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贩书丛谈》将江澄波先生历年所撰写的文稿,无论长篇短什、已刊未刊,均网罗其中,分类编排,汇集于一处。江先生作为版本学家和古旧书籍经营者,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挖掘、整理和保存祖国文化遗产的事业中。书中记录了其所经手的古书信息,传播了古籍鉴定知识,并回顾了与当代藏书家和文化名人的交往经历。
江澄波,1926年出生于苏州的古书店世家。他一生与古书相伴,在古籍修复领域颇有建树,对历代古刻及名人抄校善本书具有较高的鉴定能力,被称为“苏州一宝”“书林活字典”。著有《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极具学术价值。在抢救古籍珍本、提供资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曾协助促成过云楼藏书归公。
单位组织员工赴苏州秋游,我借这个机会带着江澄波先生的新书去文学山房向他求了题字,算是行程圆满了。江氏祖孙三代自前清光绪年间始,专事活字印书与贩书,对江浙一带的刻书和藏书文化非常熟悉,交游极广,其关怀也多以乡邦文献的蒐集与保存为主。江老这本《丛谈》就是对其七...
评分单位组织员工赴苏州秋游,我借这个机会带着江澄波先生的新书去文学山房向他求了题字,算是行程圆满了。江氏祖孙三代自前清光绪年间始,专事活字印书与贩书,对江浙一带的刻书和藏书文化非常熟悉,交游极广,其关怀也多以乡邦文献的蒐集与保存为主。江老这本《丛谈》就是对其七...
评分单位组织员工赴苏州秋游,我借这个机会带着江澄波先生的新书去文学山房向他求了题字,算是行程圆满了。江氏祖孙三代自前清光绪年间始,专事活字印书与贩书,对江浙一带的刻书和藏书文化非常熟悉,交游极广,其关怀也多以乡邦文献的蒐集与保存为主。江老这本《丛谈》就是对其七...
评分单位组织员工赴苏州秋游,我借这个机会带着江澄波先生的新书去文学山房向他求了题字,算是行程圆满了。江氏祖孙三代自前清光绪年间始,专事活字印书与贩书,对江浙一带的刻书和藏书文化非常熟悉,交游极广,其关怀也多以乡邦文献的蒐集与保存为主。江老这本《丛谈》就是对其七...
评分单位组织员工赴苏州秋游,我借这个机会带着江澄波先生的新书去文学山房向他求了题字,算是行程圆满了。江氏祖孙三代自前清光绪年间始,专事活字印书与贩书,对江浙一带的刻书和藏书文化非常熟悉,交游极广,其关怀也多以乡邦文献的蒐集与保存为主。江老这本《丛谈》就是对其七...
让我尤其触动的是,封面上印着江黄二先生往来书札的一叶书影,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五月份在钮家巷文学山房的那个中午。作为后学,自己在学养上怕是一生都难以望其项背,但封面上这一叶书影却让不才,与老先生有了一些隐秘的,只有自己明了的联系在其中,只希望在几年以后,倘若还能去到苏州,依然能看到那间小小的书肆。
评分三年前赴苏州公干曾往钮家巷文学山房访书,乃与江澄波老有一面之缘。记得江老已过耄耋,但依然矍铄,颇为健谈。上月看到江老大作辗转十年终获出版,求得一套先睹为快。江老以贩书为名,然而早已超越了贩书本身,江氏一门四代在吴门浸淫古旧书历百廿年之久,善本古籍经眼之琳琅,版本目录鉴别之精湛,本身就是苏州古旧书的活化石,而本书正是其生平文字之集大成者,对后辈书人大有裨益。全书上下册共六属,上册为版本目录之属,古籍版本入门、苏地历代刻书概述、范仲淹版本源流考等最见功力;下册为书林旧闻、书札忆往等六属合辑,以江老经眼的黄丕烈等吴门历代藏书家掌故和亲历的郑振铎等民国藏书人访书交往最为精彩,在考据和钩沉的功夫之余,更见江老趣味和性情,以及江氏一门对古旧书业的坚守和钟爱。我虽不懂古籍,但藏书之爱本无差别,故而心有戚戚
评分这两天去钮家巷一趟 让江老签个名 唉 里面的文章 现在的专家也写不出啊 有东西就是有东西 #所以 要自己善待自己 把戏精们刷微博发广播的时间用在看书上
评分在图书馆的翻完的,资料性质,没必要买了。
评分这次疫情结束之后,去钮家巷逛逛,求偶遇江老先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