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彼得·伯克
出品人:
页数:381
译者:李康
出版时间:2019-11
价格: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60903
丛书系列:思想剧场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历史社会学
  • 历史学
  • 彼得·伯克
  • 史学理论
  • 历史
  • 社会理论
  • 李康
  • 历史学
  • 社会理论
  • 社会科学
  • 历史研究
  • 理论框架
  • 社会变迁
  • 历史哲学
  • 批判理论
  • 现代性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作者简介

彼得·伯克,出生于1937年,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伊曼纽尔学院研究员。已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1972)、《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1978)、《历史学与社会理论》(1991)、《制造路易十四》(1992)、 《知识社会史》(2000)、《图像证史》(2000)、《什么是文化史》(2004)和《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2004)、《文化杂交》(2009)等多部著作。

李康,出生于197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曾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太古/国泰基金)、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福特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西方社会学理论、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译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反思社会学导引》《论基督君主的教育》《法国社会理论》《教育思想的演进》等20余种著作。

989年9月至1993年7月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本科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

2001年1月至2001年5月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福特基金“青年社会学者”进修项目

2004年8月至200 5年7月 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 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目录信息

前言 _ i
第二版序言 _ i
第一章 理论家与史学家 _ 1
一 聋子之间的对话 _ 4
二 史学与理论的分野 _ 7
三 对过去的摈弃 _ 17
四 社会史的兴起 _ 21
五 理论与史学的会聚 _ 26
第二章 模型与方法 _ 33
一 比较 _ 35
二 模型与类型 _ 43
三 计量方法 _ 55
四 社会显微镜 _62
第三章 核心概念 _71
一 角色与展演  _77
二 性与性别 _83
三 家庭与亲缘关系 _88
四 共同体/社区/社群与认同 _93
五 阶级与地位 _99
六 社会流动与社会区隔 _104
七 消费与交换 _108
八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_115
九 庇护人、受护人与腐败 _118
十 权力与政治文化 _124
十一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_128
十二 中心与边缘 _133
十三 霸权与反抗 _142
十四 社会抵抗与社会运动 _149
十五 心态、意识形态与话语 _154
十六 传播与接受 _164
十七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混生性 _169
十八 口传性与文本性 _176
十九 神话与记忆  _182
第四章 核心问题 _187
一 理性与相对主义 _190
二 共识与冲突 _198
三 事实与虚构 _201
四 结构与行动者 _206
第五章 社会理论和社会变迁 _227
一 斯宾塞的模型 _230
二 马克思的模型 _244
三 第三条道 路? _249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_275
一 去稳定化 _279
二 去中心化 _288
结论 _303
书目 _307
索引 _361
译后记 _38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摘要筆記 《歷史學與社會理論》(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一書初版於1980年,再版於1992年,於2000年由劉北城帶領學生譯介。 本書五章,首先拋出歷史與社會理論的傳統分野,以及二者的日益聚會,特別是在社會史研究中。第二章討論對各個學科有普遍意義的四种基本研究方法:...

评分

评分

评分

社会学家罗纳德•多尔说:“不打破几个历史的鸡蛋,就做不成社会学的煎蛋。”如果角色换位,历史学家可能会说:“不打破几个社会的鸡蛋,就做不成历史学的煎蛋。”至于为什么本学科不用本学科的鸡蛋做煎蛋,估计都是跨学科意识在中间起作用,俗白地说,隔壁的草坪更绿,...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正如彼得·伯克所言:“我们正处于一个界限模糊、学术边界开放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既让人激动,也令人困惑。”在既激动又困惑的时刻,读这本书之前要戴口罩,读后要认真洗手,因为书里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大了。

评分

时隔多年等到再版,比上次阅读体验好了不少,主要是因为提到的许多著作和人已然混了个脸熟,更容易被伯克邀请进他的“热情与迷信之间的中心地带”,当然——这一版的翻译也好了许多。像伯克这样的愿意写作这种literature review的大家着实不多了,且看且珍惜!“用一句话概括理论的价值,可以说理论就像比较,它让历史学家更加意识到自己习惯的假设和说明之外的别样的可能,从而拓展了历史学家的想象力。”

评分

社科理论汇编,再读已觉不新鲜。不同学科的交叉带来理论的互渗,视角方法也渐趋多元,坐而论道容易,转化到具体研究就难比登天了。也许该问的不是材料需要什么理论,而是借助泛化的理论概念进行思考造成了何种遮蔽。这个译本行文流畅清晰,加一星。

评分

以前看旧版鼓噪无味,犹如学林点将录。重看新版,快速翻完,收获颇丰。大型高级文献综述,不熟悉社科理论者慎入。

评分

李康老师的译文似太兴餐厅的丝袜奶茶,流畅丝滑。如果译文在整理编排时能够更照顾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就更好了。彼得·伯克要回答的两个问题“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有何用处?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何用处?”显而易见的是,第一个问题比第二个问题回答的更好。“理论就像比较,它让历史学家更加意识到自己习惯的假设和说明之外的别样可能,从而拓展了历史学家的想象力。”确实,我个人更倾向于认同的是,“历史学家是对理论感兴趣,但并不被其所束缚。他们运用理论来意识问题,换言之,是要发现问题,而非找到答案。”坐而论道容易,但将理论与具体研究相结合,就难比登天。而至于如何评价这种结合的成果,则又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一边读一边在试着“对标”近几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从一个务虚的角度思考是非常有意思的,能更明晰自身的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