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三卷)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三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邓晓芒
出品人:
页数:529
译者:
出版时间:2016-7-4
价格:CNY 8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150741
丛书系列: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图书标签:
  • 邓晓芒
  • 黑格尔
  • 哲学
  • 黑格尔研究
  • 德国古典哲学
  • 西方哲学
  • 西哲5·德国古典4·黑格尔
  • 《精神现象学》及其研究
  • 黑格尔
  • 精神现象学
  • 句读
  • 第三卷
  • 哲学
  • 现象学
  • 思想史
  • 学术著作
  • 经典文本
  • 哲学导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句读》之第三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

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外物的认识。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

②精神: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于客观精神。

③宗教和绝对知识: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绝对精神。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该句读不仅沿袭了邓晓芒以往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这本名著重新根据德文翻译,可谓“一箭双雕”。 第三卷约50万字。

作者简介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代表性成果有专著9部:《思辨的张力》(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合著,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黄与蓝的交响》(合著,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冥河的摆渡者》、《灵之舞》、《人之境》、《灵魂之旅》、《新批判主义》、《康德哲学诸问题》;译著7部: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杨祖陶校,全套书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康德《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康德三大批判精释》(合译),胡塞尔《经验与判断》(合译);发表论文(含译文)20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一项。

目录信息

第二篇 自我意识
第四章 自我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一、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隶
二、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幸的意识
德汉术语索引
汉德词汇对照表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三卷 黑格尔其人“绝非池中物”,其书《精神现象学》更是“境臻完美,能一而不能再”。我不过一不肖后学,耽溺于声色犬马和一时利害,为命运所戏弄。如果我谈《精神现象学》说了什么,那是在吹牛。我只能说我读其书,读到了什么:记得什么,有什...  

评分

读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三卷 黑格尔其人“绝非池中物”,其书《精神现象学》更是“境臻完美,能一而不能再”。我不过一不肖后学,耽溺于声色犬马和一时利害,为命运所戏弄。如果我谈《精神现象学》说了什么,那是在吹牛。我只能说我读其书,读到了什么:记得什么,有什...  

评分

读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三卷 黑格尔其人“绝非池中物”,其书《精神现象学》更是“境臻完美,能一而不能再”。我不过一不肖后学,耽溺于声色犬马和一时利害,为命运所戏弄。如果我谈《精神现象学》说了什么,那是在吹牛。我只能说我读其书,读到了什么:记得什么,有什...  

评分

今天读完了第三卷,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如果没有邓老师的逐句的解释,我可能永远都无法走进和理解《精神现象学》,只有跟随邓老师的讲解,才体会到黑格尔是在用逻辑的方式演绎了西方文化的历史。在黑格尔的笔下,西方文化史的发展演进仿佛一场探险,无数的思想家和学说都被编织...

评分

读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三卷 黑格尔其人“绝非池中物”,其书《精神现象学》更是“境臻完美,能一而不能再”。我不过一不肖后学,耽溺于声色犬马和一时利害,为命运所戏弄。如果我谈《精神现象学》说了什么,那是在吹牛。我只能说我读其书,读到了什么:记得什么,有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我

评分

如果没有宗教方面的知识这一卷读起来会很吃力。再度感受到思维的螺旋式上升的魅力。

评分

就像邓师在讲座中说的,适合当作工具书来用。遇到译本翻译不准的地方查一查,考一考德语词汇的源流。便于理解原文。单纯的读,属于“攻坚克难”“皓首穷经”了。当然,读这种“句读”的本子,更通透。读一遍相当于读十遍之效,所谓“吃透”,而且省去很多无谓的考证功夫。厥功甚伟,难以辞达。

评分

空,诚,和美的凉爽,德意志这种年轻的用心其实更重要,太高远了也太沉重,但是最后是一帮年轻人玩就了世界身体

评分

本册是进入理性之前关于自我意识的部分。从叙述顺序来看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可是读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从逻辑上来看,整个世界包括人的发展恰恰是反过来的,从绝对知识出发,发展出宗教,形成精神,确定真理和理性,继而产生自我意识,最后形成意识。整部《精神现象学》是从现象出发,即以意识的最初形态——感性确定性为出发点,不断在确定性和真理性二者之间往返,不断自我扬弃,最终将认识提升到绝对知识。这样一来就做到了首尾相接,形成了一个圆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