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这本《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于1949年首次出版于美国,是作者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古希腊循环往复历史观 基督教终末论—神义论—历史神学到历史哲学—历史主义—近代进步史观 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不存在普世价值,因而也就不存在一种最终目的。历史的最终目的。而这恰恰是进步史观所追求的——正是因为有如同现代乌托邦思想一样的预设(理性、完美秩序)才...
评分【按语:洛维特的《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Weltgeschicht und Heilsgeschehen,1949)》以思想史的方式陈述了这一命题:“现代的历史哲学发源自《圣经》中对某种践履的信仰,终结于末世论典范的世俗化。”【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李秋零译,上海人...
评分 评分一.引言 1.希望意味着什么?期盼,美好的,理想的未来。当我们有希望意识后.在时间观上必然联系到的是”未来“这一观念。那么,与“希望”这一概念类似,未来这一观念,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并不是从古至今就有的。“希望”在历史意识中的转变,在这里,希望只是一个具体形象的指...
评分“历史哲学”这一用法,一般认为开始于伏尔泰和启蒙运动,伴随而起的,是近代的理性史学,这个运动的基调,从一开始就是去神化的,但是,洛维特在使用历史哲学这样一个词的时候,着眼点却与此有些相反,他着重地分析了,即使孔多塞、孔德、黑格尔、马克思、布克哈特、斯宾格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