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

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萬卷樓圖書公司
作者:古育安
出品人:
页数:42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4-1
价格:NTD 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4782390
丛书系列:漢學研究叢書·文史新視界叢刊
图书标签:
  • 历史
  • 港台著作
  • 文化
  • 先秦史
  • 先秦
  • 2019
  • 中国历史
  • 港台
  • 战国时代
  • 古史
  • 记忆
  • 历史研究
  • 古代中国
  • 文化传承
  • 文献记载
  • 战乱时期
  • 民族记忆
  • 史学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的主題為「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旨在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此研究涉及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範圍甚廣。這方面研究的先驅是顧頡剛,因此在緒論中,除了對西方的記憶研究以及兩岸學者的引介作一簡述,還要對顧頡剛史學觀點中可與當代記憶研究接軌的「古史觀」研究概念與「移置」之說作進一步介紹。本書主要內容為「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談虞代記憶的建構,以及虞夏之際最重要的人物鯀、禹、啟記憶的建構等。這些問題從古史辨時期以來不斷有學者以新材料與新觀點進行研究,本書也將透過出土戰國文獻材料帶來的啟發重新檢視之,並提出新的解釋。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古育安

古育安,一九七六年生,臺灣臺北人,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現職為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約聘專任助理教授、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臺灣警察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任及兼任助理、《民俗曲藝》專職編輯。學術專長為甲骨學、古文字學、出土文獻學、小學、先秦史。

目录信息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1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5
蔡序 蔡哲茂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文獻記載的古史反映了何種過去 2
一 第二次古書反思與古書中的古史問題 2
二 如何看待文獻記載的古史與真實發生的過去 6
第二節 「記憶」的研究取向 13
一 現代西方記憶研究的發展與觀點概述 13
二 兩岸史學界對西方記憶研究的引介及在先秦史方面的開拓 26
第三節 顧頡剛《古史辨》學術遺產的繼承與創新 35
一 古史記憶研究的先驅:顧頡剛 35
二 顧頡剛「古史觀」研究的當代意義 48
三 本書的研究範圍、材料、主題及未來的研究計畫 60
第二章 禪讓制度與朝代典範──找回虞代記憶的過程 69
第一節 西周的「三代觀」古史記憶:夏代為朝代之始 70
一 從「禹是否有神性」的問題發展出「三代觀」概念 70
二 從《尚書.呂刑》的「絕地天通」看西周人記憶中的禹及虞代 84
第二節 東周的「四代觀」古史記憶:虞代記憶的建構 97
一 受到西周末年「時勢」的影響而重新發現有虞氏 97
二 東周時代因「禪讓說」的流行而建構虞代記憶 107
第三節 虞代記憶的主要事件:大禹治水與征三苗 154
一 「四代觀」古史記憶中的大禹治水 154
二 「四代觀」古史記憶中的禹征三苗 172
第三章 禹記憶二題──禹的出生與禹政 183
第一節 大禹感生神話及禹父為鯀的記憶 184
一 上博簡〈子羔〉所載禹無父感生的神話及其記憶脈絡 184
二 如何理解禹無父與禹父為鯀的記憶矛盾 197
第二節 大禹感生記憶的遺忘與再造 206
一 漢初大禹感生記憶的遺忘 206
二 從漢代緯書看大禹感生記憶的再造與發展 215
第三節 上博簡〈容成氏〉中的禹政記憶 234
一 禹聽政三年近悅遠來、四海請貢而為號旗以定天下 234
二 禹行儉為天下表率而建鼓於廷以平獄訟 239
第四章 啟記憶二題──啟得天下與上賓於天 247
第一節 啟得天下的歷史傳說與記憶脈絡 248
一 三代觀:非禪讓脈絡中的啟得天下記憶 248
二 四代觀:禪讓脈絡中的啟得天下記憶 254
第二節 啟上賓於天的神話傳說與記憶軌跡 273
一 啟賓天傳說的演變:從甲骨文的「賓于帝」談起 273
二 「賓天傳說」與「夢遊鈞天傳說」的關係 299
三 從〈厚父〉到〈武觀〉、〈離騷〉:夏初之亂的歷史解釋 308
第五章 結語 319
第一節 古史研究的新材料與新觀點 319
一 以文獻為主體的古史研究 319
二 結合古史辨的學術遺產及當代的記憶研究開展古史記憶研究 320
第二節 從三代到四代:虞代記憶的建構 322
一 西周時期三代觀的古史記憶中不存在虞代 322
二 東周時期堯舜禪讓成為典範促成四代觀的虞代記憶 323
第三節 禪讓傳統的繼承者與終結者:禹、啟父子的記憶 327
一 禹的出生及禹政的記憶 327
二 啟得天下與上賓於天的記憶 330
參考文獻 337
後記 389
索引 39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摘 要 本文的題目為「戰國時代古史記憶的初步研究」,研究對象是文獻記載的古史,研究材料以能夠反映戰國時代觀念的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為主,並透過當代「記憶研究」的視角,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初步先針對「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及「秦...

