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年齣生於美國加州,曾長期擔任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藝術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中國書畫部顧問,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學授課時的講稿修訂,或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編纂而成,皆是通過風格分析研究中國繪畫史的經典書籍,享有世界範圍的學術聲譽。
十七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麵臨改朝換代、人心惶惶的混亂時代,但在藝術史上,卻是畫傢創作力最旺盛的時代。高居翰在書中提到:“即使在世界藝術史上,歐洲十九世紀以前的畫壇,也都難與十七世紀的中國畫壇媲美。”這是一部以最淺顯的方式帶領讀者由小見大,進而透視中國繪畫本質的大書。透過作者雄辯而生動的解析,以及豐富細膩的圖版對比,讀者可以毫無睏難地進入中國十七世紀多位藝術大師──包括張宏、董其昌、吳彬、陳洪綬、弘仁、龔賢、王原祁、石濤──的心靈與創作世界,同時也可以一窺中國藝術裏自然與風格的復雜辯證關係。
的确,中国人谈中国画会有局限性,就像自己经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如果正确的思想不是最终真理,不是导致拯救的道路,那么就没有理由反对由于不同思想得出不同结论的人。”何况绘画这门艺术,并没有确定的、死板的好坏标准,完全可以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绘画的。我以为...
評分高居翰认为晚明时期的画风变革与西方艺术的影响有必然关联,这一思路,开启了新的研究范式。海内外艺术史学者对这一“外来影响”理论自然亦有不同层面的批判与讨论。王洪伟的文章通过对高居翰的理论立足点和复杂性的客观分析,试图阐明任何问题都不能以简单的立场去判定,历史...
評分的确,中国人谈中国画会有局限性,就像自己经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如果正确的思想不是最终真理,不是导致拯救的道路,那么就没有理由反对由于不同思想得出不同结论的人。”何况绘画这门艺术,并没有确定的、死板的好坏标准,完全可以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绘画的。我以为...
評分我整不明白当初为啥会买一本不便宜的艺术理论书籍。不过在地铁上晃荡晃荡翻阅的时候还发现其实写的挺好看的。我个人艺术细胞几乎为零。但这本书第一章看下来基本对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之争有所了解。个人感觉南宋之后,屡屡受挫的现实使得中国知识阶层都从外在世界转向内在世界,...
評分读这本书之前,我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作为一个纯理科生,对于美的理解可能还很浅薄,我怕浅浅的读过之后,留下遗憾。 开篇捧起来,意外的顺畅,不得不佩服高居翰这个美国人——西方人看中国时候的视角,都挺有意思。本书也不例外,作者从一幅幅画作讲起,主要阐述了两个大议题...
有失水準
评分不若隔江山色係列的曆史維度來得開闊,但是圍繞明確的切入點展開也未嘗不開拓眼界。總體來講,本書是專注於破的。破掉關於中國畫的陳詞濫調,破掉整體統而觀之而代之以不同的影響趨勢和理念,關於明末時的畫作受西洋畫影響這一點非常有趣,不同的”畫“所帶來的不同的觀看方式,那種因為對圖像範式的習慣而把中國寫意山水畫確認為更真實的認知模式,實在是如今習慣瞭印刷品的我們難以想象的。論述董其昌時,稱其”自然的感受深深受他記憶中繪畫形象的左右“,與“坡仙於此,嘗緻慨乎孟德,後坡仙而至者,復緻慨乎坡仙”的感慨十分相同,中國文化史上這種循環往復的影響史,束縛和創新的錶象,以及之下暗藏的深層動因,實在是讓人非常想動手一探。
评分艱難時世,我自獨行!
评分這本書明顯可以取一些更加引人眼球的名字啊什麼十七世紀中國繪畫中的傳統與反傳統,西方繪畫影響下中國畫傢的兩難局麵啊什麼的。分析得很有學者範兒,看瞭正統的繪畫史再來看理論覺得漂亮。每一對案例的選取極好
评分新版讀起來感覺很不一樣,看來印刷可以改變氣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