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两百年现代化历程的通论著作,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00年。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作者在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若干新观点:独创“帝国民主主义”一词以概括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政治状况,指出效忠天皇思想压倒民主理念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病因;进一步发展“跨战争”概念,强调由1920年代到1950年代是一个连续的社会发展阶段,反对以二战结束和美军占领为历史断代界限。另外,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现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写法,描摹日本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读者借此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安德鲁·戈登 Andrew Gordon,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该校历史系教授、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教授。专门研究日本企业史和社会史,曾编写及翻译多部著作,包括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合编 2000), The Wages of Affluence: Labor and Management in Postwar Japan (1998), The Ashio Riot of 1907 (合作编译 1997) 等。
从上次去日本到现在,积累了许多对日本的想象,并一直想要再去日本。对于想要去某一个地方之前,习惯性的阅读一些这个地方的历史变成一种习惯,最近听的博客中也提到这个习惯,虽然并不能带来极大的体验提升,但是总归加深了了解。 1.日本战后发展是战前政治和战后美国占领期宪...
评分——《日本的起起落落》读书笔记 文/严杰夫 从幕府时期就开始不断挑战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东亚秩序,到内部社会结构的独特性,和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这本书里展现出的日本在近代以前就不是一个传统的东亚国家。 在作者眼中,在幕府时期,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江户(数...
评分从上次去日本到现在,积累了许多对日本的想象,并一直想要再去日本。对于想要去某一个地方之前,习惯性的阅读一些这个地方的历史变成一种习惯,最近听的博客中也提到这个习惯,虽然并不能带来极大的体验提升,但是总归加深了了解。 1.日本战后发展是战前政治和战后美国占领期宪...
评分我对日本的兴趣首先是源自其文化产品(动漫、日剧、推理小说),其次是近代和我国的恩恩怨怨怨怨怨,再次其科技和经济地位。这构成了我扯开《日本现代史》的动因,在此过程中我是带有几个疑问阅读此书。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慢于日本的近代化?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化成就差于日本...
评分德川时代的前近代化。 本书并没有采纳一些通识性读物和其他一些书写日本德川时代历史的著作的观点,即:德川时代日本国内市场壮大和思想界的多元化早就孕育了明治维新的种子。本书一反这种观点,他注意到了德川时代相对于日本战国时代和室町幕府时期的返古现象,如18世纪早期的...
从美国人眼中投射出的对一个国家的中肯态度~这种事中国人做不到 日本人我也不敢保证~无论如何 我很喜欢此书!
评分以前我理解的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就是一个大兵营,我想震慑于甲午以来的冲击,多数中国人总不免对近代日本“自上而下”的“西化”成绩估计过高,而对于日本社会种种“自下而上”的抵抗(无论正面与负面的)则估计不足,此书对我的观念有很大的纠正。另外本书译笔流畅灵动,在域外史籍中犹为难得。
评分太枯燥
评分一本提供了不少引用文献的书
评分比流毒甚广的《菊与刀》好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