评分

摘 要 本文的題目為「戰國時代古史記憶的初步研究」,研究對象是文獻記載的古史,研究材料以能夠反映戰國時代觀念的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為主,並透過當代「記憶研究」的視角,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初步先針對「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及「秦...

评分

摘 要 本文的題目為「戰國時代古史記憶的初步研究」,研究對象是文獻記載的古史,研究材料以能夠反映戰國時代觀念的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為主,並透過當代「記憶研究」的視角,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初步先針對「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及「秦...

评分

摘 要 本文的題目為「戰國時代古史記憶的初步研究」,研究對象是文獻記載的古史,研究材料以能夠反映戰國時代觀念的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為主,並透過當代「記憶研究」的視角,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初步先針對「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及「秦...

评分

摘 要 本文的題目為「戰國時代古史記憶的初步研究」,研究對象是文獻記載的古史,研究材料以能夠反映戰國時代觀念的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為主,並透過當代「記憶研究」的視角,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初步先針對「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及「秦...

用户评价

评分

以顾颉刚层累的历史观思考春秋、战国、汉初三代古史记忆层累变化中的异同,以阿斯曼夫妇的历史记忆观想要去建构中国的古史记忆,但是仅提出了应用不好。全书内容先将出土文献断代,然后选取各是其中讲述虞夏之变的论述加以归类讨论,论文写法框架类似郭永秉的《帝系新研》。虽然是蔡哲茂的博士,但感觉文字释读却几乎没有。

评分

以顾颉刚层累的历史观思考春秋、战国、汉初三代古史记忆层累变化中的异同,以阿斯曼夫妇的历史记忆观想要去建构中国的古史记忆,但是仅提出了应用不好。全书内容先将出土文献断代,然后选取各是其中讲述虞夏之变的论述加以归类讨论,论文写法框架类似郭永秉的《帝系新研》。虽然是蔡哲茂的博士,但感觉文字释读却几乎没有。

评分

以顾颉刚层累的历史观思考春秋、战国、汉初三代古史记忆层累变化中的异同,以阿斯曼夫妇的历史记忆观想要去建构中国的古史记忆,但是仅提出了应用不好。全书内容先将出土文献断代,然后选取各是其中讲述虞夏之变的论述加以归类讨论,论文写法框架类似郭永秉的《帝系新研》。虽然是蔡哲茂的博士,但感觉文字释读却几乎没有。

评分

所讀爲古氏博士論文。漢代緯書中的禹感生傳說及啓章稍有亮點,以「僕庸」解釋秦族性質,以及吳部分的一些討論,也都有啟發意義。但受限於作者的現代漢語使用能力,讀此書有嚴重的披沙揀金之感。觀其大體,佔有資料尚算充分,前人成果搜羅略備,所不解者唯一事:書中似乎並沒有多少必須經由「記憶理論」得方能得出的觀點。

评分

所讀爲古氏博士論文。漢代緯書中的禹感生傳說及啓章稍有亮點,以「僕庸」解釋秦族性質,以及吳部分的一些討論,也都有啟發意義。但受限於作者的現代漢語使用能力,讀此書有嚴重的披沙揀金之感。觀其大體,佔有資料尚算充分,前人成果搜羅略備,所不解者唯一事:書中似乎並沒有多少必須經由「記憶理論」得方能得出的觀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