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地下室人是名年约四十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他的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剖析自己。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一名妓女丽莎相识的经过。
《地下室手记》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预视了他后来5本重要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该书也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认为:"这部小说是他写作生涯的顶峰,是他的扛鼎之作,或者,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说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俄国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
他洞悉人类灵魂的奥秘,对人类心理活动有深刻的描绘
作品翻译超过170 种语言
其文学风格对 20 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发了卡夫卡、加缪、福克纳等作家
代表作有《穷人》《白夜》《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曾思艺
1962年生于湖南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翻译家,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译作有《俄罗斯抒情诗选》《尼基塔的童年》
《自然·爱情·人生·艺术--费特抒情诗选》等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边觉得恶心一边又有一种微妙的爽感。 就与书中人说的一样,他不过是在他的生活中把我们都不敢实行一半的事发展到极端罢了。 地下室人拥有“非英雄”的所有特质,将黑暗的一面无限放大赤裸裸展示于人前。他发掘出自己的劣根性,并几乎是执意地去寻找痛苦,折磨...
评分我们应该感谢博学的博尔赫斯,他曾经用他惯用的那种平缓精准的语言,为我们总结(或者我们以为总结)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激情和勤劳的一生,以不同阶段的不同身份的形式(或者也是同时存在):士官生、少尉、画报的撰稿人、《先驱报》吃惊的读者、死刑犯、囚犯、士兵、准尉、小...
评分自我中心主义者又怎样,高尔基怎么觉得是堕落呢? 我觉得自我中心主义者不够彻底才会变成地下室的人。 因为不够彻底,所以矛盾,而矛盾才是悲剧的根源,极致才是人生; 不够自我中心,所以有时会服从社会的庸俗价值观,而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 也许不是不够,根本就不是自我中...
评分 评分本文缘起这篇评论:http://www.douban.com/review/1201657/,是对这篇评论的回应。我的观点都在文中,这里要说明我为什么选中评论《地下室手记》作为我的回应。第一,我不喜欢吵架,尤其是不喜欢和受迫害妄想狂吵架,因此我没有回帖,而是找到一本能代表我观点的小说作为我回应...
黑塞对陀神的评论,“我们之必须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在我们遭受痛苦不幸,而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又趋于极限之时,只是在我们感到整个生活有如一个火烧火燎、疼痛难忍的伤口之时,只是在我们充满绝望、经历无可慰藉的死亡之时。当我们孤独苦闷,麻木不仁地面对生活时,当我们不再能理解生活那疯狂而美丽的残酷,并对生活一无所求时,我们就会敞开心扉去聆听这位惊世骇俗、才华横溢的诗人的音乐。这样,我们就不再是旁观者,不再是欣赏者和评判者,而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所有受苦爱难者共命运的兄弟,我们承受他们的苦难,并与他们一道着魔般地投身于生活的旋涡,投身于死亡的永恒碾盘。只有当我们体验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令人恐惧的常常像地狱般的世界的奇妙意义,我们才能听到他的音乐和飘荡在音乐中的安慰和爱。”
评分到底是廉价的幸福,还是崇高的苦难?哪一个更好些? 一个孤独怪物丰沛的内心世界。
评分陀是创作一种典型人物,放在别人那里就是自剖了,他写“地下室人”的心理状态真是绝了。
评分太爽了!性虐一般的快感!
评分从地下室的局限性物理空间到无限的文字空间,坠入更大的空,“我对自己匆匆写就的一切,连一句话都不相信,甚至连一个字也不相信!”表面上《湿雪纷飞》的叙事基于自身,却公开承认虚假;不相信叙事,却赋予故事形与意义。空是什么,在封闭的空间产生不休的絮语,在不如虫豸的人内心回荡?陀思妥耶斯夫斯基对社会的揭露、人性的挖掘、身份的关注超越了时代,超越时序束缚,在任何阅读的时代,都能改变、催压时序意义上的时间,具有当代性,即不是盯着时代的光芒,而是永远凝视着它的黑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