、最充满矛盾的伟大人物之一。作为社会学家、国民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法学家,韦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他,又是什么给他以动力呢?于尔根•考伯对这个非同寻常、时常处在筋疲力尽边缘的人生进行了探究(在韦伯一生中,许多事情似乎至今依然扑朔迷离),并针对德意志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魏玛共和国之间的巨变时代,为读者勾画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时代图景。

.

“马克斯•韦伯无条件地面对各种现实,就像克尔郭凯尔和尼采那样义无反顾,但不像这两个永远的小青年,而是作为一个经得起磨难的男汉子。”

——卡尔•雅斯贝尔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于尔根•考伯(Jürgen Kaube)生于1962年,最初在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等高校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工作,1999年开始在《法兰克福汇报》担任编辑。从2008年起,负责该报的社会科学版面,2012年成为该报副刊的副主编。同年,他被《媒体杂志》(Medium Magazin)授予科学领域年度记者奖。2015年,于尔根•考伯成为《法兰克福汇报》的联合出版人。

【译者简介】

吴宁,北京大学西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讲师和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中国中心高级讲师,现旅居奥地利萨尔茨堡。译有《西方通史:当前时代》《德意志之魂》(合译)和《技术伦理学手册》。

目录信息

导 言 为什么马克斯•韦伯应当引起我们的兴趣
第一章 广大市民阶级的一员
第二章 童年和少年
第三章 柏林、自由主义和学术文化
第四章 在印第安人、极端基督徒和大兵中间
第五章 无限贸易公司和罗马地产交易市场
第六章 失意的港湾和激情的浪潮
第七章 农业工人、股票投机商和“缺乏政治意识的小市民”
第八章 “世界上神经最紧张的人”
第九章 由禁欲主义走向世界主宰
第十章 易洛魁人的国家、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裁缝和歌德情书的客观性
第十一章 既心灵相通又观点不同的人
第十二章 有志者,成英雄
第十三章 越过大西洋的社会旅行家
第十四章 绅士、罗特医生和种族问题
第十五章 世界级村庄和它的社交精神生活
第十六章 阿尔弗雷德、卡夫卡与国家机器
第十七章 满世界都在谈论性爱问题
第十八章 艾尔泽与生活乱七八糟的人
第十九章 音乐女神社会学、米娜和音高的差别
第二十章 一个情绪容易激动的人?
第二十一章 统治的时代、维恩-斯特凡修道院和作为军队组织的社会民主党
第二十二章 俄国、社会主义和有组织的社会
第二十三章 价值之神
第二十四章 因为什么而死与为了什么而死
第二十五章 世界观的大卖场
第二十六章 思想意识的大剧场
第二十七章 迟到的青年时代和血腥的假面舞会——马克斯•韦伯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十八章 终结
经典人物是如何产生的?
高尚的虚无主义者、他的影响和问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曾经说:经典人物都是油腻和黑色的。所谓油腻,是因为他们被无数人摸来摸去;所谓黑色,是因为朝奉的蜡烛的烟熏所致。 在《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的后记里,德国作家、媒体人于尔根·考伯引述卢曼的这番话聊以自嘲,因为马克斯·韦伯必定也...

评分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曾经说:经典人物都是油腻和黑色的。所谓油腻,是因为他们被无数人摸来摸去;所谓黑色,是因为朝奉的蜡烛的烟熏所致。 在《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的后记里,德国作家、媒体人于尔根·考伯引述卢曼的这番话聊以自嘲,因为马克斯·韦伯必定也...

评分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曾经说:经典人物都是油腻和黑色的。所谓油腻,是因为他们被无数人摸来摸去;所谓黑色,是因为朝奉的蜡烛的烟熏所致。 在《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的后记里,德国作家、媒体人于尔根·考伯引述卢曼的这番话聊以自嘲,因为马克斯·韦伯必定也...

评分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曾经说:经典人物都是油腻和黑色的。所谓油腻,是因为他们被无数人摸来摸去;所谓黑色,是因为朝奉的蜡烛的烟熏所致。 在《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的后记里,德国作家、媒体人于尔根·考伯引述卢曼的这番话聊以自嘲,因为马克斯·韦伯必定也...

评分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曾经说:经典人物都是油腻和黑色的。所谓油腻,是因为他们被无数人摸来摸去;所谓黑色,是因为朝奉的蜡烛的烟熏所致。 在《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的后记里,德国作家、媒体人于尔根·考伯引述卢曼的这番话聊以自嘲,因为马克斯·韦伯必定也...

用户评价

评分

写得颇琐碎,翻译不佳,意识流读法。

评分

夫人记传好比《天使在人间》,这本就像《瞧,这个人》。符合学人传记理想期待:有生平全景但不流水铺叙,有交游细节且不为尊者讳,有此前云山雾罩的八卦披露但能由中刻画绳命的回晃(大雾),述学详略深浅得当,评断反映研究进展,学政经社维度平衡。时代壮阔,心志何妨多磨。

评分

韦伯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在历史节点积极关注局势转变,但在权力体制内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想要以身实践学者政治,但屡不得志,成了喜欢在公众面前交锋辩论的“爱发牢骚者”。韦伯的研究重心从资本主义转向官僚政治后,但依旧延续其对社会文化和群体作用的关注,批判德国的市民阶层毫无政治荣誉和责任,对民族主义的拥趸,和因其平庸而官僚化的未来。在世纪之交,韦伯的思想和私交圈子,都是他所批判的跨时代的市民阶级社会的缩影,市民阶层没有从事职业政治的妥协和策略能力,也没法出政治领袖,运用在韦伯身上也是如此,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也正反映了深刻的德国社会矛盾。韦伯是激情和节制的典范,尽管接触实际政治的代价是失去科学无可置疑的共同价值,但他始终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变革,热忱献身真理和价值,积极践行知识分子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评分

如果韦伯确实如作者所说是个“高贵的虚无主义者”,那他确实有理由为《新教伦理》受到的攻击而愤怒——抛弃救赎的妄想也是他的人生的立身之本。

评分

读的好吃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