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为美国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的代表作之一,于1899年出版。
通过讨论有闲阶级的形成过程及其地位和价值,本书将社会学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消费”之上,完成了里程碑式的研究,也奠定了凡勃伦主要著作的理论基础。
《有闲阶级论》对社会的辛辣批评在当时激起了轩然大波。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对我们理解时下的社会仍不失为绝佳参考。
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1857-1929),挪威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鼻祖。
那天,午后,坐在图书馆看书,中场休息时间走到经济学区域的书架,随手翻着自己并不熟悉的经济学著作,看到许多国内人写的所谓经济学著作,尽管不懂,但只要是看到那个吼人的名字,我就不寒而粟,不知道图书馆为什么摆一些这样的书,误导了学生,也显示出图书馆的浅薄。 而后便...
评分这次在Scarabeo 5上真是忙里偷闲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还真是挺有趣的,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例子都是可以在自己的身边或自己身上轻松找到的,虽然作者的语调也实在尖酸刻薄了一点…… 不过还真有点超凡脱俗的感觉,感觉他就是站在一个外星人的角度来观察地球人的,所以才能这么冷...
评分 评分那天去一家装修得比较古典的饭馆。去洗手间时,先穿过一间摆放古典家具的茶室,拐了一个弯,发现两个门上,一个挂了一个烟斗的图案,一个是高跟鞋的图标。我看了之后,哑然失笑。这个标识倒真是非常明确啊! 每每为了卫生间的男女图释而犯愁,经常是一个差不多的头像,头发长...
评分译作很久都不看,英文原著其水平也有高低,不管是文学还是社会科学著作以至科学论文,其可读性有很大差别,鲜有赏心悦目的佳作。专谈英文著作,我喜爱的风格是雄浑流畅,如朝日长河,繁茂丰硕,如春秋果园,一则繁花似锦,蜂鸣蝶舞,一则硕果累累,馨香娴静。这是形式的要求。...
re-read后感觉有了更多收获,从未开化人到真正的有闲阶层,人类群体也在随着时代的演进发展而进化,可以是代理有闲的繁荣与逐渐消失再到后来衍生出现的各种职位,也可以是依附于金钱存在的有闲品位的变化。即便是一百多年前的一本书,在当前依旧有不少映射和借鉴的意义。
评分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有闲,金钱,生产。
评分有闲阶级,只需要牢记并理解它的另一个详细的表述词语——非生产性有产者!将其前后拆分开来,一为“非生产性”,即不需要从事劳动;二为“有产者”,即拥有财富。便可以很好的明了其最核心的含义了。因为属于非生产性有产者,在他满足了基础物质需求之后,紧接着便需要满足精神需求,从而产生出炫耀性浪费的时间与消费。服饰、装饰、建筑、体育、聚会以至于学识教育等等,皆是其心理上炫耀性浪费时间从而产生出的副产品!最终,他成为了有闲阶级。可以说,只要任何一个人(包括区区在下),具备了非生产性和有产者两个性质,他就很快地自然而然地成为有闲阶级。当然,若非要从中分个格调的高低的话,暴发户是格调最低的那一类无疑!
评分稀缺鄙视链。。。
评分书不算深,中间有些叙述比较繁琐,可以简化点。算是开阔思维的书,但不算很严谨的学术著作。看了后,对名牌包包更加无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