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塔杀机》全面记述了导向“9・11”的一系列事件,以开创性的眼光探析个中人物、观点,以及西方情报机构的失误。劳伦斯・赖特的这部杰作以长达5年的研究与数百次采访为基础,为此他走遍了埃及、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阿富汗、苏丹、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
这部作品在详尽与深入两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叙述的主线是四个人相互交织的生活:基地组织的两名领导人奥萨玛・本・拉登和艾曼・扎瓦希里;联邦调查局反恐部门主管约翰・奥尼尔,以及沙特阿拉伯情报事务首脑图尔基・费萨尔王子。随着他们的生活在书中展开,各种事件也一一显现在我们眼前。
劳伦斯·赖特(LawrenceWright),毕业于杜兰大学,曾在埃及开罗的美国大学执教两年。他是《纽约客》杂志的正式撰稿人,也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安全中心的会员。著有5部非小说类作品——《城市孩子,乡村夏天》、《在新世界》、《圣人与罪人》、《回忆撒旦》,《双胞胎》——还写有小说《上帝的宠儿》,并与人合著了电影《全面围攻》的剧本。他与妻子长年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2007年,他以《巨塔杀机》一书获普利策奖。
任何看完《巨塔杀机》的人都会佩服作者的写作勇气和能量,在这本书里作者事无巨细地追溯了伊斯兰激进势力的发生与演化,同时也梳理了美国过去十多年来各种安全事务的重大失误和弱点,两条线索独立分明而又互相缠绕,尤其是进入1995年后,可以看出机会是如何一步步被两方抓住与...
评分 评分刘放:《巨塔杀机》最近在中国大陆出版了简体中文版,您想对中国的读者说些什么吗? 劳伦斯•赖特:狂热分子始终活跃在我们的周围,只不过他们采用了形式迥异的巧妙伪装。20世纪的上半叶是纷繁的政治辩论,而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始,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不再是...
评分一篇《美国为什么要打叙利亚》的公号豹文中推荐了这本,中东MSL世界宗教极端组织如何升级为恐怖组织的扫盲书。几个认识和感想: 1.极端宗教狂热组织的统治无赖就无赖在,他们虽然声称谨尊《古兰经》,推行沙利亚法,但自己实行恐怖主义时又自有一套霸道的说辞借以推进圣令:《...
评分任何看完《巨塔杀机》的人都会佩服作者的写作勇气和能量,在这本书里作者事无巨细地追溯了伊斯兰激进势力的发生与演化,同时也梳理了美国过去十多年来各种安全事务的重大失误和弱点,两条线索独立分明而又互相缠绕,尤其是进入1995年后,可以看出机会是如何一步步被两方抓住与...
新闻类纪实文学的巅峰之作,甭说普利策奖,获诺贝尔奖就不为过!这本神作带给人的震撼与感动完全不亚于任何一部世界名著,文笔晓畅不动声色,立场中立叙事冷静,出场人物近百却条理清晰,国际政治斗争的险恶复杂,MSL极端组织的偏激龌龊,中情局等机构的颟顸愚蠢,各种人性的高尚与卑微、勇气与渺小都尽收眼底,以数百次访谈为基础的巨大信息量汇成一股罕有其匹的叙事流,令人读起来就欲罢不能,宛如当代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宏伟史诗,让人五味杂陈难以忘怀。本拉登的偏执无能(大部分时间都是个富二代+外行,911得逞纯属撞大运),扎瓦赫里的狡诈阴狠,奥尼尔的放纵而敬业(他读童书至抽泣那段尤为感人),感觉作者完全超越了生死与国家,犹如上帝在写作,俯瞰芸芸众生
评分记者的局限就在于真实与文字之间
评分1998年美国战斧导弹袭击阿富汗的基地组织,有几枚战斧导弹没有爆炸,据俄罗斯情报来源,本拉登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把没有爆炸的导弹卖给了东亚某个国家。(第327页)
评分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能力大概就是想象力了,比如策划一起飞机撞大楼的阴谋。但最让人充满希望的能力恰恰也是想象力。
评分近十天的痛快阅读,不得不说,这是了解基地组织、9.11事件与伊斯兰极端主义运动的不二作品,资料翔实、文笔流畅(翻译得也很好)、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尤其可贵的是作者相对客观中立的立场,读完这部让人震撼的作品,也不得不对作者产生几分敬意。 PS:在面对以产生于西方的现代性的冲击时,伊斯兰世界产生如此强烈的原教旨激进主义,伊斯兰教的复兴是9.11的整体大背景,伊斯兰教与产生于基督教世界的现代性能否相容,是我脑子里萦绕不去的大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