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彼得·沃森 译者:孙艳萍
彼得·沃森,英国著名文化史家、新闻记者和小说家。他毕业于英国切尔滕纳姆文法学校和杜伦大学、伦敦大学、罗马大学,曾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伦敦时报》等主流报刊当过记者,写过专栏,还曾为《旁观者》等流行杂志撰稿,1997年至2007年受聘为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的内容如其副标题所示,主要研究了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1500年的美洲历史,探究旧世界的人类为何以及如何与新世界的人类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沃森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篇,揭示了新旧世界分离的开始;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基因、语言、神话传说、民族等;第三部分探讨新旧世界自然状况的不同,包括动植物、农耕技术、自然灾害及祭祀制度、野生生物等;第四部分探讨新旧世界的自然和人性的不同,包括城市发展、文化发展、战争、一神教的产生及祭祀制度的终结、民主、货币和自然观的形成、宗教、庆典等方面;最后一部分再提宗教,总结了不同的心理和科技因素对新旧世界产生的影响。
首先作者并非工作在第一线的学者,所以本书更像是围绕若干新旧大陆文明比较要素的研究综述,尽管如此,这些转引的研究或是反映了欧美考古人类学界的理论变迁或是直接反映了最新成果,对于不易看到原始研究资料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依然极具阅读价值。当然作者在自然环境比较的...
评分首先作者并非工作在第一线的学者,所以本书更像是围绕若干新旧大陆文明比较要素的研究综述,尽管如此,这些转引的研究或是反映了欧美考古人类学界的理论变迁或是直接反映了最新成果,对于不易看到原始研究资料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依然极具阅读价值。当然作者在自然环境比较的...
评分首先作者并非工作在第一线的学者,所以本书更像是围绕若干新旧大陆文明比较要素的研究综述,尽管如此,这些转引的研究或是反映了欧美考古人类学界的理论变迁或是直接反映了最新成果,对于不易看到原始研究资料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依然极具阅读价值。当然作者在自然环境比较的...
评分首先作者并非工作在第一线的学者,所以本书更像是围绕若干新旧大陆文明比较要素的研究综述,尽管如此,这些转引的研究或是反映了欧美考古人类学界的理论变迁或是直接反映了最新成果,对于不易看到原始研究资料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依然极具阅读价值。当然作者在自然环境比较的...
评分首先作者并非工作在第一线的学者,所以本书更像是围绕若干新旧大陆文明比较要素的研究综述,尽管如此,这些转引的研究或是反映了欧美考古人类学界的理论变迁或是直接反映了最新成果,对于不易看到原始研究资料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依然极具阅读价值。当然作者在自然环境比较的...
补标 高中读过,很有意思
评分远古母神被颠覆,亦地权被游猎颠覆,萨满教等巫术兴起(如满清重天坛轻地坛),一神教是巫术的反噬体,印证了我一直的观点;美洲大陆南北走向,纬度不利交融,落后于东西走向的亚欧大陆(非洲亦此?);致幻植物导致巫术活祭,这个看法有点奇葩,恺撒征服前的凯尔特条顿的德鲁伊巫术,致幻植物可不多。
评分新大陆的条件太好了,种什么长什么,连衣服都不用穿,于是……
评分补标 高中读过,很有意思
评分这本书很奇怪,他引述的多数材料其实相当靠谱,而且时而表现出很好的眼光,可是轮到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观点时,突然变得非常神棍,完全经不起推敲,在逻辑链条上离他的结论越近,就越胡扯,也算神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