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荐举改官研究

宋代荐举改官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胡坤
出品人:
页数:3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2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93989
丛书系列: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
图书标签:
  • 宋史
  • 制度史
  • 官制史
  • 2019
  • 上古出版社
  • 宋代
  • 荐举
  • 官制
  • 改官
  • 政治制度
  • 历史研究
  • 宋代史
  • 科举
  • 人才选拔
  • 官僚制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宋代荐举改官研究》系“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种。从宋代荐举之制和改官之法入手,详尽分析了宋代制度设计理念,讨论了两者结合的原因。通过对荐举改官制度运行流程的梳理,将湮没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的制度轮廓清晰呈现出来,并藉此为基础进一步观察制度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打通制度与现实层面的连通管道,为深入细致地观察制度的“局部”及其与现实中的人与事提供讨论基础。同时亦为现代人展现了宋代的地方官员如何才能升为京官、朝官的众相图。

作者简介

胡坤,男,1980年7月生,陕西西安人。2009年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1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宋史和历史文献学研究。在《中国史研究》、《文史》、《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信息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回顾
1.宋代荐举改官及与其相关制度的研究成果
2.文书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章节安排
第一章用荐改秩:宋代的荐举与改官
第一节荐举:铨选之制与保任之法
一、铨选之一端:宋代的荐举制度及其功能
二、从荐举到保举:保任之责的附入及其意涵
1.公道与私情:保任之责的附入
2.保任的尴尬:同罪保举与陈首免罪
3.保举:隐蔽的资格之法
第二节改官:制度理念与施行意义
一、改官的含义:从泛称到专指
二、改官的制度前提:幕职州县官与京朝官的悬隔
三、改官的意义:基于制度设计理念的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特旨与循例:宋代荐举之外的改官途径
第一节特与例:荐举之外改官途径的形成与依据
一、改官分途:荐举之外改官途径的出现
二、特与例的纠葛:例改京官与特改京官的区分
三、“酬赏太厚,侥癰必多”:士大夫限制非荐举改官的努力
第二节大敕改官:特改京官举隅
一、“一状遂可改官”:大敕改官的含义
二、从职权到特权:大敕改官中的举主
三、小结
第三节捕盗改官:例改京官举隅
一、“以获盗赏改秩”:捕盗改官的形成
二、“锻炼无辜”与“不受盗赏”:捕盗改官的现象与现实
三、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从受荐到脱选:宋代荐举改官的流程
第一节限考受荐:选人改官的资格
一、受荐与磨勘的资格:从混淆到剥离
二、考限必六载:宋代的限考实例
1.宋代考限初步定型时的限考实例:强至
2.南宋后期的限考实例:徐鹿卿
三、考限的意义:限制与平衡
第二节任满得替:磨勘依据的离任文书
一、部符行下
二、批书离任
第三节考绩铨曹:磨勘文状与放散举主
一、磨勘文状
二、放散举主
第四节脱身选调:从待次到引对
一、待次:“改官者固已众矣”
二、引见:从“临轩黜置”到“虚应故事”
本章小结
第四章具文与实效:宋代荐举改官的官文书
第一节五剡脱选:荐举改官中的举状
一、从“破白”到“合尖”:改官举状的获得
二、“荐士已闻飞鹗表”:改官举状的体式及其流转
三、“实迹”与“虚词”:改官举状中的举词
四、小结
第二节照验有凭:荐举改官中的照牒和奏检
一、“取部示牒照所举者”:照牒的文书流转及体式
1.照牒文书的流转
2.从牒到照牒:照牒文书的体式
二、从“检”到改官“奏检”:荐举改官中的奏检文书
三、“照牒皆有奏检”:文书运转中的照牒与奏检
四、余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制度背后:宋代的涉荐书启与人际网络
第一节涉荐书启:探索改官过程中人际网络的线索
一、书启的讲究:以《宋人佚简》所载谢荐书启和求荐书启为中心
1.崇繁:谢荐举书启
2.尚简:求荐举书启
二、求荐举书启:乞怜与人情
三、谢荐举书启:门生与滥为门生
第二节人际网络:涉荐书启中的关系网———以蔡戡《改官后谢福州陈丞相启》为线索
一、事例的选择:蔡戡其人与《改官后谢福州陈丞相启》
所关涉的问题
二、人际网络的拼织(上):蔡戡改官前的政治背景分析
三、人际网络的拼织(下):蔡戡改官后的政治背景分析
四、小结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严谨且有“活的制度史”

评分

胡老师的第一本专著,是其博士论文的增补本。想起大二大三时,胡老师批评我没有分析史料,只知道罗列;到了毕业论文答辩时,他说我终于进行史料分析了,只不过都分析错了????学生会继续努力的,下学期还有胡老师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等下学期问老师要个签名!

评分

严谨且有“活的制度史”

评分

严谨且有“活的制度史”

评分

胡老师的第一本专著,是其博士论文的增补本。想起大二大三时,胡老师批评我没有分析史料,只知道罗列;到了毕业论文答辩时,他说我终于进行史料分析了,只不过都分析错了????学生会继续努力的,下学期还有胡老师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等下学期问老师要个签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