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座城市,3个民族,100年,3次战争。
*20世纪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展现“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
*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十年欧洲观察。
这本书讲述了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的萨拉热窝这一亚欧大陆交通要道,这一宗教、民族、文化交汇之地*近100年的历史。该书作者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既展现了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又通过三个家族的命运呈现了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真实经历。作者梅原季哉,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十几年间一直围绕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和战争进行采访。
梅原季哉,《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1964年生人,1988年毕业于国际基督教大学(ICU)教养学部,后进入《朝日新闻》,开始记者生涯。曾以特派员的身份到访布鲁塞尔、维也纳、华盛顿等地,后又在国际报道部担任过编辑部主任等职。
从某种意义上说,萨拉热窝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不断交融,直至今日也未完全融合的地方。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从背负着各自文化的不同民族中,选出了三个从“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延续至今的百年家族来展现这些立场、宗教、语言都不相同的人们,他们住在同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不可...
评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萨拉热窝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不断交融,直至今日也未完全融合的地方。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从背负着各自文化的不同民族中,选出了三个从“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延续至今的百年家族来展现这些立场、宗教、语言都不相同的人们,他们住在同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不可...
评分在南斯拉夫文化的诸国中,最广为国内大众熟知的,可能便是塞尔维亚。就笔者个人而言,从20世纪初引燃一战的塞尔维亚人刺客,到20世纪末北约军队轰炸我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再到近期新冠病毒爆发后塞总统武契奇对华求助,这一系列或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或出现在大众媒体上的...
评分在南斯拉夫文化的诸国中,最广为国内大众熟知的,可能便是塞尔维亚。就笔者个人而言,从20世纪初引燃一战的塞尔维亚人刺客,到20世纪末北约军队轰炸我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再到近期新冠病毒爆发后塞总统武契奇对华求助,这一系列或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或出现在大众媒体上的...
评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萨拉热窝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不断交融,直至今日也未完全融合的地方。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从背负着各自文化的不同民族中,选出了三个从“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延续至今的百年家族来展现这些立场、宗教、语言都不相同的人们,他们住在同一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不可...
作者是新闻记者,所以少了文学家的渲染和历史学家的厚重,但仍以一种简介而不失深刻的历年报道总结的方式,把萨拉热窝的往事今生写明白了。宽容、理智,记住理想主义的那句“归根结底大家都是人”。重读叶礼庭写民族主义的那本书。
评分非常喜欢最后一张的总结:即便是战争也有规则,也有不能跨越的底线,那就是文明。另外,这本书如果换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方式,可能会更有趣。
评分为遥遥无期的波黑旅行做点准备
评分欧洲的耶路撒冷,又一个文明的十字路口,用新闻采访的口气,从典型人物的家族史来缓缓展开这段跨越20世纪的历史。最后还不忘把波黑内战同日本战后的不深刻反思做了类比,可谓超脱了民族界限,站在了人性的高度。如果我可以去欧洲,除了耶路撒冷,应该还会去萨拉热窝,亲身感受这个伟大的城市。
评分从奥斯曼到奥匈 维也纳将波黑视作近代化样板运营 1885年萨拉热窝于帝国内率先开通有轨电车可为一例. 19-20世纪 民族主义风起云涌 南斯拉夫认同甚嚣尘上 其中又以塞族激情最甚 皇储斐迪南被刺 一战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 即以塞族主导之南斯拉夫王国. 心怀不满之克族亲纳粹分子 组织乌斯塔沙 于纳粹进攻南斯拉夫后 建立克罗地亚独立国 涵盖波黑大部. 激进派塞族成立切特尼克针锋相对 而最终胜出者则是共产主义游击队之铁托 1945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建立. 80-90年代 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于1991年6月率先独立 波黑则因内部三族群分裂 爆发内战. 波黑内分为二即是当今现状 北约又借阿尔巴尼亚族干涉科索沃加剧解体 黑山独立后 前南仅存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