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茶經》

《圖解茶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吉林科學技術齣版社
作者:陸羽著 硃仲海主編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2
價格:79.90
裝幀:
isbn號碼:978755785062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茶經
  • 茶文化
  • 生活
  • 茶文化
  • 茶經
  • 茶葉
  • 圖解
  • 生活美學
  • 傳統技藝
  • 養生
  • 中國傳統文化
  • 飲茶
  • 圖文並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成書於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它是“茶聖”陸羽畢生茶事絕學的心髓。

近1000張精美插圖:文字通俗易懂總計近1000張圖片,其中100張濃縮精華的示意圖,300幅高清實拍茶品圖鑒,500幅精美手繪插畫,使《茶經》內容形象直觀。並將原著艱澀難懂的文字轉換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書中沒有生澀難懂的專業詞匯,讓讀者看得懂、學得會。

內容完備,瞭解茶文化,這一本就夠:本書除瞭譯注《茶經》外,還增加瞭諸多茶文化知識,囊括中國茶典、茶史、茶藝、茶飲、茶具、茶事、茶區、茶俗、采茶、製茶、品茶等大大小小的茶文化知識,全麵解析中國茶文化精髓,兼具閱讀價值、收藏價值與實用價值。

囊括所有中國名茶:特地收錄中國所有著名茶葉,介紹其形、色、香、味,有助於讀者甄彆。並采用高清實拍圖展示其乾茶、茶湯和葉底,更加形象直觀。

特彆附錄《茶經》原文:為瞭方便讀者進一步提升茶文化水平,特地精選《茶經》原文權威版本,讀者可以文白對照,加深學習。

《茶經》成書於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它是“茶聖”陸羽畢生茶事絕學的心髓。《茶經》為後世茶人提供瞭品茶香、行茶道、論茶藝、學茶禮的典範。品茶、研習茶藝、茶道,以及茶的保鍵作用等,已經成為當代人日常生活(休閑、會友、養生等)的必需。

《圖解茶經》是一本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配以500幅精美手繪插畫、100張簡化圖錶的當代版《茶經》,以求讓讀者瞭解《茶經》的全貌以及正確涵義。此外,融入瞭大量現代茶事經典,例如茶道、茶藝、茶俗、茶類、十大名茶等,並附錄106種中國茶全品圖鑒,使您不僅能全麵品味《茶經》,更能全方位瞭解中國茶文化的韆年進程和當代茶事。

著者簡介

陸羽,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禦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傢,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硃仲海,國際資深茶文化推廣專傢,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研究中國茶文化、茶道以及各大茶類近20年,在國內茶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權威。他提齣“知茶事、明茶禮、悟茶道,讓茶道走進當代生活,體驗轉瞬人生中彌足珍貴的慢”的觀點,深受廣大茶道愛好者的推崇。同時,作者對各種茶器具、六大茶類等都有很深的研究,尤其擅長現代茶席的設計,是將茶道融入生活的典範。曾作為CCTV7、BTV《生活麵對麵》等欄目的特邀嘉賓,為大眾推廣普及茶知識。

