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光明的中国
             光明来自东方,中国从近乎癫狂的政治狂热中渐次醒来,贫穷犹如芒刺穿透复活不久的肌肤,一部分中国人开始了自己的解放:
             刚摘去“走资派”帽子的卢志民用100元筹建翻砂厂;
             日后的钢铁大王李海仓和日化大王陈凯旋抓住了计划经济的软肋:日化轻工业;
             吴仁宝成为改革模板;
             俞敏洪与顾雏军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
             胡成中在寒风中推销、孤儿牛根生进了养牛场;
             因为父亲是右派,李如成未能随知青返城;而父亲右派平反,潘石屹转学到县城高中。
             年度延伸人物:时代伟人邓小平
            1979:富起来吧
             彷徨无措与疑虑感在一片万象更新中渐渐消解,变化总是积极且显着:
             梁庆德的格兰仕挂牌投产,产品是鸡毛掸子;
             “反革命”尹明善当上英语教师;最终锒铛入狱的“上海首富”周正毅靠摆馄饨摊白手起家;
             罗忠福开打广告,女主角是他的妻子;
             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张果喜第二次来到上海;
             15岁的王文京和16岁的施正荣考入大学;在甘肃,潘石屹也考上了兰州培黎学校,虽然只是中专。
             年度延伸人物:“傻子”出的难题
            1980:呐喊——中国个体户元年
             沉湎了几代的经商意识在刹那间全部被释放出来,一些人重新审视生活的环境,并努力寻找出路:
             章华妹领到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5个孩子的母亲刘桂仙开了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
             以5块毛料和手表,郑秀康创办康奈;
             “河南首富”乔金岭事业先扬后抑,最终自杀,原因至今不明;
             科学家陈春先转型为企业家,过程虽颇不顺利,但在“一盘死水”的中关村掀起涟漪;
             沈阳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董事长刘希贵卖血养猪;
             刘永好四兄弟创业起步即遭打击;
             图书管理员张跃读到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原版,此书激励他日后辞去公职。
             年度延伸人物:刘家四兄弟
            1981: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大环境的初步解冻与小环境依然处于冰冷状态的深层次矛盾,埋下了私营经济危机的种子:
             传奇色彩人物邱光和创立温州森马;而中学老师严介和的“家庭作坊”遭到“错杀”;失业青年李晓华在北戴河卖冷饮,此人后来拥有中国第一辆法拉利,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李晓华星”;宗庆后当上校办工厂的推销员;
             青年团干部王正华放弃仕途,从事旅游;
             大学生李东生加入TCL,工作地点是破旧的农机仓库;蒋锡培高考名落孙山,学修钟表,目标是能赚够5万。
             年度延伸人物:李东生:鹰的重生
            1982: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如同历史的进程,一批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被“误杀”,但更多的却是在兴起:
             张茵举家迁居深圳,开始新的生活;梁亮胜则带着太太,前往香港,住进只有四五平方米的“贫民窟”;
             左宗申出师不利,极为落魄,听老婆建议后才接触到摩托车;
             3分之差未能考上大学的李书福开了照相馆,至于汽车,他摸都还未摸过;
             15岁的王均瑶,跟着师傅走南闯北“讨生活”;
             第6届萨格勒布体操世界杯赛,李宁独得6块金牌,第一个体育明星就此诞生;
             高德康的服装小厂,正式成为上海一家国营服装厂的联营单位。
             年度延伸人物:重庆摩帮
            1983:沉默中的崛起者
             一群活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沉默者点燃了中国民营经济的熊熊大火:
             丁建通用仅有的2000元存款,创建别克,后更名为361;
             个体户白士明被特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作为私营企业第一批代表,出席全国人代会;
             王文京和王中军毕业后进了财政司和物资局;
             北京公安系统最年轻的处长侣海岩,辞职经商,第一笔收入是长篇小说《便衣警察》的稿费;
             日后的“湖南首富”吴志剑在深圳捡垃圾,偶然机会承包华东商场,一举成名;
             受“排球女将”激励,马云参加了第三次高考,终于成功。
             年度延伸人物:创业英雄 “马大侠”
            1984:空前绝后
             有太多的人踏准时代的节点,顺应社会的趋势,在舞台一角发出耀眼光芒:
             南存辉把自家房屋折价5万,与几个朋友建起“求精开关厂”,开关厂也就是正泰和德力西电气前身;
             楼忠福当众刀劈公章,成功夺取公司大权;
             中关村壮志凌云,柳传志、金海静、段永基、万润南、张旋龙、求伯君悉数登场;
             王志东初到北京,考入北大无线电系;
             潘石屹受到刺激,随后从铁丝网下面的洞偷爬进深圳特区;
             梁稳根贩羊失败;
             傅军看破政治“红尘”;史玉柱却深得单位领导赏识,前途大好;
             刘永好几乎倾家荡产,张跃生意亏得一塌糊涂。
             年度延伸人物一:企业教父柳传志
            1985:中国有了“万元户”
             “万元户”这个新名词,席卷大江南北,深入到人的内心,演变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代名词:
