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

蒙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出品人:
页数:174
译者:舒昌善
出版时间:2008-12
价格:1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9782
丛书系列:茨威格人物传记
图书标签:
  • 传记
  • 茨威格
  • 蒙田
  • 外国文学
  • 奥地利
  • 人物
  • 三联
  • 舒昌善
  • 蒙田
  • 随笔
  • 哲学
  • 人文
  • 思想
  • 经典
  • 法国文学
  • 自我反思
  • 生活智慧
  • 散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传记作品,刻画了蒙田这位“达观宁静和退隐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导师”,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竭力争取内心自由的先驱战士”的形象。茨威格在写本书时所面对的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形态,仿佛是蒙田所处时代的写照;而蒙田执着的自由意识,更使茨威格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楷模。因而本书最初的标题是《感谢蒙田》。

作者简介

法国思想家和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年轻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浸染,38岁时回到蒙田城堡,在读书、思考和写作中度过了十年隐居生活,对那个片褊狭、非理性和充满暴力的时代中的人性进行了冷静地审视和思考,写出四百多年来流传不衰的《随笔集》,并因此被誉为欧洲近代散文之父。本书通过对蒙田人生中的几个不同阶段的描述——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隐居及之后的旅行等,刻画了蒙田这位”达观宁静和隐退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导师”、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竭力争取内心自由的先驱战士”的形象。

目录信息

第一章 重温蒙田
第二章 从平民到贵族
第三章 (在原来的打字稿中缺第三章)
第四章 蒙田成为蒙田
第五章 写作十年
第六章 寻找自我
第七章 保卫碉堡
第八章 旅行
第九章 最后岁月
德语原版书编者后记
蒙田生平年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茨威格的蒙田 今天读茨威格的蒙田,书中说 蒙田知道他那个时代完全可能发生 古罗马的国王们统治下的 那些暴行。 这让我居然有几分窃喜。 让我想起十多年前 一次夜深时读王勃的《滕王阁序》 突然间的感动泪流。 今天,我意识到我有幸 亲眼看到他们所描述的暴行 正在发生。我...  

评分

茨威格的小说看读了有审美疲劳,不过他写的传记不同。从前读蒙田的书,因为大多是选译,排列的顺序多半与原版不同,也就不容易看出他写作的心路历程,这本传记却说得很好,在散漫的形式和旁逸斜出的话题之下,隐藏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毕生的探索。 读过之后发现源出于此书的句子,...  

评分

他的《随笔集》开创了“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新纪元,他的名句“我知道什么呢?”响彻数百年。有机会觅得此书,借斯蒂芬·茨威格的赞扬之口大致对蒙田这位16世纪备受瞩目的法国思想家有了点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浸染,尤其“内心中的自我”一说,见解之全面,陈述之真诚,...  

评分

如果说写传记,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过度解读,而应该从各种资料中,选取可信的以作推测,这样才能保证更为相对的客观。茨威格作为一名知名的传记作家,却有其根本性的不同之处,是其独有的特点。 读过一些茨威格的传记,总能发现,他并没有查阅多少的资料,文章往往也...

评分

托夫勒把农业文明称为第一次浪潮,工业文明称为第二次浪潮,而我们正处在第二次浪潮向第三次浪潮转型期间。不同于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论”的宏观文明转型,托夫勒从技术和人的个性层面定义了这一转型。他把第二次浪潮文明的法则定义为“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好大狂...  

用户评价

评分

“只有……始终保持自己内心自由的人,才会保持住并扩大人世间的自由。”只可惜是一份未完稿;舒昌善的译后记搓到家了简直。

评分

译笔稍欠流畅

评分

比《昨日的世界》更像是茨威格的遗书:”生与死都是一样的”

评分

这本书是茨威格在他自杀前的最后一本传记,蒙田的思想也符合他当时的心境。也许是未完成之作,感觉没《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好看。书后面的1/3是译者关于蒙田《随笔录》的一些论述,颇像论文。在看《随笔录》之前可以再回味这段摘要式的文字。[重读体会]蒙田在做自己时,认识了自己,成为了自己。另外旅行与读书并重。

评分

第一章写得最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