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座城市,3个民族,100年,3次战争。
*20世纪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展现“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
*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十年欧洲观察。
这本书讲述了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的萨拉热窝这一亚欧大陆交通要道,这一宗教、民族、文化交汇之地*近100年的历史。该书作者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既展现了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又通过三个家族的命运呈现了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真实经历。作者梅原季哉,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十几年间一直围绕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和战争进行采访。
梅原季哉,《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1964年生人,1988年毕业于国际基督教大学(ICU)教养学部,后进入《朝日新闻》,开始记者生涯。曾以特派员的身份到访布鲁塞尔、维也纳、华盛顿等地,后又在国际报道部担任过编辑部主任等职。
从某种意义上说,萨拉热窝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不断交融,直至今日也未完全融合的地方。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从背负着各自文化的不同民族中,选出了三个从“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延续至今的百年家族来展现这些立场、宗教、语言都不相同的人们,他们住在同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不可...
评分昨天读的《萨拉热窝100年》,日本《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梅原季哉所整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印刷发行。 通过书中,可以看出来,“波黑”的定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第一次对这一国家的范畴有了认识(之前一直以为和黑山有关系呢)。 因为历史的原因,国...
评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萨拉热窝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不断交融,直至今日也未完全融合的地方。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从背负着各自文化的不同民族中,选出了三个从“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延续至今的百年家族来展现这些立场、宗教、语言都不相同的人们,他们住在同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不可...
评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萨拉热窝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不断交融,直至今日也未完全融合的地方。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从背负着各自文化的不同民族中,选出了三个从“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延续至今的百年家族来展现这些立场、宗教、语言都不相同的人们,他们住在同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不可...
评分昨天读的《萨拉热窝100年》,日本《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梅原季哉所整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印刷发行。 通过书中,可以看出来,“波黑”的定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第一次对这一国家的范畴有了认识(之前一直以为和黑山有关系呢)。 因为历史的原因,国...
背景读起来不够细致,前情需要有一定历史基础读起来会更清楚
评分作者是新闻记者,所以少了文学家的渲染和历史学家的厚重,但仍以一种简介而不失深刻的历年报道总结的方式,把萨拉热窝的往事今生写明白了。宽容、理智,记住理想主义的那句“归根结底大家都是人”。重读叶礼庭写民族主义的那本书。
评分“不管在哪,首先要把对方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句出自一位塞尔维亚士兵朴素的话说了一个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道理。 联想到最近在很多论坛看到铺天盖地般对西方国家遭受疫情的嘲讽,大部分人表现出的无视人性、无视他人尊严、只遵从着意识形态机器牵引的盲目和冷血,真的让我寒心、恐惧。人们居然能对与自己无缘无故的另一群人的苦难表现出胜者般的傲慢,而这仅仅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 这中情况就在我身边不断发生着,结合一下这本书中的思考,更能让我容易理解三十年代的德国社会为何选择纳粹政府,以及波黑战争、巴尔干问题的合“理”性。
评分过去的萨拉热窝:1座城市3个民族3种信仰,100年内发生3次战争,因为民族问题而互相伤害,犯下了各种滔天罪行; 今天的萨拉热窝:“不管你身在哪里,最重要的是你把对方将人看!”这里开始不在注重你是哪个民族,你是什么信仰,西方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处一城,成为世界文明十字路口; 本书非常有价值的反思:作者作为日本人,从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类比日本民族主义者,也倡导过去因民族主义犯下的罪行应该得到惩罚和谴责!这是一本阅读起来最畅快的日本作家的译本,为翻译点赞!
评分欧洲的耶路撒冷,又一个文明的十字路口,用新闻采访的口气,从典型人物的家族史来缓缓展开这段跨越20世纪的历史。最后还不忘把波黑内战同日本战后的不深刻反思做了类比,可谓超脱了民族界限,站在了人性的高度。如果我可以去欧洲,除了耶路撒冷,应该还会去萨拉热窝,亲身感受这个伟大的城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