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學術的清學糾結

近代學術的清學糾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桑兵
出品人:
頁數:404
译者:
出版時間:2020-3
價格:5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60859
叢書系列:近代中國的知識與製度轉型
圖書標籤:
  • 學術史
  • 思想史
  • 近代史
  • 清史
  • 曆史
  • 桑兵
  • 清學
  • 必讀書目
  • 近代史
  • 學術史
  • 清代學術
  • 思想演變
  • 清學
  • 文化研究
  • 知識傳統
  • 思想史
  • 學術爭論
  • 清代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代學術的清學糾結,摺射齣整個近代中國在中外文化衝突融閤的纏繞中遭遇的睏境。透過目前的習以為常,依稀可見曾經陣痛的脫胎換骨。在此過程中,看似兼收並蓄,其實外來學說的輸入不免錶淺變形,本來民族的地位則多有流失。本書以西學、東學、中學為支點,打破分科治學的局限,溝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學與東學對於認識中國曆史文化的格義附會,重建中國自己的話語係統和條理脈絡,爭取和保持對於世界文明發展日顯重要的中國曆史文化解釋的主動和主導地位。

著者簡介

桑兵

河北威縣人,生於廣西桂林,曆史學博士。曆任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現任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史、清代以來的學術與思想、近代中日關係史、近代中國的知識與製度轉型等。

關曉紅

中山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導、廣東文史館館員,著有《晚清學部研究》《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從幕府到職官 :清季外官製的轉型與睏擾》《清末新政製度變革研究》等,目前研究方嚮為晚清史與近代政治製度等。

圖書目錄

總說 / 1
第一節問題的提齣 / 2
第二節觀念與取嚮 / 11
第三節做法與釋疑 / 29
分說:近代學術的清學糾結 / 47
第一章.“國史儒林”與“浙東學術”——阮元《儒林傳稿》敘學成就管窺 / 57
第一節《儒林傳稿》所記黃宗羲一係學者 / 59
第二節黃宗羲一係學者與“浙東學術”的關係 / 67
第三節浙東學術指稱的聯係與分彆 / 85
第二章.漢學名義與惠棟學統——《漢學師承記》撰述旨趣再析 / 89
第一節易學與漢學發端 / 91
第二節求古與求是 / 102
第三節確立惠棟漢學正統 / 113
第三章.從“格緻”到“科學” ——晚清學術體係的過渡與彆擇(1895—1905)/ 125
第一節從 Philosophy到 Science的西學“格緻”/ 125
第二節中西“格緻”辨義 / 133
第三節“西學格緻”體係的形成 / 141
第四節從“格緻學”到日本“科學”/ 148
第五節嚴譯“科學”與日本“科學”辨義 / 154
第四章.曆史分期觀念與“中國近世史”的生成 / 164
第一節分期、進化、日本 / 165
第二節接受與再創 / 175
第三節以當世觀近世 / 187
結語 / 194
第五章 李濟的中國民族史研究——“去民族化”與推動中國科學發展的矛盾結閤 / 197
第一節擺脫“民族主義”的方法:體質、民族誌與小範圍區域比較 / 199
第二節中國民族史的範圍 / 207
第三節人種研究的睏境 / 210
餘論為推動中國科學發展而堅持的人類體質研究 / 217
第六章.近代佛教界顯密紛爭的再探討 / 222
第一節“禪淨”糾葛與“密淨”分歧 / 224
第二節復興道路的分離 / 238
第三節融會顯密的努力 / 256
第四節由會通走嚮分離 / 271
結語 / 281
第七章 1930年前後中國關於“學術自由”“學術社會”的思想與製度 / 284
第一節問題的提齣 / 284
第二節關於建設“學術社會”的“思想”/ 288
第三節當時的“製度”及其問題 / 298
第四節學人的“行為”及其問題 / 303
結語“思想”和“製度”之間的矛盾 / 318
第八章 科學時代的人文主義 ——國難之際浙江大學學術轉型 / 320
第一節“辦大學者不能不有哲學中心思想” / 322
第二節“求是”校訓 / 333
第三節新史學的追求:史地閤一與應對國難 / 339
第四節義理與辭章:中西新舊之間 / 347
第五節政學糾葛:文學院革新運動 / 355
第六節科學時代人文主義的睏境與齣路 / 364
徵引文獻 / 369
人名索引 / 38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餘音繞梁

评分

4.5星。第二章稱漢學本義係指易學的象數一派,而非漢儒之學的簡稱。不懂易學,姑妄言之,故第96頁似對惠棟過於推崇,稱其用心與抱負高遠,絕異於前人。惠棟易學造詣如何,不可得知,不過藉周易抒發己意,自視過高。第99頁“闡明大義微言,與程硃之學決勝”。其實也壓根沒有什麼劉小楓式的微言大義。然據此論斷,江藩《漢學師承記》是為瞭替惠棟及其漢學爭立學術正宗。照漢學之本義,不過易學中的一派而已。惠棟的漢學、易學(既然是微言大義,又何需捍衛)決然無誤又能如何?即使江藩為瞭維護惠棟的偉光正形象,似亦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後麵幾章似與清學無關,是教育與浙大校史問題。

评分

一看桑兵齣書,就菊花一緊!他太不靠譜瞭!“桑兵無學”,真是一語道盡!好在這隻是他的編書,期待書裏其他學者的研究灼見!

评分

一看桑兵齣書,就菊花一緊!他太不靠譜瞭!“桑兵無學”,真是一語道盡!好在這隻是他的編書,期待書裏其他學者的研究灼見!

评分

餘音繞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