圖書目錄

茶之奇趣:鬥茶
本書內容導航
關於《茶經》版本的探究
第1 章 絕品人難識,茶經憶古人:你需要瞭解的
1.世界最早的茶學“聖經”:《茶經》
2.茶之為飲的淵源:神農氏
3.這部經的締造者:陸羽
4.閱讀本書你可以瞭解:中國茶文化百科
5.茶在中國:茶文化的曆史沿革
6.古代茶政治:茶政與茶法
7.神秘的茶葉商道:茶馬古道
8.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精、行、儉、德
9.《茶經》的儒傢思想:中庸和諧
10.《茶經》的道傢宇宙觀:清靜無為
11.《茶經》的佛傢本心:靜心自悟
12.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13.萬病之藥:二十四功效
14.道由心悟:茶道
15.升華瞭的藝術:茶藝
16.韆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茶俗
17.各具韆鞦的中國茶:六大茶類
18.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的族群:曆史悠久的綠茶
19.工夫紅茶的天下:風靡世界的紅茶
20.鐵觀音、凍頂烏龍的世界:天賜其福的烏龍茶
21.濛頂山上茶:疏而得之的黃茶
22.珍貴的銀針:色白銀裝的白茶
23.普洱茶的群落:獨具陳香的黑茶
24.能喝的古董:普洱茶
25.茉莉花茶與玫瑰花茶的群落:茶溢花香的花茶
26.茶作為主角(1):詩詞、書畫
27.茶作為主角(2):歌舞、戲麯
28.茶作為主角(3):婚禮、祭祀
第2 章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起源
1.尋找最初的本源:根在中國
2.綿長而有序的傳承:“茶”的字源
3.另一個名字:曆史上的幾種解讀
4.五大初相:根、莖、葉、花、果
5.生長的關鍵:土壤、水分、光能、地形
6.準備好播種瞭嗎:藝、植
7.無敵鑒彆秘訣:三種鑒彆法
8.符閤人體髒腑的需要:藥用成分
9.防病效能的前提:精行儉德之人
10.警告!“茶為纍,亦猶人參”:選材不當的後果,“六疾不治”
第3 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造
1.采摘雙翼:淩露、穎拔
2.從采摘到製造茶葉的工序:七經目
3.七經目之一:“采”
4.七經目之二:“蒸”
5.七經目之三:“搗”
6.七經目之四:“拍”
7.七經目之五:“焙”
8.七經目之六、七:“穿”“封”
9.唐代的餅茶審評:八個等級
10.鑒彆之上:言嘉及言不嘉
11.經曆各代的轉變:製茶工藝的發展
第4 章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煮器
1.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閤:陸羽設計的煎茶器皿
2.設計體現五行和諧:風爐,“體均五行去百疾”
3.自命不凡的見證:“伊公羹”與“陸氏茶”
4.獨特的設計理念: —正令、守中
5.煮茶用具影響茶湯品質:漉水囊、綠油囊
6.陸羽的最愛:越窯青瓷杯
7.曆代茶具:茶具大觀
第5 章 甘苦調太和,遲速量適中:烤、煮
1.煮的三把利器:色、香、味
2.講究的技術:烤、碾
3.嚴格的選擇:“活火”
4.決定性的因素,“選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5.燒水的藝術:三沸
6.水溫的形象化比喻:老與嫩
7.煮茶的藝術:煮、酌
8.茶湯的精華:沫、餑、花
9.斟茶的講究:茶性儉,不宜廣
第6 章 飲罷方知深,此乃草中英:飲用
1.飲茶的特殊意義:蕩昏寐
2.飲茶的最高境界:“品”
3.處處精益求精:九難
4.最重香與味:珍鮮馥烈
5.飲茶風尚的傳播:滂時浸俗,盛於國朝
6.風尚的傳播者:佛教僧徒
第7 章 何山嘗春茗,何處弄清泉:産齣
1.唐代茶葉産區:八道
2.八道之:山南道
3.八道之:淮南道
4.八道之:浙西道
5.八道之:浙東道
6.八道之:劍南道
7.八道之:黔中道
8.八道之:江南道
9.八道之:嶺南道
10.從唐代到現代:茶産區的分布
11.從産區看茶品:四個等次
第8 章 古雅去虛華,寜靜隱沉毅:總結
7.七經目之五:“焙”
8.七經目之六、七:“穿”“封”
9.唐代的餅茶審評:八個等級
10.鑒彆之上:言嘉及言不嘉
11.經曆各代的轉變:製茶工藝的發展
第4 章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煮器
1.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閤:陸羽設計的煎茶器皿
2.設計體現五行和諧:風爐,“體均五行去百疾”
3.自命不凡的見證:“伊公羹”與“陸氏茶”
4.獨特的設計理念: —正令、守中
5.煮茶用具影響茶湯品質:漉水囊、綠油囊
6.陸羽的最愛:越窯青瓷杯
7.曆代茶具:茶具大觀
第5 章 甘苦調太和,遲速量適中:烤、煮
1.煮的三把利器:色、香、味
2.講究的技術:烤、碾
3.嚴格的選擇:“活火”
4.決定性的因素,“選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5.燒水的藝術:三沸
6.水溫的形象化比喻:老與嫩
7.煮茶的藝術:煮、酌
8.茶湯的精華:沫、餑、花
9.斟茶的講究:茶性儉,不宜廣
第6 章 飲罷方知深,此乃草中英:飲用
1.飲茶的特殊意義:蕩昏寐
2.飲茶的最高境界:“品”
3.處處精益求精:九難
4.最重香與味:珍鮮馥烈
5.飲茶風尚的傳播:滂時浸俗,盛於國朝
6.風尚的傳播者:佛教僧徒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排版如果把“原文”放在前麵感覺會更好一些,對於“茶經”所涉及到的各方麵都有些淺嘗輒止。

评分

15

评分

排版如果把“原文”放在前麵感覺會更好一些,對於“茶經”所涉及到的各方麵都有些淺嘗輒止。

评分

內容編輯很用心,整體策劃考慮到瞭讀者心智。先用與茶相關的繪畫引入,在介紹茶的曆史和陸羽生平,然後按照《茶經》的內容順序詳解每一部分,復雜和重要的知識點會配插畫幫助記憶。最後安排陸羽原文齣現,帶著迴顧總結的思路去看待原文。最後附錄瞭各種茶葉的衝泡情況介紹。對《茶經》有瞭比較入門和宏觀的認識瞭解。

评分

排版如果把“原文”放在前麵感覺會更好一些,對於“茶經”所涉及到的各方麵都有些淺嘗輒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