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让人大开脑洞、训练思维、自我成长的人文通识读本。它介绍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根本的问题,如什么是真理、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等;涵盖了目前对科学世界观产生冲击的历史发展和哲学主题,如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变迁;探讨了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挑战。学科学,不能不知科学从何而来,更不能忽视科学对世界观的影响。
作者 | 理查德·德威特(Richard DeWitt)
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教授。他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世界观》一书的文稿进行反复打磨,并配以丰富的图表补充说明。同时,作者具有将复杂的技术概念分解成读者可理解的语言的独特能力,读来令人深受启发。
译者 | 孙天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已从事翻译工作十余年,语言风格多样,作品体裁丰富,先后为童趣出版社、天天出版社等机构翻译多套丛书及出版物,并长期为《环球时报》《华夏地理》《第一财经周刊》翻译专栏文章,作品内容涵盖旅行游记、财经评论、商务文书及科普知识等。
能够把科学史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浓缩在一本教科书里,并且简明易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本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尤其对于非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确实是为那些首次学习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人而写的。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评分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虽有千千万万,但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很大一部分并不具备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核心精神—质疑和创新,包括我自己。 我们的教育起点很高,西方科学一网打尽,但落点很低,即为了高考分数,又或者为了混一口饭吃。高考后的我一直在应试思维的泥沼中挣扎。 ...
评分历史、科学、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无限复杂和引人入胜的。这本书分为三大块:(a)介绍一些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b)探讨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向牛顿世界观的转变;(c)探讨著名的相对论、量子理论、进化论等最近的科学新发展,以及它们对我们这些自幼接受西方世界观...
评分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狄金森 文 | 竹子 人类最后的阵地 Q1:AI时代为什么必须学哲学?为什么必须重视意识、情感和价值观?为什么必须分清宗教和迷信? 所有东西当中,哲学仅次于宗教,是最重要最配得上人性的东西。 ——培根 如果一层层拨...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不过不要误以为这是本四平八稳的通识读物。如果纯粹为了学习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基础知识,读者很可能会感到失望。这本书一共二十九章,前八章写科学哲学,后二十一章写科学史。不妨把这本书的前八章与牛津通识读本系列的《科学哲学...
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再到相对论、量子论、演化论,不断拓展对世界的认识(打破砂锅问到底)
评分如果是高中时代看,可能会打五星,作者很贴心地在最后做了文献梳理和参考资料的集合,但就当前的框架已经基本定型的这个年纪,读可能很久都读不完,所以最后还是听完的,可能后续会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份重要教材来使用。
评分断断续续看完了。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到相对论,介绍得很详细很清晰。最后还有推荐阅读的其他书目,和对一些概念的解释。科学对人文社科的影响比我想的还有深,真希望以后能多活几年,看到另一种世界观的雏形
评分如果是高中时代看,可能会打五星,作者很贴心地在最后做了文献梳理和参考资料的集合,但就当前的框架已经基本定型的这个年纪,读可能很久都读不完,所以最后还是听完的,可能后续会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份重要教材来使用。
评分最后的总结思考很棒!一下子把大几百页又重新梳理了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