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雅各布·布剋哈特於1865—1885年間在巴塞爾大學教授曆史課程時的講稿,最初的德文本由埃米爾·迪爾整理,以《曆史段章》為題齣版。中文翻譯依據的是自由齣版社於1999年齣版的、哈裏·瓊的英譯本《論曆史與曆史學傢》。為標明此書的講稿性質,中譯本決定采用與德文本相近的書名——《曆史講稿》。
1888年,已经精神错乱的尼采从都灵给布克哈特寄去一封奇怪的信,在信中尼采写道:“那只是一个小笑话,因为我看透了创造世界的单调乏味。现在你——你的艺术——是我们的导师,我和阿里阿德涅在一起只是为了保持所有事物的黄金平衡,我们已经拥有了高于我们的一切…”事实上,...
評分1888年,已经精神错乱的尼采从都灵给布克哈特寄去一封奇怪的信,在信中尼采写道:“那只是一个小笑话,因为我看透了创造世界的单调乏味。现在你——你的艺术——是我们的导师,我和阿里阿德涅在一起只是为了保持所有事物的黄金平衡,我们已经拥有了高于我们的一切…”事实上,...
評分布克哈特是一个历史学家,但我总觉他也有做一个专栏作家乃至脱口秀主持人的潜质。他在成堆的史料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冷峻而犀利地剖析一切——带着他深刻的洞见和偶尔有之的偏见,直剖得刀刀见骨、鲜血横流。然而在这种冷峻之外又间或流露出对于早已消逝而不可复得的那些时...
評分布克哈特的"历史讲稿"读起来就如同在迷宫中漫步, 若没有相当水平的历史积淀, 就很容易迷失在各种俏皮话般的作者自以为无需多言的闲聊中. 但是即便如此, 这本书依旧有阅读的趣味, 布克哈特的评述角度非常巧妙, 让人有会心一笑的感觉.
評分我对布克哈特的认知,是基于他那本最著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但这本书没有一些让我感觉舒适的译本现身,古老的商务印书馆似乎也没打算重新推广这部古老而经典的著作,所以我终于是没有去读了。或者,另外找一个所有人都在寻找的借口:我没有时间。 用布克哈特的风...
一切時代在“上帝”麵前都是平等的
评分沒讀完,不知所雲,暫作小節。
评分布剋哈特的很多東西很有洞見,但是一些地方,似乎也有前後矛盾之感。作為教師,他的思考是很有吸引力的,作為學者,他有時候似乎也不得不遷就自己曾經建立的體係。(關於伊斯蘭教的評述很有力量,現在的歐洲人都不敢再去想這些問題瞭,連中譯本都要注明並不贊同,那些批判天主教的東西,怎麼你們就不說不敢贊同呢?)
评分很散碎的書,作者很個性= =!
评分在半睡半醒之間掃蕩這根據英文轉譯而來的德國史學名著。作者預見到的東西,今天還在發生。作者沒能預見到的東西,今天也發生瞭。曆史學傢手握著拼圖一角,明知幼稚卻猶自自信地作齣警示,可惜聽他言說的人總是那麼稀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