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冯友兰
出品人:后浪
页数:768
译者:
出版时间:2020-10
价格:1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011885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哲学史
  •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历史
  • 学术
  • 中国文化
  • 哲学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畅销近百年的哲学经典,陈寅恪、金岳霖等倾力推荐

逐字核查引文,新增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

★编辑推荐

◎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1919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但只有上半部。1934年,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出版,这部书承前启后,用更详实的史料和更系统、现代的研究方法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畅销近百年的哲学经典,陈寅恪、金岳霖等倾力推荐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已近百年,但它依然是各大高校学生的必读教材,也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哲学的经典著作。陈寅恪、金岳霖等哲学大家也都倾力推荐。

◎汇通古今,融贯中西,以现代眼光重构中国哲学

冯友兰从北大哲学门毕业后,又赴美师从杜威。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他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展现于世。

◎逐字核查引文,新增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

《中国哲学史》曾出版多次,本次再版,我们以商务印书馆1947年修订版作为参考底本,逐字核查引文,并增加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尽量呈现冯先生著作原貌。

★名人推荐

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

——陈寅恪

冯先生这本书,确是一本哲学史而不是一种主义的宣传。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理论结晶,真正的哲学家是时代的号手。对于二十世纪社会矛盾运动所发生的的深刻变化,感觉最敏锐、理论转换最及时的哲学家是冯友兰先生。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具备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全书分为“经学时代”和“子学时代”两部分,冯友兰先生以西方的哲学观念为架构,用翔实的史料做支撑,从孔子到康有为,客观呈现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脉络。本书许多观点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基本架构也已被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堪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作者简介

冯友兰 ( 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哲学门,1919年留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1924年获博士学位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20世纪30年代初,完成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此书后来成为大学通用教材。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学,而后集结讲稿出版《中国哲学简史》。1980年起,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另有代表作“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目录信息

第一篇子学时代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泛论子学时代
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第四章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第五章墨子及前期墨家
第六章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第七章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第九章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十章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第十三章韩非及其他法家
第十四章秦汉之际之儒家
第十五章《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第十六章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第二篇经学时代
第一章泛论经学时代
第二章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第三章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
第四章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第五章南北朝之玄学(上)
第六章南北朝之玄学(下)
第七章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第八章隋唐之佛学(上)
第九章隋唐之佛学(下)
第十章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第十一章周濂溪、邵康节
第十二章张横渠及二程
第十三章朱子
第十四章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第十五章清代道学之继续
第十六章清代之今文经学
附录
原儒墨
原儒墨补
原名法阴阳道德
原杂家(与张可为君合作)
孟子浩然之气章解
审查报告一
审查报告二
审查报告三
校勘后记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冯君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曩尝稍一翻涉,顷始阅尽,其殊胜处诚有如审查者所言;然于佛学未能与子学俱重,故于向来之儒道拘蔽,未尽解脱,以视蔡孑民先生“不以一派之哲学,一家之教义梏其心”,似有未逮。中国民族文化,哲学乃是主脑,竖承三千年来子学佛学之结晶,而横吸欧美...  

评分

虽然对比较重要的著作(或者说我觉得大概读完很快就会忘光的著作),我都争取写点豆瓣书评,但是看其他书评时,很遗憾地,抚掌会心一笑时少,对着屏幕咬牙切齿时多。 在内容本身而言,其实儒墨道法这些基本观点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当年有位在相关领域著作颇丰的老师曾经花了...  

评分

想要了解一个新领域,你就必须得学会主题阅读,建立起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框架,然后再逐渐深入,假以时日,便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了,具体学习流程如下: 1:多找几本该领域的书(最好是教材课本,不要畅销书),进行主题阅读; 2、根据目录和关键章节,以及相同的知识点,线,...  

评分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哲学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大宗教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 4 高于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 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圣...  

评分

【作者简介】唐文明,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01),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伦理学、中国哲学与宗教学。主要著作:《与命与仁》《近忧》《隐秘的颠覆》《敷教在宽》《彝伦攸斁》,主编《...  

用户评价

评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德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464466/ 直接看的这个版本,应该就不会纠结赵复三、涂又光的版本的了吧。整体哲学的框架和内容还凑活,算不上多深入,在当时学术界该是意义非凡的。不过周易和两汉谶纬、象数都提了,为何不提河洛?易卦,乃至后面的天文历法都是从河洛来的,也算得上中古对“天”的一种认知论。开篇冯对“天”的总结概括还算到位的。想想民国还真是出了许多精彩的人啊。#随感

评分

#搞不懂这书这么垃圾还有人吹捧 搞笑

评分

愧疚…还读不大懂

评分

朴槿惠推荐的,看完觉得明白的很浅,但是确实道家的避世逍遥的一些学说,为遇到同辈焦虑和急功近利的时候是有帮助的。未必做得到,但是能劝自己放下吧,圣人言。

评分

台湾商务印书馆独家授权。本次再版,我们以商务印书馆1947年修订版作为参考底本,逐字核查引文,并增加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尽量呈现冯先生著作原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