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濛濛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凡读过《金蔷薇》者,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
小时候有次跟着妈妈到老姑家串门,老姑父亦是好书之人,那样的年纪,平时我应该看《小学生》或是《小学生之友》,那天却打开一本古旧的厚书,书页早都变成黄色,封面亦是缺失。然而翻到其中一篇故事,却再也不忍释手。记得正是黄昏时分,天色渐暗,凑在台灯下,我却觉得其实处...
评分 评分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深深记住了三个故事。 第一,夏米在战时受团长之托将其女苏珊带回法国。一路上,为避免女孩过于忧伤,他绞尽脑汁给她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说到自己故乡的一位老妇人,在她年轻时,她的丈夫曾送她一朵金蔷薇。在丈夫死后,即便再穷,她也没有变卖它。...
评分本文仅是根据帕乌斯托夫斯基同学的《金蔷薇》,结合我自身的一些经验,表达我对作家这一职业的一点看法。 我觉得,一个作家的炼成,至少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抛弃诗歌。 “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 那是对一切都感...
评分帕乌斯托夫斯基对自然有深沉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即使在一本讨论写作的书里,他的自然描写也熠熠生辉。从前读的是很旧的版本,白壳上绘一朵蔷薇。也许是记忆作怪,觉得那个翻译似乎更好。
评分夏虫不可语冰。
评分“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
评分倒是可以在年少的时候忽悠文艺女青年。
评分夏虫不可语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