             尹明善和翟美卿挤进了“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的行列;
             唐万新终结了学生时代,走上“一入商门深似海”的人生道路;
             吴仁宝带领华西人雨中宣誓,确立亿元村的目标;
             为与港商合资,姜维坐上了去北京“找政策”的火车,最终得到胡耀邦的支持;
             王中军“不务正业”,和朋友合办杂志《购物指南》;
             张茵只身闯荡香港;16岁的黄光裕则跟着年长三岁的大哥黄俊钦远走他乡。
             年度延伸人物:翟氏夫妇
            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
             不少人怀疑民营企业的“黄金时期”是不是已经过去?但在这个“与青春无关的日子”里,有人却在悄然崛起:
             北京崇文门、玄武门一带,总有人看到袁宝璟卖白菜般沿街叫卖股票;
             求伯君坐火车去深圳找一位女孩表白,未成,却被深圳吸引,不顾一切选择辞职;
             车建新与蒋锡培选择自己做自己的老板;
             王振滔往返与福建、温州,倒卖废铁皮;李途纯临危受命,承包一家连年亏损的饮食店;
             梁稳根的三一重工正式成立;刘汉元成为鱼饲料行业垄断者,仅四年资产达到千万;
             张朝阳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在那里,他的价值观受到极大冲击;
             鲁冠球又上了人民日报,《李嘉诚传》点燃了还是孩子的林东创业梦想。
             年度延伸人物:鲁冠球: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
            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
             罕有的快节奏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一种对空间的开拓渴望,拉开一场狂欢的序幕,成为民企大潮涌起的动力:
             17岁的丁志忠乘汽车去福州,花48元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郑坚江牛棚起步,创建总资产达42亿元的奥克斯集团;
             响应国家“百万裁军”号召,王健林和任正非告别部队;
             知识分子何鲁敏,高级工程师黄鸣和技术革新能手郭立文从事“科技”产业,三人命运各异;
             名牌高校教师周海江,到前途未卜的企业与父亲一起创业。
             年度延伸人物:华为BOSS任正非
            1988:海岛狂欢
             理想主义的情怀在继续蔓延,狂欢却成为整个国家的主旋律,海南、北京、乃至全国:
             吴一坚与景柱孤身闯海南,多年后前者为“陕西首富”,后者当上“海南首富”;
             石油大王龚加龙起步于海南,落难于湖北,未能善始善终;
             冯仑投靠牟其中,潘石屹投靠冯仑;
             李书福炒楼被套,血本无归;
             施正荣留学澳大利亚,邓中翰赶赴美国;罗小甲发明出第一台电子消毒柜;
             功夫皇帝李连杰下海,遭遇黑社会,经纪人被枪击致死;
             王志东、王文京已然在中关村显现大家风范。
             年度延伸人物:股民杨百万的股市生涯
            1989:逆流而上
             在这个不适合下海的季节,偏偏有人,不甘平庸,执着于捕捉变化中的积极的气息:
             张跃、孙广信逆流而上;
             史玉柱“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而后与李书福一起“混”在深大;
             梁亮胜从香港回到大陆,多年后成为“湖北首富”;
             施正荣澳洲求学如鱼得水;
             郑永刚接受杉杉,李宁加盟健力宝;
             年度延伸人物:黎焕都与“洋浦风波”
             1990:黑云压城城欲摧
             历史与现实徘徊,资本与实业无措。对接与扬弃,突破与作为,这一年民营经济将何以为续:
             冯军秀水街淘金,钱没挣到,却学到不少经验;
             何鲁敏进了看守所,不过有惊无险;孙宏斌年轻气盛,终于进了监狱;
             李宁接过亚运圣火,他的李宁服装展现在数亿人的眼前;
             徐少春、李途纯同时南下特区,未来几年命运各异,好在结局皆大欢喜;
             郑永刚“金蝉脱壳”,“赎买”国企;
             傅军远走南洋,深入原始森林,寻找商机;张近东遇贵人相助,年少即身家千万;
             年度延伸人物:“投机分子”史玉柱
            1991 转折点:承前启后
             1991年,承前启后,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交替与转折点:
             荣海东山再起;黄宏生苦尽甘来;
             南存辉受到李瑞环接见之后,胆子大了,底气足了;
             兰世立通过取巧,成功跻入武汉上流社会;
             唐骏发明了大头贴与卡拉OK积分器,成立家软件公司,却做起娱乐行业;
             3?15晚会为闫培金的欧典没落埋下十多年的伏笔。
             年度延伸人物:“大话人物”牟其中
            1992:叛逆的英雄
             很多民营企业家眼中,甚至认为92年的每天都是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民经商的时代:
             高德康成为当地第一个千万富翁;
             南北企业家朱新礼和严介和,一个卖果汁,一个搞基建;
             冯军从国有大企业“逃”到个体户聚居区,摇身一变为中关村的一个个体户;
             郭广昌用留学经费,注册成立原始注册资本10万元的“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年底,公司账目上存了整整一百万;
             迈出北大校门,俞敏洪教英语挣钱维持生计;
             唐万新大发横财;涂景新戴上“红帽子”,福祸皆此而生。
             年度延伸人物一:悲情英雄唐万新
             年度延伸人物二:“诸城模式”与陈卖光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